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房价依旧延续之前的下跌,原因无非还是那几个关键因素,主要包括供需失衡、人口变化、政策调控、经济环境等因素。
供需失衡:
新房库存量巨大,截至2024年底,新房库存金额已达93万亿元,相当于GDP总量的70%,远超国际警戒线水平。此外,二手房市场也面临大量挂牌房源,如重庆二手房接近34万套,广州全市挂牌量预计超17万套。

刚需购房数量断崖式下降,城镇化率接近65%,结婚登记人数减少,三胎、二胎家庭减少,小户型房子置换需求下降。2025年结婚登记人数预计跌破500万,仅为2013年的三分之一。
人口变化:
出生率降低:出生率的下降导致人口减少,这将减少对住房的需求,进一步推低房价。
城市化进程接近尾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城市定居或生活,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
政策调控:
尽管出台了一系列取消限购、降低房贷利率和减免税费等政策,但效果有限。
房产税试点城市增多:
2024年扩大房产税试点范围,增加对房产税的征收,增加了炒房成本。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又不愿意提及的原因。

那就是收入下降,实体经济不景气,居民收入下降或失业,难以支撑高房价。许多人的收入明显下降,甚至失去工作,导致购房需求减弱。
时代真的变了,以前房子是资产,现在是商品。以前大家都往城里跑,现在有钱人反而又返回农村。
去年底还在传"政策托底"的小道消息,今年开春各地土地流拍率直接飙到40%。这时候突然醒过来,原来钢筋水泥砌的不是资产保险箱,而是个吞金兽。
最狠的是购房观念变化,00后开始集体拒绝房奴人设。最新调查显示,25岁以下群体租房意愿高达67%,他们宁肯把钱砸在环球旅行和人工智能课程上。
我一个朋友买房的经历很扎心,他2024年把父母养老钱凑了首付,现在房子没到手,市值先缩水35%。

他天天打电话求开发商退房,可违约金要赔掉两年工资,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但这出荒诞剧里仍有清醒人,别信抄底鬼话,算清生存账,育儿专家林姐说破真相:与其赌学区房,不如把这钱换成孩子的国际夏令营。
警惕以租养贷陷阱,现在空置率这么高,租金连物业费都抵不上。
房子还是那个房子,变的只是人心的秤。
当楼市褪去金融外衣,或许我们终于看清:安身立命的根本不是混凝土盒子,而是口袋里留得住的钱,阳台上晒得到的太阳,还有深夜回家时永远亮着的那盏灯。
2025年这记响亮的耳光,打醒了装睡的人,也打出了新时代的生存智慧,把人生押注在房价上,不如押注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