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近年来,雨城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从2024年至今,全区各类调解组织155个,调解员630名,累计调解矛盾纠纷5971件,成功化解5942件,调解成功率高达99.5%,为基层社会治理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
构建多元化解体系 筑牢基层治理防线
“多亏了镇上的调解员,帮我们解决了宅基地纠纷,不用跑远路,在家门口就把问题谈妥了!”上里镇居民张先生对上里镇综治中心连连称赞。
由于父母去世,张先生几兄弟因为老家宅基地的归属权发生了争执,村委会协调几次无果。于是,他们来到上里镇综治中心。中心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与公安民警、法律明白人协调联动,分别与张先生几兄弟沟通协调。最终,成功化解矛盾。
上里镇综治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上里镇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打造村级网格化服务站9个,成立以公安民警、驻村辅警、网格员、村组干部、法律明白人为主的基层矛盾纠纷调处队伍54人,主动排查群众诉求。同时积极打造“长者调解室”,吸纳上里镇“五老”人员作为民间纠纷的调解人,充分发挥他们的名望优势,助力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再上新台阶。
据了解,雨城区通过压实属地责任、健全联动机制,构建起覆盖全区的矛盾纠纷化解网络。
在平台建设方面,全区加快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目前草坝镇、青江街道等镇(街道)陆续完成建设,法院、公安等多部门将入驻联动,预计今年实现区、镇(街道)全覆盖。
强化实战能力 提升治理效能
“夫妻吵架、邻里漏水,调解员随叫随到,说话在理!”青江街道刘阿姨提到社区调解员时竖起大拇指。
为提升调解能力,雨城区积极组织辖区内的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其法律知识水平和调解业务技巧,达到了能及时发现问题,能有效解决问题,矛盾纠纷调解顺利开展的成效。2024年以来共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业务培训4次,受训人员310余人。
上里镇兼职调解员王师傅坦言:“培训教的沟通技巧很实用,现在村民更愿意主动找我们调解了。”
同时,雨城区还建成各类感知源系统,织密安全防线,大大提升街面的“见警率”和“管事率”。
普法宣传入民心 源头预防见成效
区委政法委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法》等与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不断引导群众建立良好的婚姻关系、邻里关系、同事关系、用工关系,树立平时懂法、遇事找法、办事依法的自觉守法意识,不断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引导群众学会依法、合理表达利益诉求。
利用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等常态化开展宣传教育,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截至目前,全区法律服务工作者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2200余人次,进村、社区开展法治讲座、法律宣传10余次。
此外,雨城区还推行“视频+治安力量”联防模式,增强街面见警率,从源头减少矛盾升级风险。周公山镇村民陈大爷表示:“以前邻里遇到矛盾都想着私下解决,解决不好就成仇人。现在才知道很多事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没必要闹矛盾。”
如今,群众的需求得到了及时回应、矛盾得到了有效化解,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逐年攀升。“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让群众‘进一扇门,能办所有事’,在每一次矛盾纠纷化解、每一项综治服务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雨城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记者:雨城融媒记者毛晏、区委政法委
▌编辑:毛晏
▌审核:徐召红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了解更多有关雨城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