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王月凤 樊春华 周继坤 记者 姜振军)3年前,为了挽救患有白血病的母亲,盐城市大丰区白驹镇一16岁少年毅然决定捐献自己的骨髓,成功延续了母亲的生命。现在家里的情况如何?病人的身体恢复得怎么样?3月26日,现代快报记者跟随该镇关工委、老龄委和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工作人员,一起来到家中探望。
2022年正月初,家住大丰某小区年仅39岁的刘女士,在上班时突然感到头晕无力,便前往大丰人民医院检查。检查结果让刘女士如晴天霹雳,她患上了急性髓系白血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将有生命危险。
看到诊断书,刘女士的第一反应就是:天塌下来了,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因为她还要照顾年过古稀的公婆和16岁的儿子晓杰(化名)。“晓杰正在读高中,将来还要上大学、成家立业。”
起初,刘女士和家人都想瞒着晓杰,不想让晓杰担心而影响学习。可是,没有不透风的墙。有一天,晓杰得知了这一不幸消息。医生的检查结果显示刘女士的病情仍在继续恶化。医生告诉晓杰,如果他的母亲病情继续恶化,可能活不到第二年。要想保住性命,只能进行骨髓移植手术。手术的成功率并不能保证,而且费用高达70万元,与刘女士匹配的骨髓也没有找到。
“是妈妈给了我生命,我不能失去妈妈,只要有一丝希望,我就要给母亲第二次生命。”在晓杰的再三坚持下,经过医院多次抽配血型后,医生发现晓杰符合捐献条件,与母亲的骨髓相匹配。
刘女士东拼西凑,借到了40万元。邻居听说晓杰捐髓救母的亲情故事,也纷纷解囊相助,终于帮助刘女士凑齐了手术费。“儿子,加油!”“妈妈,加油!”手术当天,隔着玻璃,母子俩进行了简短的交流。躺在床上的晓杰努力克服恐惧,前后坚持了6个多小时。
幸运的是,骨髓移植手术非常成功。接下来的日子里,刘女士先在上海租房进行观察治疗,后出院回家静养。第一年里,一个星期检查一次,第二年两个月检查一次,第三年一年检查一次。
“是儿子让我能够活下来,这让我感到非常满足,让我们全家人欣慰。”如今,3年过去了,今年19岁的晓杰已考上了常州一所大学,逐渐康复的刘女士虽然不能干重活,但能做些简单的家务。
刘女士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因为治病家里还欠20多万元债务,她老公帮人家开运输车,每个月的大部分收入都用于还债。“儿子特别懂事,给他的生活费也省着用,隔三岔五就会打来微信视频,让我注意身体,不要太劳累,给我加油打气。”
(通讯员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