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深圳市福田区梅山小学一场基于CSMS(Classroom Synergy Management System)课堂数据的深度教研正在进行。校长刘锐娟凝视着全息投影中的课堂整体表现雷达图:“数据如同教育显微镜,让我们洞见课堂的微观生态。”
作为广东省首批“课堂教学数字化评价与质量提升项目”示范校,梅山小学依托CSMS系统实现了三大突破:构建了数据驱动的精准教研范式,培育了智能时代的教师发展共同体,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数字化转型经验。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正诠释着福田区“本真、适才、普惠、优质”的教育新生态建设理念。
破局之思:数字化转型重构教研基因
面对传统教研中许多教师“改进方向模糊”的困境,学校从2024年起,引入CSMS智慧评价系统,开创“双螺旋”教研模型:以9大领域40项指标的动态诊断形成数据链,以跨学科融合的校本研修构建智慧链。这种变革与福田区“教育治理数字化”战略高度契合,成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注脚。
2024年4月,刘锐娟校长牵头成立“CSMS课堂教学评价系统实践研究小组”,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骨干教师32人。她担任组长,副校长孟峰、学科组长蔡小慧等为核心成员,制定“三步走”战略:理论学习—课堂实践—经验分享。小组每周召开例会,以“问题墙”形式收集教学痛点,例如“如何激发学生思维进行提问”“如何优化分层互动设计”等,并依托CSMS数据制定针对性改进方案。
研究小组在广东省教研院张林静主任团队指导下,提升教师对CSMS报告的解读能力与教学策略的优化。同时南方科技大学赵建华教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贾汇亮教授、深圳大学曹晓明教授等指导下,教师掌握“数据-现象-策略”转化能力。2024年10月,福华小学庄海燕副书记主持的“CSMS报告深度解读”工作坊中,教学习如何从40项指标中提取关键信息。
学科攻坚:从数据解码到教学再造
刘锐娟校长主导构建“数据诊断—集体复盘—策略优化—课堂再实践”的教研闭环。2024-2025学年,学校累计上传专业课例154节、基础课例127节,开展数字化教研活动20余场。以孟峰副校长执教的五年级语文课《夏天里的成长》为例,首轮授课数据显示“学生情感共鸣指数”为0.6(满分1),教研组通过增加生活化案例、设计情绪表达任务,在二次授课中将该指数提升至0.9。
语文科组聚焦“多元化评价”和“个性化评价”,研究,有效推动共生教学实践。针对CSMS课堂评价报告显示的“古诗教学联想发言不足15%”,研发“意象卡牌”工具包。刘锐娟校长《轻叩诗歌大门》课例中,通过“抽卡解诗”“意象拼图”等设计,学生高阶思维发言激增43%。
在《百分数的认识》课例中,蔡小慧老师根据CSMS预警的“现实关联度不足”,植入“奶茶含糖量计算”“运动数据对比”等生活场景,使现实问题解决能力提升55%。程邓洁老师《Can you hear a train?》课例创设车站实景,通过小火车串联深圳不同地区,学习交通工具词语,通过票务问答、失物招领等任务,语言输出密度提升200%,流畅度指数达0.78(基准值0.5)。
学校还积极构建“三维成长体系”,新手教师聚焦教学行为优化,骨干教师深耕学科专项研究,专家型教师开发评价模型。数学科组设计的“分层探究模式”,使《分物游戏》课堂参与率达100%,印证了学校“硬件为软件服务,软件为应用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原则。
学校牵头成立覆盖16校的“福田CSMS教研联盟”,开展12场跨省送教活动。2024年银川交流项目中,学校将“课堂诊断-策略优化”闭环模型植入当地教学,践行福田区“优质教育资源辐射”的使命担当。
梅山小学教育创新实践以数据驱动为核心,构建了全新的教研生态体系,展现出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蓬勃生命力。
成效成长:多维主体协同进化
教研改革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四年级学生小林曾是课堂“隐形人”,在教师应用分层提问策略后,单节课发言频次从0次增至4次;五年级《Can you hear a train?》英语课上,学生自发编排情景剧,用CSMS记录的语言流畅度较传统课堂提升40%。更深远的变化在于学习态度的转变——92%的学生表示“现在上课更像在解决有趣的挑战”课堂发言量提升200%,印证了学校“乐学好思、守正创新”的育人目标。
如今,梅山小学入选教育部—乐高“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基地、获评广东省“中小学智能教育示范校”、成为广东省“课堂教学数字化评价”和“课程教学改革深化”项目校,加入深圳市云端学校联盟。系列荣誉凸显其教育创新、体育特色与数字化发展的综合实力。
梅山小学学子表现卓越,斩获多项殊荣:闫佳诚同学在2024年广东省车辆模型锦标赛中,凭借“四驱车拼装竞速赛U12”项目摘得一等奖;胜正俊、潘菁(飞跃3队)于2024世界机器人大赛选拔赛“FTF编程物浦搬运赛”中荣获一等奖;飞跃4队成员在“FTF编程物浦搬运赛”广东省选拔赛中斩获一等奖,团队编程与协作能力表现亮眼;飞跃Z队在“FTF新生物加热运营”全国总决赛中勇夺二等奖,展现创新实践综合实力。此外,该校“飞跃1队”“飞跃2队”等队伍在机器人设计、编程等赛项中亦分获一、二等奖,充分彰显科创教育的丰硕成果,总共斩获一等奖8项、二等奖3项,展现了学生在机器人设计与编程领域的强劲实力。
教师从“新手”到“领航者”。产出154节优质课例,开发3个评价模型,实现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学校将教师划分为“成长型”“成熟型”“专家型”三类,制定差异化的教研目标。青年教师张晓婷通过“师徒结对”机制,在骨干教师指导下完成《认识角》的3次教学设计迭代。“系统提示我的追问频次不足,师傅蔡小慧老师就带着我逐句修改问题链,现在学生能主动提出‘角的分类标准是否合理’这类高阶问题。”对于资深教师,学校则鼓励其承担“教研导师”角色。副校长孟峰牵头成立“习作教学研究组”,带领团队开发出“情感指数-表达密度-逻辑完整度”三维评价模型。
梅山小学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验收“优秀”等级;成为教育部乐高实践基地校、广东省“智慧评价实验校”、广东省基础教育改革项目校等,教研经验在国家级论坛分享5场,打造出“数据赋能课堂革命”的梅山范式。
梅山小学以教研改革为支点,撬动了教育生态的深层变革,生动诠释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真谛。这所特区学校的教育突围之路证明:当技术深度融入教育肌理,当创新真正回归育人本质,教育便能焕发出点亮生命、塑造未来的磅礴力量。
生态重构:从“孤岛”到“共同体”
梅山小学的教研实践,重新定义了学校生态。家长通过CSMS的课堂情感数据报告,直观感受到孩子的学习状态;学校教研室依托系统生成的“课堂数据”,实现精准督导。这种多方共生的生态,让教育真正成为“看见生命”的事业。
“技术可以量化课堂,但教育的温度永远需要人来守护。”刘锐娟校长强调。未来,梅山小学计划将CSMS教研模式拓展至“家校共育”“项目式学习”等新领域,同时探索人工智能辅助教研决策的深度应用。
“教育的真谛是唤醒生命,而数据让我们更懂生命。”刘锐娟校长如是说。梅山小学的实践证明,技术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照亮课堂的明灯。当校长以研究者姿态引领改革,当教师以数据思维深耕教学,当课堂从“整齐划一”转向“个性共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图景便不再遥远。
梅山小学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恰似一场静默而深刻的教育觉醒。当福田区的教育新生态在梅山小学抽枝散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照亮课堂的现实范本,更是一个关于未来教育的生动隐喻——在人工智能时代,真正的教育智慧,永远始于对每个生命独特节拍的倾听与敬畏。
文:蔡小慧 周正阳
制版:李斌 邓诗君 黄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