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时节,田间地头满是希望。乌拉街镇杨屯村的村民们正抢抓时节,热火朝天地备着春耕。然而,蹲在地头的徐某却耷拉着脑袋,一桩烦“薪”事正困扰着他。
三年前,徐某受同村程某雇佣从事木工劳务,双方约定工程结束后支付劳务报酬1万元。然而,工期结束后,程某始终未履行支付承诺。每年春耕时节,徐某不得不反复登门协商,才能在农时前索回部分工钱。今年春耕时节,程某仍拖欠4000元劳务报酬拒不支付。多次协商未果后,徐某无奈向吉林市龙潭区人民法院乌拉街法庭提交了诉讼材料,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官,我实在是没办法了,这钱要是再要不回来,今年这地可就种不上了!”徐某焦急地说。
“您别着急,我们法庭专门开通了‘助农绿色通道’,像您这样的案子,我们会快立、快审、快结,一定不耽误您春耕!”乌拉街法庭庭长陈雪峰一边安慰徐某,一边迅速安排立案。
立案后,陈雪峰迅速开启了办案“三步法”,通读全部材料找出关键矛盾的症结;通过走访了解原告被告的真实诉求;以事实为依据,对案件综合考量做出精准的判断与最优的解决方案。准备就绪后,他和法庭干警修振一同来到徐某的地里查看情况,为了不耽误双方当事人的备耕时间,陈法官在程某家就地开展巡回审判。
“老哥儿,咱们都是靠土地吃饭的,不能因为这点事儿耽误了一年的收成。今天,咱们就在这热炕头上掰扯明白,彻底把问题解决了。”法官语重心长地说。
“陈法官,我不是不想给钱,这不也是要开始准备种地了嘛,总觉得这钱打不开点儿……”程某面露难色。
“咱们打电话时,我也了解到您的难处,但老徐大哥这边也等着钱买种子化肥呢。咱不能每到这个时候都让他上火发愁呀,电话里我也跟您提了一个还款计划,您分期付给他,既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也不至于让您压力太大,是不?”法官提议。双方对此还款计划表示同意,随后,程某现场转账给付徐某2000元,剩余欠款分两月支付完毕。
多年的烦心事解决,徐某握着法官的手,激动地表示:“真是太感谢您们了!这一年的收成可有着落了!”
近年来,乌拉街人民法庭以涉农案件为抓手,开通“助农绿色通道”,对涉农案件实行“四优先”(优先立案、优先送达、优先审结、优先执行)服务,杜绝因案件诉讼周期过长,导致延误农时的现象发生,以司法之力守护乡村沃土。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美佳 周凇宇 冯荟羽
责编 张添奥
二审 丁美佳
终审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