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智专栏

(正文约2000字,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自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之后,国际社会对俄罗斯开始实施制裁,并在2022年俄乌冲突后进一步加剧,十年多的国际制裁深刻改变了俄罗斯民众的生活。这些针对政治局势的制裁措施——包括贸易限制、金融壁垒和技术封锁——不仅重塑了国内经济格局,更深刻影响着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对俄罗斯而言,制裁既是被西方国家“孤立”的体现,也催生了探索新经济路径的动力。改变不仅限于经济领域,更渗透至社会、文化及心理层面。

针对俄罗斯的制裁成为该国经济格局剧变的主要推手。最直观的后果是通胀高企与商品服务价格暴涨。俄罗斯的通胀率在2022年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4.3%,食品价格尤为突出。肉类、牛奶、面包等基础商品均价上涨20%~30%,土豆价格从每公斤20卢布涨至40卢布,肉类涨幅达30%。这既源于进口商品短缺,也因供应链断裂导致的物流成本激增。为此,俄罗斯民众开始转向平价替代品或国产商品。在食品领域,本土生产商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例如,俄罗斯农户扩大蔬菜产量,降低了消费者对进口蔬菜的依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俄罗斯消费者在超市中选购商品。

制裁还导致了进口困局与物流危机,俄罗斯商品遭遇了西方市场封锁。2022年进口商品供应紊乱导致电子产品、汽车、药品等热销品短缺。随着苹果、三星、博世等外企撤离,俄罗斯消费者面临电子产品断供,智能手机和电脑价格暴涨30%~50%。由于本土产品在质量上难以匹敌,这成为俄罗斯市场经济的普遍痛点。为了破局,俄罗斯企业开始自主生产紧缺产品。俄罗斯本土电子品牌“YUMZ”推出低价智能手机,本土车企“AvtoVAZ”大幅提升产量。但受零部件与技术短缺制约,本土品牌汽车也面临价格攀升、竞争力下降等问题。为突破经济困境,俄罗斯着力发展进口替代并开拓新市场。2023年,俄罗斯对华农产品出口增长15%,成为中国最大的小麦进口国。俄罗斯还深化与土耳其、中东的能源合作,石油出口与建材供应显著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俄罗斯总统普京(右一)视察本土车企“AvtoVAZ”。

国际制裁还导致俄罗斯境内的跨国企业大规模撤离,信息技术、高端科技、医药技术等行业出现“大失业潮”。2023年,微软、谷歌等企业暂停在俄业务,迫使技术人才转投政府项目或本土企业。与此同时,本土农业与制造业用工需求激增。国际制裁导致的政治环境恶化也引发了人才外流潮。2022年,俄罗斯约有50万人离境,信息技术从业者、媒体从业者与科研人员的占比较为突出。为应对人才外流,俄罗斯推出吸引独联体及亚洲人才的优惠政策,并鼓励引进中亚劳工。

国际文化交流渠道收窄还促使本土文化崛起。俄罗斯影视导演逐渐“转战”国内电影节。2023年,俄罗斯本土影片产量与观众参与度显著提升。音乐人如泽姆菲拉(Zemfira)和比二乐队(Bi-2)通过国内及独联体巡演重获影响力。不过,经济困难、物价上涨和劳动力市场的不稳定造成了社会紧张局势。对许多俄罗斯人来说,制裁成为生活水平不断恶化的象征,导致了人们对未来的焦虑和不确定性。根据2023年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超过60%的俄罗斯人表示他们的生活质量正在恶化,70%的受访者表示包括房价在内的物价上涨导致他们的财务状况日益恶化,许多人开始削减在娱乐、娱乐和大规模购买方面的支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俄罗斯电影节主题海报

为了应对经济困难,俄罗斯政府推出了几项支持计划,旨在减轻制裁对公民的影响。2023年,俄罗斯政府为“有孩家庭”提供了抵押贷款的行政计划,使许多俄罗斯人能够在房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保持购买住房的能力。俄政府还提议增加对中小企业的社会支付和援助,尤其推出了为企业主减税的政策,帮助小企业在经济困难下继续他们的活动。然而,这些措施并不足以防止某些人口群体的贫困程度显著增加。例如,尽管政府福利有所增加,但到2023年,该国的贫困率仍然增长了3%。

此外,国际制裁已成为俄罗斯信息技术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由于微软、谷歌等全球头部企业关闭了在俄服务,俄罗斯亟需创建本土类似产品以作为“平替”。2022年,俄罗斯办公套件“我的office”被开发并推出,成为微软“Office”系列最受欢迎的替代品。俄罗斯政府机构也积极转向俄罗斯自主研发的信息系统,推动了俄罗斯的信息技术产业长足发展。俄罗斯还启动了几个操作系统开发项目,这些操作系统开始用于政府机构和教育组织。国际制裁刺激了俄罗斯各个经济部门和公共管理部门的“加速数字化”。2023年,俄罗斯政府启动数字经济项目,试图为企业和政府机构创造一个统一的数字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谷歌、微软、索尼等国际大企业纷纷退出俄罗斯市场,一度造成俄罗斯数字经济举步维艰的局面。

在三年的制裁中,俄罗斯的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尽管经济恢复困难、社会气氛紧张,但俄罗斯已经展示出其适应新条件、新环境的能力,国内经济生产和技术发展也有所起色。然而,通货膨胀、失业高企和人才外流等经济问题仍然存在,俄罗斯政府仍需进一步努力改善公民的生活条件。政府应对制裁的工作是多方面的,但欲达到长期的稳定还需要全面的改革和战略政策的调整,以确保国民经济朝着独立自主、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作者:费兰花(Ramziya Fazdalova),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商业顾问,俄罗斯在华学者

编务:刘怡德

责编:王加特

图片来源:网 络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民小智君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