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距离滨江水电新村创出7.7万/平米的地王价,仅过去3天。今天,杭州又拍出了新地王,西溪蒋村低密地块创出8.8/平米的地王价,建发拿下,溢价率115.39%!

查了下当地媒体报道,地块面积3.55万平米,是一宗“商改住”地块(这一点要注意)。限高经两次调整,最终确定为20米,容积率只有1.1(但要求不得盖别墅)。在之前,蒋村已经明确龙湖中国府就是蒋村最后一宗供应。但是通过调规,政府再次实现了供应释放。

调规放地这事儿,深圳干得是最早的。这说明了,政府规划要调的话,是可以随时调的。大城市的住宅用地供应稀缺,本质上是假话。这一点,我早早写到了这篇文里

不过这不是本文的重点,昨天我视频里谈了我对本轮“地王热”的三个看法——卖的都是好地宝地、行政管制全解除、地价没有过热,童鞋们可以观看。

这里我站到更宏观一点的视角来谈,要怎么去理解政策的整体逻辑

我把一线城市这新一轮的放地行动放到一个更大的罩子里去解释:提高房地产附加值行动、维护资产价格行动、提高国民获得感行动。当然,你用“稳住楼市股市”这样的官面话形容也行,都是一个意思。

我先说这个背后的逻辑,房地产的维护资产行动,和稳住股市的思路是一致的。在股市,这叫“提高股东回报”,在房地产,这叫“提高房产附加值”,同样的意思,都是让资产变得“更好”。股市提高股东回报,有几个办法,一个是央行给予流动性支持,比如两个创新工具的设立;二是鼓励企业回购或者增加分红,原来分红1次可以改为2次,回购也可以注销。在这方面做的最好的,我认为是腾讯。

而稳住楼市,方法有两个:一个是不管它,在原有产品结构的基础上,让价格下跌,跌到底就好了,或者是硬生生的稳住价格(比如不让楼盘降价);另一个是提高质量,通过提高房地产的附加值,以支撑价格不下降或者少降一些

在去年9月新政之前,前一条路走了大概3年多时间,被证明失败了,不能任由这样自由落体了。所以,去年9月新政之后,开始选第二条路。

提高房地产附加值,从目前看,至少包含了3个方面的内容:1)在土地领域,放出好地块,解除行政限制,让开发商-消费者可以花原来同样的钱,买到“更好的房子”;2)在新盘领域,大尺度优化设计规范,提高空间舒适度;3)在存量住宅领域,大力推动“旧房美化”,增加旧楼宜居价值

我们看到的去年底以来全国一线城市出现的“地王热”,就是发生在这样的指引之下。这些“地王”,几乎清一色的黄金地段+低密度+无产品限制,在以往大部分时间里,这些地当地政府都是“奇货可居”,不愿意卖的——因为那么多限制,不划算(这一点我已多次强调:我们的思维模式一贯把ZF想的太好,不知作为国有土地的唯一售卖方,地方政府是有自己强烈的利益动机的)。这个关键情形下,出让好地块,相比于以前的地块,就等于是大幅提高了房地产的附加值,进而可以提升高净值人群的获得感

在新盘领域的动作,市场期待的是两个:一个是,各地在去年陆续发布住宅新规,让楼盘的使用率可以做到100%,未来楼盘使用率100%将是标配。另一个,住建部在酝酿的“好房子”——比如层高3米。市场在期待这些,新规盘也陆陆续续出来了,有些粉丝也因此推迟了购房节奏,预计明年会是“好房子”大年。这个动作,会显著提升未来新盘的质价比,同样是花500万买套房子,你得到的额外获得感要比之前多出25%左右。想一想这个诱惑力。

在旧房领域的动作,是100万套旧小区柔性改造,我简称为“旧房美化运动”。比如粉刷外墙、修缮管网、加装电梯、增配设施等等。像深圳要把2000年底以前的小区全改了,去年改造了202个小区,加装了400台电梯。老楼改造,投入了巨额资金,会显著提升老楼的宜居性能,进而巩固老楼的资产价值,减少抛售,对于防止它们的进一步价格下摔有着重要意义。

“好房子”+“旧改造”,在相当程度上会逆转一些楼盘的价值,有些房产现在开始便需要果断清掉了,这些我写在了这篇文章里。如今再加上第一个“好地块”,以至于我在那篇文章里谈到的发展趋势,相信很快会变得更加明显。

以上三类发生在过去半年里的房地产身上的行动,我将之理解为“提高房地产附加值行动”。这些动作做足,将可以很好的起到延缓资产价格下滑的积极作用,并可以以时间换空间促进三大部门资产负债表的修复——“好地块”有利于缓解地方财政危局,进而提高政府的支付能力与公共补贴规模;建成的“好房子”可以更好的卖出,有利于更好的促进房地产市场企稳与缓解开发商资金危机,进而增加存量房主信心,以及提高开发商们的再拿地能力;旧楼改造可以减缓老小区的挂牌速度和数量,进而有助于恢复供求平衡。

在2008年次贷危机时,深圳开发商为了平复业主们的怒火,也采用了增加投入提高附加值而不是直接补偿业主的做法——比如升级园林、提高电梯标准、重新设计外墙等等。只不过那次是企业作为主体,这次是政府作为主体,而且规模要大得多得多,但是思路是一致的。

这样的转变,真正在底层展示的是一个大的思维方式的转变,即是:政策层接纳并正视了“消费是基于财富,而不仅仅是基于收入”的理念。收入是一个流量概念,是狭义概念,而财富则是一个存量概念,是广义概念。当财富效应变成了财富负效应,居民同样是收缩消费,这完美解释了2021年以来的一切。

所以,“稳住财富(楼市股市)是第一步,也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是:“稳住收入”,同时“增加保障”,增加保障就相当于是增加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没有什么意外,政策方向已经明确,未来会沿着这三个路向走。从今年两会的思路看,这一切变得愈发明了。这也是我们作为微观参与者,未来要不断检查、不断确认的根本点,只要沿着这三个方向,大路子就不错。

请注意:这是一个很根本性的思维转变,也将是一个极其长远、持续的行动。因为考虑到房地产的势大力沉,与经济动能重启的挑战性性,这个资产价格的稳住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你保持极好的耐心。这个过程,一定会出现很多人扛不住倒下去。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在未来很长远的时间里,应该保持乐观。但同时要看到,这个过程很多人会比较煎熬,你必须要做好长短期的财务安排,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讲:降负债第一位,有些房产必须要卖掉的缘故《》

不存在完美选项,想要很轻松的应对未来的大变局,每个家庭都会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