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都高新区石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韩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层慢病管理的现实之困

“老师,这个降压药和降糖药能不能一起吃?”“医生开的这个新药和之前的有什么区别?”在成都高新区石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68岁的张婆婆拿着三种慢性病药单反复询问,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基层医疗机构上演。随着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突破2.97亿,慢性病患者已达1.8亿规模,基层医护人员既要应对激增的诊疗需求,又要面对药品目录庞杂、用药方案更新快等现实挑战。石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数据显示,每位家庭医生团队老师日均需处理30余次药品咨询,但传统模式下查询药品信息平均耗时5分钟以上,基层医务人员特别是家庭医生团队普遍面临“知识储备跟不上药品迭代速度”的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绿宝典”破局:专业团队打造用药指南

面对基层慢病管理的“最后一公里”难题,石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由主管药师牵头,6名临床药师、9名全科医师构成的专项工作组。团队历时6个月,系统梳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临床诊疗指南等7类权威文献,结合辖区1.3万份慢病档案进行用药习惯分析。为确保专业性和实用性,特别邀请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学专家团队进行三轮审核修订,最终形成这本兼具科学性与操作性的《慢病药品手册》。手册编写严格遵循“双审双核”机制:每味药品信息需经药师核对说明书、医师验证临床适用性,再提交专家团队终审,确保121种药品信息的零差错率。

五大创新点重塑服务流程

1.便携设计:采用A6开本全彩页装帧,重量仅180克,可放入白大褂口袋随时取用。

2.分类科学:将慢病用药细分为7大专科体系,采用“一病一色标”视觉管理系统,3秒即可精准定位。

3.要点突出:一页一药,突出显示包装图片、用法用量、药品禁忌、配伍要点等关键信息,方便快速查阅。

4.全员标配:医护团队人手一册,覆盖全科门诊、家庭医生团队等所有服务场景,形成“随时在岗”的药学支持体系。

5.动态更新:建立“季度常规更新+需求即时响应”双轨修订机制,既跟踪临床指南更新,又通过健康档案分析、满意度调查收集居民用药困惑,针对性增补高频问题。

管理效能与患者体验双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绿宝典”应用以来,中心慢病管理质效显著提升:药品咨询响应时间缩短至45秒内,用药指导准确率98.7%,2024年第四季度患者满意度调查显示,用药知晓率从72%跃升至89%。“现在护士讲解药物比药房还细致,这个小绿本翻几下就把问题说透了!”糖尿病患友王大爷的感慨道出了众多患者心声。

作为基层智慧医疗的初步探索,“绿宝典”即将升级至2.0版本,新增药品二维码延伸阅读功能。中心计划每季度收集临床反馈,建立“居民用药需求-临床实践问题-手册内容更新”的闭环机制,同步开发家庭医生移动端查询系统。这项创新不仅为慢病管理提供了可复制的“石羊方案”,更探索出一条通过工具创新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新路径——当专业医疗知识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操作指南,基层卫生服务的精准度和温度便有了坚实的支点。

编辑:王超群

校审:朱红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