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员同志,我实在没办法了......” 一句满是无奈与心酸的求助,拉开了启东法院调解一起赡养纠纷案件的序幕。近日,启东法院调解员陈学辉、刘雄健成功化解了一起八旬老人诉三子女的赡养纠纷案件,以司法温情弥合亲情裂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本案情

88 岁的王老伯(化名)育有两子一女,老伴去世后独自居住在农村老宅。在过往的家庭生活中,大儿子王某总认为父母在一些事务的处理上对弟弟妹妹表现出明显的偏心,不满与抱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积压。王老伯年事渐高,身体每况愈下,生活陷入了没钱治病、无人照料的艰难境地。而王某心中的积怨如同一堵高墙,横亘在父子之间,他拒绝履行赡养义务。另外两个子女有赡养意愿,但大哥王某的强硬态度,让家庭的矛盾愈发尖锐。

调解过程

案件受理后,调解员陈学辉、刘雄健通过电话联系当事人,发现这起案件的复杂性。赡养纠纷,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适用,更是亲情伦理的纠葛。简单生硬的处理方式,极有可能让这原本就脆弱的家庭关系雪上加霜。于是,他们决定用耐心与智慧,为这起纠纷寻找一条温暖的解决之道。

“倾听式” 矛盾疏解,打开心门。调解员首先与王某进行了单独沟通。在安静的调解室里,王某不断诉说着压抑已久的委屈。调解员耐心地倾听着,不打断、不评判,给予他充分的尊重与理解。待王某情绪逐渐平复,调解员从法律的角度出发,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阐释:“赡养父母,是每个成年子女的责任,不会因为过往的一些不快而改变。” 同时,调解员还巧妙地引导王某回忆与父亲王老伯之间那些温暖的过去,唤起他内心深处对亲情的渴望,让他明白,父亲和子女间沟通的方式或许有偏差,但对每个子女的关爱从未改变。

“情景式” 法治教育,凝聚亲情。对于另外两个子女,调解员陈学辉、刘雄健则引导他们设身处地体谅王某的情绪,鼓励他们主动迈出修复关系的第一步。“亲情是最珍贵的财富,不要让过去的矛盾成为你们之间的隔阂。” 在调解员的循循善诱下,王某逐渐认识到自己拒绝赡养行为的错误,而另外两个子女也放下了心中的芥蒂,表示愿意不计前嫌,共同挑起照顾父亲的重担。

“温情式” 赡养方案,守护晚年。最终,大家达成了赡养协议:三个子女共同承担老人的生活和医疗费用,并且轮流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同时,三个子女也承诺会更加关心老人的精神需求,让老人安享晚年。

法律不是冰冷的利剑,而是温暖的烛火。这起赡养纠纷案件的成功调解,不仅解决了老人的现实困境,更让家庭关系重归和谐。启东法院将继续践行新时代 “枫桥经验”,始终坚持“如我在诉”的工作理念,让爱心和温暖照亮当事人的诉讼之路。

▌文字:立案庭 袁云杰

▌责编:政治部

▌审核:季洪涛

▌终审: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