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图由AI生成

- 本期故事关键词:大学-

这三个人,就是你破解上述三道难题的关键“钥匙”。不夸张地说,找到了这三个人,你的大学就成功了一半。

这些年在上心理健康课和做心理咨询过程中,严老师常听到同学 们对学业和职业发展的困惑:“老师,我考上大学后不知道该干什么 了。”“老师,看到周围人都在考研,我好纠结,我该考研还是就 业 ?”“ 老师 , 我很想提升自己的外语水平 ,但是一看书就犯困 ……”

在严老师看来,这些困惑其实都可以归为三类:其一,不知道向 哪个方向努力 (出发点);其二,有了方向不知如何坚持 (中途点); 其三,努力中遭遇瓶颈不知如何突破 (关键点)。这三类分别对应的 正是个人学业和职业发展过程中的三个节点。

破解这三道难题,严老师在多年和同学们的课堂讨论以及咨询互 动中,总结出了一个方法,严老师把它称为“找到大学里的三个人”。

这三个人,就是你破解上述三道难题的关键“钥匙”。不夸张地说, 找到了这三个人,你的大学就成功了一半。

那么,是哪三个人?为什么是这三个人?他们又是怎样帮到我 们的?

且听严老师一一道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图由AI生成

一、第一个人,是你的榜样

大一时,很多同学的困惑在于没有目标。目标,顾名思义,要能 看得见,最好还能摸得着。而最现实的目标,莫过于一个具体生动的 人。榜样,就是一个可视化目标,是最为形象的参照。当你想象出甚 至能看到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就能激发出极大的能量。以榜样为目 标,也更容易认清自己,厘清发展路径。

因此,在每年新生的心理健康课上,严老师都会让同学们写下自 己大学阶段确定的榜样,如果没有,就要去找一个。

有位令人印象深刻的同学这样写道:“我的榜样是我们的班助某 某学姐,她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学生会工作也做得十分出色,我想成 为和她一样的人。现在我加入了她所在的部门,争取在她身边向她 学习。”

怎样寻找自己的榜样?

寻找榜样有两种思路。

一种思路是寻找和你条件接近、起点高度差不多的人,比如来自 相邻的地区或者高考成绩接近的师兄师姐。这样,在师兄师姐大四毕 业的时候,他们中的佼佼者达到了怎样的高度,是怎样的发展路径, 自然就可以成为你的参考目标和方向。

在美国职业篮球联赛 (NBA) 新秀球员进入联盟之初,就会有 职业球探根据他们的特点作出分析报告,指出某个球员的发展模板会 是谁,比如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姚明”,或者“下一个詹姆斯”。虽 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姚明,但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特点出发,走 出自己的成功之路。懵懂的“菜鸟”进入大学,凭借个人基础和发展 意向,有可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径,越早明确 这些,对自己的发展越有利。

其实,在大学里也有“职业球探”,这个人就是你的辅导员。辅 导员带过许多届学生,他能够告诉你和你情况类似的同学在四年后发 展的情况,同时也能帮你指出大学四年的发展路径。你要主动去向辅 导员寻求这份“分析报告”,如果这份报告内容能再专业全面一点, 它将会成为你的第一份个人职业规划分析报告。

另一种思路是寻找和你的目标方向相同的人。如果你已经有了大 致的方向,那么可以在那条道路上寻找你认同的人作为榜样。以严老 师为例,严老师在读大学时就是以 《登天的感觉》 的作者岳晓东博士 作为榜样的。

在严老师的心理健康课的课堂作业上,有位同学写道:“我的榜 样是某某学长,我在学院的考研光荣榜上看到了他被美国的某某大学 录取,而我的目标也是出国留学。我已经通过他的辅导员和他取得了 联系,向他请教在大一时需要做好什么准备工作。”

如果你决定了要考公务员、考研或者是出国,那么选择同样方向 的师兄师姐就是你的榜样。他们在大学四年里是如何规划安排自己的 学习生活,这些可以作为你的参考模板和发展轨迹。

到哪里去寻找这样的榜样?请教你的辅导员还是首选。如果你是 一名大一新生,正常情况下你的辅导员应该刚刚送走大四毕业生,他 对选择不同方向的学生的发展状况和轨迹再熟悉不过,向辅导员请 教,他会帮你推荐合适的榜样人选。还有一个渠道是学校和学院每年 都会举办优秀毕业生论坛和国家奖学金标兵分享会,一般都会邀请不 同发展方向的若干学生代表,总有一位能带给你启发。

找到榜样,有助于解决出发点的目标激励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图由AI生成

二、第二个人,是你的伙伴

假如你是一名来自边疆的少数民族学生,普通话不标准,上台发 言常常让台下的人听不清楚,英语口语更是说得磕磕巴巴,你会怎 么办?

如果你是一名从军营退伍回来的大学生,时隔两年重返校园,发 现校园生活有点陌生,当年的同学已经大四即将毕业,一起学习的同 学原本应是自己的学弟学妹,这时的你又会怎么办?

这是发生在严老师所在大学里的两位同学的真实故事,他们突破 瓶颈的办法都是寻找小伙伴一起努力。

第一位同学约上和她有同样困扰的小伙伴,利用课间休息时间, 在教室的讲台上大声地演讲,周末时走出校园,一起到人多的地方练 习发音。这样的练习一个人是坚持不下来的,一开始也会脸红心跳, 有了小伙伴,就能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后来这位同学不仅克服了普 通话不标准的困难,还因为在大学里表现优异,获得了留校任教的资 格,成为一名光荣的学生辅导员。

第二位同学则是通过学校的迷彩青年社团,遇到了和他一样从军 营退伍回来的大学生。他们一起讨论,一起交流,彼此分享重新适应 大学生活的经验。就这样,他顺利完成了从军营回到大学的过渡,不 仅拿到了国家奖学金,还担任了大一新生的班主任助理,用自己军营 里的人生经验,带着同学们一同成长。

相信大家一定被上图里的新闻吸引过,你可能会感叹学霸们怎么 都住到一起了,其实这里面除了个人的品质,还有团体的力量。心理 学上有个概念叫团体促进,说的是个体在团体环境的作用下,会比一 个人时的表现更好。比如聚餐的时候,你的食量可能会比一个人吃饭 时大,这就是团体促进的效果。有了伙伴,就能相互鼓励监督、讨论 分享。 1+1 的结果,在这里大于 2 。

对于部分有了目标的同学来说,最大的困难是坚持。待在宿舍里 的诱惑太多,冬天温暖的被窝、好看的美剧等;干扰的因素也多,室 友打游戏的键盘声、聊天的嘈杂声等。有了目标之后,在执行的道路 上确实不易坚持,时常会有挫折、怀疑、懈怠,没有志同道合的人一 起扛过风风雨雨,你的彩虹可能会来得晚一些。

伙伴要到哪里去寻找?从前面两位同学的例子可以看出,既然是 寻找志同道合的人,那就去寻找和你有一样困惑或者是和你有一样目 标的人。学校里的社团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渠道,校园网上也会有一些 线索,还可以在现实场景中去发掘,比如选择考研的你,在常去的自 习室里是不是能够遇到并肩战斗的伙伴?

找到伙伴,帮助解决中途点过程中的坚持问题。

三、第三个人,是你的导师

有的同学有自己的努力方向,也能坚持努力,但他的困境是不确 定自己努力的成效如何,该如何进一步提升,努力的过程中遭遇瓶颈 而自己无法突破。

看过综艺节目 《中国好声音》 的同学应该对“导师”这个角色不 陌生。导师一拍按钮为学员转身是节目里的经典镜头,而导师的犀利 点评,也让学员们收获了肉眼可见的突破与成长。都说“师傅领进 门,修行在个人”,但其实在你“修行”的一些关键点上,导师的作 用不可或缺,这个时候你可能就需要一些有经验的导师给你点拨,有 时他的一个思路或者角度,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解开你 的困惑。

严老师也有过这样的亲身体验。在读研毕业季的时候,严老师在 继续从事理论研究还是咨询实务之间犹豫,不知如何抉择。这时严老 师想起了榜样岳晓东老师,通过他课件上的邮箱联系上了他,约定了 时间打电话向他求教。

岳老师听完严老师的困惑之后说:“其实你选择从事理论研究, 并不意味着你就没有机会去做咨询实务;反过来,你选择了咨询实 务,也还是有机会去做一些理论研究。两者未必是矛盾冲突、只能二 选一的。”

岳晓东老师的这番话让我豁然开朗。

导师要到哪里去寻找?导师的人选可以是多方面的。按照能力发 展模型,至少有专业能力、综合能力、个人管理能力三个方面。在学 校里面,这三个方面分别对应的是专业老师、辅导员,以及学校其他 专业人士。除此之外,针对你的具体发展方向,你还要去寻找更有针 对性的指导者和评价者,可能是某个学长、某位专业老师,也可能是 校外和网络上相关领域的“大牛”。你可以想办法联系上他们,诚恳 地邀请他们对你的表现和瓶颈予以评价和点拨。最重要的是,你一定 要主动去寻求指导。

找到导师,有助于解决关键点上的决策指导问题。

榜样、伙伴和导师,他们是你大学里顺利发展的有力保证,能带 给你目标激励、过程坚持和决策指导。当你找到了这三个人,相信你 一定会拥有不一样的大学生活。

本文节选自|《成长总是从心开始:写给大学生的36个心智锦囊》

作者|严亮 许倚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bout us

主编:鹿本期编辑:流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