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鑫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咱们要说说“元大都”水系的总设计师“刘秉忠”的学生“郭守敬”。郭守敬知名度很高,他是元代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仪器制造专家。

他在1231年出生在顺德府邢台县郭庄村,今天仍然有郭庄村。他从小在他祖父“郭荣”家学教育,学天文、算术、水利,他的祖父为了让他有更好的学问,就把他送到“刘秉忠”门下去学习。

后来,刘秉忠跟着师傅要去大同就把郭守敬推荐给了她的同学好朋友“张文潜”。

1260年,郭守敬跟着他的老师“张文潜”到大名路(今河北大名一带)等地担任宣抚司的长官。在哪儿郭守敬把他少年时代积累的一些知识试做过的莲花漏铸造成一套正规铜器,留给当地使用。后来元王朝天文台就是根据这个计时器具,制作了专门的“莲花漏”就是通过水滴来计算时辰的一种仪器。

郭守敬跟着“张文谦”到各地勘察地形筹划水利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262年,把他推荐给了元世祖忽必烈。说他很熟悉水利又聪明过人,元世祖在“上都”(北京)夏天办公的时候就是内蒙古多伦附近召见了郭守敬。郭守敬第一次见到元世祖就提出好多条关于水利建设的建议,其中包括要修复东都到通州的漕运河道,就是从元大都修一条河道到通到大运河

直接可以开到大都城里,而且他对河北很多地方的灌溉渠道和漕运提出了一些建议。他还对四周邯郸一带的水利建设也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方案,元世祖一听说的头头是道,建议都有非常严谨。

所以,当时就同意了而且授予他管辖各个地方河渠的官职。一年以后,郭守敬又被提升为佩戴银符的副河渠使。全国的水利部副部长。后来,他又担任“校都水监”相当于水利部的总工程师 。

他是今天京杭大运河的真正缔造者。如果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京杭大运河,有人说京杭大运河不是隋炀帝修的吗? 那是我们从小给你们灌输了一个错误的理念,隋炀帝从来没有修过京杭大运河。隋炀帝修筑的通济渠和永济渠,是从洛阳修到杭州叫“通济渠”,从洛阳修到我们河北的涿州叫“永济区”这两条河本来不是一回事。有了郭守敬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叫“京杭大运河”。

他首先是接受了“马之贞”建议开凿河道,贯通南北运河,不仅解决了元朝的粮食运送,更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给人民生活带来便利,受到百姓称赞,百姓为马之贞立碑以感念其治河之功。然后,再通过山东运河向北开凿了一条河,一直通到我们今天的河北清河。汇通河、通惠河将大运河向北取直,重启航运。在这次大基建活动中,洛阳出发的这段东西向大运河,再也不用经过洛阳在山东就直接拐弯直取就连过来了。

所以,这就是后来的叫“京杭大运河”。开凿永济渠,成功构建起南北大运河的宏伟框架。通济渠东段途经河南开封、商丘后流入淮河,虽然没有直接流经山东,却通过泗水与山东南部的漕运网络紧密相连。直接到了通州漕运不再绕道洛阳,缩短了800多公里的路程。 所以郭守敬被任命为都水少监,协助都水监掌管水利工程。他今天京杭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真正缔造者。

而且,通惠河不是“一条古老的自然河流” 而是由郭守敬主持修建的一条人工运河 玉河又称御河,是元大都的漕运河道,元代始称通惠河,引白浮泉水至积水潭,经玉河向南引入运粮河,直达通州从通州直接可以开到元大都。但是因为元大都的地势比通州大运河要高出100多米,所以郭守敬在通惠河上修了24道闸门。

今天如果我们到中国传媒大学地铁站门口,还能看到广源闸的结构分为闸基、闸门、闸墙三个部分。两端闸墙的东西两侧的燕翅上各嵌有汉白玉石雕镇水兽一只,总共四只。这些漕船要逐级打开后边的水闸然后用牵夫把它拉上去再抓住后面,把上面的闸再放进来。这24号闸门逐级提升就能把船拉进元大都,这项工程比1914年建成的巴拿马运河要早600多年。比我国三峡水闸梯级工程要早700年。

同时郭守敬配合他的老师“刘永忠”参与了元大都水系的设计和修筑。通惠河修成后,结束了自通州到大都的官粮与物资的陆运,南来的运粮等船只可直达大都城内的积水潭,并且增大了积水潭的水源与储水量,保证了大都的水供给(这也为明清北京城的持续发展,成为京城,提供了用水保障)。为元大都引来了足够的水源。所以,如今我们北京中南海、北海、积水潭、紫竹园这些水系都是当年郭守敬修建的。所以,他为元大都的建设,以及当年确定元大都的水系和中心点立下了赫赫的功劳。

一个是1976年,郭树清修订了新的立法。经过4年时间制定出来了一个《授时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因为郭守敬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和世界科技史上作出的伟大贡献。所以,在1981年为了纪念郭守敬诞生750周年《国际天文学协会》以郭守敬的名字为月球上一座环形山命名叫 “郭守敬环形山”。所以在月亮上有我们中国河北人的名字。

在创建元大都的过程当中“刘秉忠”是总规划设计师。 郭守敬是水系总设计师,但是他们需要有一个建筑队。谁来施工呢?于是忽必烈任命保定城的规划建造者“张柔”为工部尚书。这时候张柔已经退休了所以他就把张柔召回来,分管元大都的建设。但是张柔说:“我老了”!所以他只是挂了个名叫刑工部尚书的事儿,但是实际他的3儿子“张宏略”是元大都建造总管。他带领建筑队可以说创建了13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帝都“元大都”。

这是一支真正的“冀商”建筑的团队,非常幸运的是在这支河北人组成的帝都施工队伍当中,有一个来自石雕之乡“曲阳”的一个优秀的工匠。他凭着自己这次机遇和他的技能终于在史册当中留下了他的姓名。所以说,这是历史的幸运也是个人的幸运。建北京:秉忠设计大都城、水系建设郭守敬、张柔父子总监工、曲阳石匠有杨琼!

他叫“杨琼”。一般的工匠中国历史上想留下姓名很难。曲阳是雕刻艺术的故乡,自古就生产汉白玉的大理石。所以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上世代相传的雕刻工艺。使得曲阳成为我国著名的雕刻之乡,曲阳石雕是世界艺术。因为全世界所有100多家博物馆里基本上都有曲阳石雕的佛造像,和曲阳石雕的艺术品。

所以全世界都知道“曲阳石雕”曲阳石雕在西汉以前就已经成熟了。因为在西汉时期中山靖王刘胜的墓葬里有很多精美的雕刻,包括他的诸侯宫殿。当年工匠都来自曲阳,给我们今天世界留下了大量妙相庄严的佛造像,可以说今天分散全世界各家博物馆都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琼穿过的官服

1953年曾经在河北曲阳县城西南’修德寺”塔基下发现发掘出一批石造像,总数计2200余躯,内含纪年铭造像 247多件惊艳世界,如今大部分都入藏到国家博物馆。都是国家博物馆的石雕当中的精品,到了唐五代时期曲阳就成为中国北方汉白玉雕像的雕刻中心。 所以今天在我们河北省博物院曲阳石刻展厅里,陈列着许多从河北保定曲阳县王处直墓中出土的珍贵文物。其中的两件镇馆之宝——王处直墓彩绘浮雕武士和王处直墓彩绘散乐...唐末五代时期王处直墓出土的汉白玉彩绘浮雕武士像明显体现了这些特征。还有彩绘的壁画石雕,精美绝伦惊艳世界。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美的雕像之一.

杨琼是出生在雕刻世家从小就有一手好手艺。

忽必烈诏令杨琼雕工去营建元大都,杨琼受到了张柔、张鸿烈的推荐,建造元大都的宫殿和城市许多宫殿的石雕都出自杨琼之手,这个人非常敬业,宽厚待人他曾经奉旨到曲阳的黄山去选石料。在那儿开采石料三过家门而不入,所以他有了三次升迁出任“大都采石提取”正五品管制。

但是很可惜就在忽必烈建立元朝的那一年,杨琼积劳成疾累死在工地上留下了一件憾事。据元史记载,也就是杨琼去世的第二年忽必烈就把这个采石提取司改成了“采石局”从而可以看出杨琼在忽必烈心中的地位。如今,有些曲阳石匠就说天安门的金水桥就是杨琼设计建造。

这个说法确实是叫“关公战秦琼”因为天安门是明成祖朱棣那个时代创建的,那个时候杨雄早已经死了一百多年了。不过金水桥的建造是由蓝本的,他的金水桥蓝本,出自元皇城的周桥。而周桥的设计师和主持建造者,是元代河北曲阳的杨琼。曲阳盛产玉石,石雕。

更多关于蓝本就是杨琼位于元大都当年建造的叫周桥铭潮,这个金水桥就是参照周桥这种雕刻形式建造的。

到了明朝就有了“天下咸称曲阳石雕”的盛名。所以曲阳石雕非常有名,到了1995年曲阳被国务院正式任命为“中国雕刻之乡”这就是一群河北的精英创建元大都的故事。

这正是秉忠设计大都城,水系建设郭守敬,张荣父子总监工,曲阳石匠有杨琼!

(作者:剧柏含 系国家二级作家 高级书画师 高级政工师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