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印展开了新一轮划界磋商会议,相较于之前的消极表现,如今的印度反而主动了许多,甚至主动承认2020年发生的加勒万河谷事件是他们错了,那么,印度如今为何突然在划界问题上态度大变?难道真的想明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印边界问题

中印边界长达2000公里,但历史上却从未正式划定,一方面是由于英国殖民时期,非法划定麦克马洪线、约翰逊线等伪界线,导致中印原本的传统习惯线模糊不清,另一方面,印度独立后,奉行扩张主义政策,承认英国在中印边界的侵占行为,导致中印边境争议始终未能解决。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我国仅用一个月便将印军赶出中国领土,并牢牢控制阿克赛钦,然而就在我国为尽快推进划界谈判,选择主动后撤至实控线后,印度却趁机重返藏南,导致藏南地区至今大部分领土仍被印度非法控制。

在中印东中西三段边界中,目前仍存在诸多争议区,东段原本界线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与阿萨姆平原交界地带,因英国炮制的麦克马洪线,产生藏南9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区。中段沿喜马拉雅山脉走向划分,但巨哇、曲惹地区、什布奇山口、桑、葱莎、波林三多地区、然冲、乌热、拉不底地区等多处领土争议尚未解决,涉及面积大约2000平方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段边界则沿喀喇昆仑山脉走向,争议地区主要包括阿克赛钦、班公湖、巴里加斯、加勒万河谷等,面积大约3.3万平方公里。总计中印争议面积高达12.5万平方公里。

虽然早在1953年双方便已经就划界问题展开了谈判,但印度的不配合,导致谈判进展却十分缓慢,同时边境上的多次对峙事件,也给双方的划界谈判,以及边境管控机制的建立带来了诸多阻碍。比如1986年至1987年间,中印在扯冬和桑多洛河谷发生争辩事件,2017年洞朗事件、班公湖事件,2020年加勒万河谷事件等。1987年印度更是单方面在藏南地区非法设立所谓“阿鲁纳恰尔邦”,试图通过行政区划和基础建设、移民政策等措施,将占领藏南合理化。

与此同时,印度还加强了边境基础建设,去年印度宣布打通穿越色拉山口,从邦迪拉前往达旺的色拉隧道,为印军在藏南地区的行动提供便利,导致中印划界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自去年底,印度便开始主动推进构建中印建设性对话机制。据环球网报道,3月25日,印度还与我国举行了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第33次会议,两国的外交、国防、移民等多个部门代表都有参加。

据报道,双方就此前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23次会晤,在划界谈判、边境管控、机制建设、跨境合作等方面达成的共识,进行全面深入交换意见。

印度为何愿意主动推进划界谈判

据数据显示,2024年,中印贸易总额达到了1384.78亿美元,我国再次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其中中国对印出口额高达1204.81亿美元,印度对中国出口额179.97亿美元。由此也反映出,印度目前对中国商品的依赖。2023年印度GDP已经达到3.75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五,但由于国内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电力供应不稳定,产业链缺失,使其在接下来的经济发展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并且由于经济增长长期依赖服务业,印度实体经济发展滞后,导致印度在应对内外部的冲击和市场剧烈波动中的韧性不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面对美国即将升级的“关税策略”,印度需要寻找更可靠的合作伙伴,安稳度过此次贸易战,我国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近期,印度还在考虑全面放宽对华贸易和投资限制。总之,印度的一系列举措,符合其自身利益,同时也反映出,中印划界谈判我国掌握着主动权。只是印度要想与中国在经贸领域更深入合作,还是需要尽快彻底解决边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