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妮、李清

春光明媚,一条条“四好农村路”如同“金丝绦”,将沿线山水资源、旅游景点、美丽乡村等串珠成链。记者从杭州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随着农村公路建设从基础覆盖转向功能提升,杭州“四好农村路”正式迈入2.0时代,今年计划在全市打造3条精品示范线,通过“交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数据显示,目前杭州农村公路总里程13993.478公里,其中乡村道占比约77%。围绕“畅达、平安、智慧、共享”的总目标,2025年将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200公里,实现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比例保持100%,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比例达到87.5%,加快打造全省领先的“四好农村路”杭州样板。

精品示范线的打造,是今年“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包括通过农村公路与特色产业、特色园区、乡村旅游等一体化开发,拓展路衍经济,放大“交通+”效益。

如何放大?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漕雅线农村公路,已先行先试。全长19.134公里的漕雅线途经径山镇、鸬鸟镇,经多轮提升改造,入选浙江省首批“十大最美农村路”。近年来,余杭区交通运输局以漕雅线为主轴线,建成包括双洞线、潘双线等在内的“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30余条,服务带动沿线产业发展,赋能提升径山茶、鸬鸟蜜梨品牌价值,为大径山旅游注入强劲动力。2024年径山茶全产业链产值超50亿元,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到35.69亿元。

低空经济产业的加持,丰富了农村公路驿站的功能,也打破了“农村公路+乡村旅游”的发展瓶颈。在径山镇小古城村驿,一个让“外卖飞着来”的无人机起降点特别醒目。该起降点负责人刘峰告诉记者,这个“空中外卖”点位自今年启用以来,有不少人尝试,“把可点的外卖范围从3公里,一下子拓展至20公里左右,让乡村游也能享受都市美食。”

同样的探索,也在临平区实践。临平“田立方·临平未来农场”依托三卫至葛家车村、乔井路至万家路等8条总长11.12公里的“四好农村路”网络,构建起“农业+科创+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格局。这些宽达6米的农村公路不仅打通了农产品的运输动脉,更串联起农潮市集、智慧农田、研学基地等多元业态。

据介绍,今年杭州计划打造的3条“四好农村路”精品示范线,将整合类似“交通+”功能,还将从单线建设转向路网联通。杭州市公路与港航管理服务中心农村公路处王安妮说,预计3年时间,一张交通旅游网将编织成形,为服务乡村振兴、全力助推共同富裕提供更多更好交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