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一组数据,2023年我国企业退休人员总数为117610.5万人,退休人员养老金支出总额为44458.78亿元,企退人员平均每月养老金为3162元。

同样2023年,我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总数为2204.4万人,退休人员养老金支出总额为16262.12亿元,事退人员平均每月养老金为6148元

两者相差将近3000元,事退人员的平均退休金,几乎是企退人员的两倍。当然,这跟之前实施的养老金双轨制,分不开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轨和并轨政策解读

在2024年之前,国家对于企业和事业单位,使用的是两种养老金计算方式,企业缴纳的社保费,是由用人单位和个人一起承担。机关事业单位,则是由国家财政统一支付养老金,也就是之前实行的养老金双轨制。

其实在2014年的时候,国家就通过了养老金改革方案,确定废除养老金双轨制,但并不是一刀切,而是在10年时间进行过渡,直到2024年才正式废除。让事业单位和企业实行一样的养老金缴纳制度,最大程度减少两者的退休金差距。

养老金并轨,影响的是2024年之后,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缴纳方式,对于已经退休的人员和已经缴纳的养老金,并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之前造成的养老金差距,国家只能通过每年的养老金涨幅调整,来慢慢缩小差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轨后企业事业缴纳养老相同?

并轨后,事业单位和企业一样,实行个人养老金账户和养老金统筹账户的缴纳方式,养老金待遇完全跟缴费年限和缴费金额成正比。很多人有疑问,是不是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在养老待遇这块,就能达到差不多的水平线呢?

从表面上看,企业和事业都是同样的缴费模式,享受的补贴和待遇基本也相差不大,那么在同等的养老金缴纳条件下,退休后是不是就不会有什么差距了。其实不然,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企业退休人员,照样也有退休金3000和6000的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机关事业单位仍有隐藏福利

并轨后,虽然事业单位失去了国家财政的全额补贴,但还是有属于事业单位的隐藏福利。比如说养老金缴费档次通常分3档,分别为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60%、100%、300%,不同缴费档次,也会造成很大的养老金差距。

举个例子,当地平均工资6000元,来算算三档缴费的差距

按照低档60%缴纳,个人缴纳8%为288元,企业缴纳16%为576元。

按照中档100%缴纳,个人缴纳8%为480元,企业缴纳16%为960元。

按照高档300%缴纳,个人缴纳8%为1440元,企业缴纳16%为2880元。

中档相比低档,个人多缴纳192元,企业多缴纳384元;

高档相比低档,个人多缴纳1152元,企业多缴纳2304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档次差别和职业年金差距

大部分企业,给职工缴纳的都是60%的低档,事业单位基本都是中档起步,部分职位都是按高档缴纳。两种每月缴纳的退休金,就相差3456元,一年相差41472元。单单是个人账户的养老金,30年之后都是天差地别。

再加上机关事业单位,还有职业年金的存在,最后都会计算到养老金账户里面,所以即使养老金并轨,事业单位个人承担的社保费,比并轨前多了一些。但他们退休后获得待遇,仍然还是企业单位难以到达的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养老金的一贯原则是多缴多得,事业单位背靠国家,缴费档次上有优势,企业为了控制成本,很难中档或者高档的给员工缴纳社保。

所以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差距,哪怕在并轨后,依然还是难以逾越的鸿沟,就像贫富差距一样,再缩小差距依然是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