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近年来,桂林市秀峰公安分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依托秀峰数字立体精细化网格管理,着力在“三抓好三做实”上下功夫、使长劲,推动了公共安全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型、向群防群治转变,做到了各类风险隐患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实现了辖区公共安全“三个零发生”(溺水事故零发生、校园安全事故零发生、人群密集场所事故零发生),辖区全年群众安全感、扫黑除恶成效均位全区、全市前列。
抓好顶层设计,做实组织领导。一是多方联动聚合力。以“书记工程”为抓手,推动建立由党政领导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周碰头、月通报、季小结、年提升”工作机制,构建监管边界清晰、分工明确的责任体系,合力推动公共安全预防工作。二是建章立制促规范。从安全管理责任落实、重点区域安全防范等关键环节入手,建立完善日常提醒、主题宣传、联动共治、事故倒查、正向激励、督导考核等六项机制,切实加强涉校警情、应急救援警情的快速反应、常态巡查守护和重要节点安全守护,提升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三是明晰分工压责任。以联席会议制度为载体,推动压实属地安全管理责任、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和业主单位主体责任,并将公共安全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分级、分类、分段管理,构建“党政主导、部门主抓、上下联动”的齐抓共管格局。
抓好综合施策,做实主动警务。一是深度巡防强震慑。依托“情指舆情督”一体化合成作战平台,对学校、人群密集区等场所警情进行深度研判,以警情研判结果指导巡逻防控,以派出所为战区,分片包干,常态化联动企事业保安、网格员、义警等300余人共同参与巡防;通过路联网摄像头进行24小时视频巡查,使用无人机全时空巡逻,发挥17个警务站前沿作用,构建起“站点联防+地空对接”立体防控体系,辖区可防性案件大幅下降,电诈刑事警情同比下降21.98%。二是深度排查绝隐患。充分发挥社区民警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全年累计组织警力1.1万人次,横向联动区府相关职能部门,纵向联动街道、社区开展拉网式排查,对重大安全隐患点的名称、地址、管理单位、隐患点位等进行条目化梳理、汇总成册,逐一明确整改单位、整改时限和部门监管责任,由区委政法委牵头全程督导,确保工作落地落实、隐患整改到位。三是深度宣传促防范。深入开展“创人民满意公安”活动,组织民警进场所、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开展“反诈+法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针对常见典型案例,揭露犯罪分子常用伎俩,提醒群众增强防范。建立警企联系制度,用心用情服务企业,督促企业完善突发情况应急预案,建立协调联动、快速反应、科学处置应急机制,不断提高企业安全防范水平。
抓好联动共治,做实长效治理。一是网格力量强支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纵深推进秀峰立体精细化网格体系建设,完善“警格+网格”机制,把社会治安联防、列管人群联控、矛盾纠纷联调等纳入基础网格体系,加强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开辟安全预警、邻里纠纷等社情民意渠道,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2023年,通过网格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36余起,办结率达99.94%,多个网格员配备完整的小区实现刑事案件“零发案”。二是党建联盟强基础。探索“警医”“警企”“警校”等党建联盟新形态,着力打造党委领导、公安靠前、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群众支持的1+10+N的党建联盟品牌矩阵,将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凝聚起来,组建企业服务微网格,定期为企业社区提供预警防范类信息、公安端业务咨询、企业治安状况分析研判等。三是驻点警务强前沿。在辖区中学、小学、幼儿园设立73个护学岗,在辖区4A以上旅游景区设立警务站6个,在辖区重要商业场所及大型企业设立警务室6个,着力推动警力前置、警务前移;组建150个义务巡逻队,与驻点警力常态化开展联动巡查、安全劝导等工作,进一步织密平安守护网。(曹长青、周长辉、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