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奉贤法院”)首次创新推出巡回法庭“三个一”模式——“一个短剧、一次庭审、一堂法治课”,这种模式把法律知识融入生动场景小故事,让法治教育更接地气、更具实效,让群众真正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3月28日下午,奉贤法院奉城法庭将海湾镇“法润海湾”巡回审判赋能基层治理暨第一季度“以案释法”法治宣传活动带到了海湾星火第二居委会,一起跟着奉法君一同感受下活动现场吧!


一场发生在街坊邻里间的“致富美梦”演变成的令人痛心的反诈短剧拉开帷幕。

(查看视频)
邻居老乔(化名)轻信“高回报投资APP”,自己投了3000元尝到甜头后,热情推荐给邻居老孙(化名)。两人先后投入30万元,结果APP突然无法提现,客服也失联了,这才发现掉进诈骗陷阱。最终,两人因“委托投资”纠纷反目,对簿公堂……


庭审现场
杨某与吴某是朋友。2023年,吴某告诉杨某购买某只股票能获丰厚利益,杨某于7月13日通过银行向吴某转账375000元,并签订《委托合同》,约定吴某收款后用于买该股票。但吴某收到钱后,并未按约代杨某买指定股票,杨某多次要求解除合同、返还资金,都没结果。
为维护合法权益,杨某将吴某告上法庭。被告吴某辩称,原告杨某的钱已按约定买了股票,只是后来钱被骗,无法返还。

庭审中,原、被双方围绕事实和证据激烈辩论。吴丹法官认真听取陈述,仔细查看证据,组织双方就争议焦点举证、质证、辩论,充分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法官还耐心主持调解,因双方分歧大,该案将择期宣判。


法治宣传

巡回法庭结束后,吴丹法官以“反诈指南” 为主题,给当地群众上了堂生动普法课。课堂上,吴丹法官讲述身边诈骗案例,揭秘刷单返利、虚假投资、冒充身份、网游交易、虚假征信、婚恋交友等六大高发诈骗套路,介绍《反电信诈骗法》《刑法》相关规定,提醒群众牢记不轻信、不点击、不透露、不转账“四不”原则,守好钱袋子。
现场声音



居委干部代表 秦丽丽
通过今天旁听庭审,我深刻感受到法律的公正和对违法犯罪的零容忍态度。在今后的社区反诈工作中我们要普及常见的诈骗手段,对重点群体进行宣传和关爱;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协作,将诈骗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与辖区内的学校、企业等单位合作,营造全民反诈的良好氛围;建立社区反诈预警机制,对发现的可疑情况及时上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


“两人一户”代表 、“星星之法”宣讲员 姜建峰
平常很少参加这样的活动,奉城法庭带来了非常生动的宣传和演绎,让我们老百姓了解了诈骗手段和防范途径,进一步完善星火二居委的法律氛围,增强了我们居民的防范能力。这种短剧形式非常新颖,我们可以沉浸式地了解案情,更加生动地展现了诈骗的场景,也给我们直观地敲响了警钟。


“两人一户”代表 、“星星之法”宣讲员倪秀英
通过今天旁听庭审,提高了反诈骗意识,诈骗随处可见。我们星二居委对于反诈宣传一直下苦功,平时也对飞线充电、遛狗不拴绳等问题成立了宣传队进行日常劝阻。今天我认识到平时不能贪图小便宜,要注意预防和辨别。像这样的宣传可以多多在社区开展,提高大家的法律意识。


居民代表 刘杏珍
老年人平常不懂法,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学习教育,可以增强老年居民的防范意识,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我的身边也有这样的案例,大家平常不注意,但是通过这样的宣传和教育,老年人今后就可以增强防范意识了,非常希望以后能常常组织这样的活动。
颁发聘书仪式

活动现场,吴丹法官与海湾镇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书记、主任陈洪磊为星二居委“星星之法”宣讲员颁发聘书。
巡回审判“三个一”创新机制

在巡回法庭开始前,由法院干警或当地群众表演法治短剧,还原真实案例,让观众轻松进入法律情境。通过角色扮演和情节冲突,直观展现违法行为后果,让群众在欣赏“小剧场”中理解法律条文。

把法庭搬到田间地头、社区广场,选取当地高发纠纷相关案件公开审理。法官释法,当事人现身说法,群众全程旁听,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

庭审结束后,法官结合短剧和案例,重点讲解相关法律条款,设置问答环节。
从“看剧”到“旁听”再到“互动”,奉贤法院的“三个一”模式让法治教育从“纸上条文”变成“身边故事”。这种沉浸式普法不仅化解了矛盾纠纷,更将法治种子播撒在群众心中,进一步推进巡回审判赋能基层治理,推动巡回审判在各街镇全覆盖。
未来,奉贤法院将继续依托“奉法客堂间”以巡回审判、普法课堂为纽带,推动司法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让公平正义真正触手可及。
素材提供:奉城法庭
文字:刘雪松
摄影:仲偲璟
视频:仲偲璟、沈沁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仲偲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