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治理得好,群众幸福的底色就更足。去年以来,我市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推进小区治理“五有建设”,通过推动治理重心下移、汇聚多元力量、落实服务举措,切实提升小区治理精细化水平,让群众在家门口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党支部建在小区上,实现全覆盖。针对社区服务半径大、服务人口多、人员力量不足等难题,我市全面推行“党支部建在小区上”,全市2078个居民小区单建或联建成立党支部1658个,精心织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单元党员中心户—居民”的基层组织体系,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在小区里无死角、全覆盖。同时,建立奖补机制,对全市 311个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成效显著的小区党支部给予奖补,激励全市“微堡垒”集群发展、提质扩面,让小区党组织成为凝聚人心、推动治理的强大引擎。
建强阵地聚人气,党群服务站规范运行。我市印发小区党群服务站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打造小区党群服务站1378个,覆盖率达92%,为小区居民提供温馨、便捷的服务阵地。在建站过程中,充分结合居民需求,巧妙嵌入暖心驿站、爱心护学、健康管理、近邻百宝箱等功能,让服务站成为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的“贴心之家”。以建立“四双”机制为契机,整合在职党员、网格员、物业人员、两新组织等多方力量进站服务,确保党群服务站门常开、人常在、能活动、能办事,真正成为党员群众常来、盼来的“人气阵地”。每月常态开展“党群阵地@你”系列活动,累计举办文娱活动、健康保健、反诈宣传等活动4300余场次,进一步增强了党群服务站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服务群众零距离,家门口解决实事。全市成立小区业委会(物管会)1379个,主任全部由小区党支部书记兼任,将党的工作延伸到物业管理中,全方位提升服务质效。建立邻里小事党员牵头议、单元琐事党小组协调议、小区公事党支部组织议、复杂难事上报提级议的机制,累计开展说事议事6000余次,办理加装电梯等民生实事2800余件。此外,全市658个小区实行积分管理,设置“积分超市”,根据社区(小区)居民特点及需求配置商品,用于积分兑换,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小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探索治理新路径,自办物业成效显著。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无物业小区和物业服务不满意等问题,我市总结形成“筹备动议—征求意见—投票表决—公示结果—社区备案—开设账户—制定制度—签订服务协议—收支公开—服务评定”十步走自办路径,被全省《基层物业工作指引》收录并推广,其经验做法受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的关注报道。目前,全市404个小区实现自办物业,以“公益、志愿、众筹”为原则,聘用本小区居民提供基础性物业服务,组织具有水电暖等特长的业主进行志愿或低偿服务,设置快递柜、开发广告位等方式获得经营收益,补充物业费用,有效提升了小区治理水平和居民的幸福感,为小区治理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记者 张娟娟)
来源:吕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