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临澧法院四新岗法庭干警巧用“六尺巷”典故,成功调处一起侵权责任纠纷,促使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邻里矛盾得以实质性化解,让“六尺巷”的故事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有了新的演绎,其“以礼为先、以让为贤、以和为贵”的理念也为“枫桥式人民法庭”的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周家位于陈家右后方,两家房屋相距不足百米。近年来,陈家认为周家在其围境林和承包地之间的田埂路两侧种植植被,意欲侵占其土地,且还时不时地在其土地上倾倒垃圾,双方为此积怨。经当地社区多次调解仍无法缓和矛盾,故陈家诉至法庭,要求周家立即停止对其围境林和承包地的侵害,并于三日内恢复原状后立即返还,同时补偿陈家由此遭受的经济损失数千元。

办法官受理案件后,详细地了解了双方意见和诉求,本案争议的焦点为周家是否侵占了陈家土地。法官通过调取相关土地资料、走访争议现场和开庭审理调查,明确田埂路两侧确为陈家承包土地。是非明了,一判了之,固然简单。但考虑到邻里关系的和睦,法官在庭审结束后又多次联系当地社区共同入户调解,但双方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纷现场

后借助当地社区开展美化乡村硬化路面的活动,再次组织双方调解,引用“六尺巷”的典故,结合《民法典》中涉及相邻关系和侵权责任的相关法律规定,讲法理、论人情,引导双方“以和为贵”。最终,周家主动将路两侧的树木砍伐清理完毕,并承诺今后不会再在此种植任何植被,也会积极配合陈家完成土地相关修整工作。对此,陈家也表示同意放弃其他诉求。至此,两邻居握手言和,冰释前嫌,该案矛盾成功化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调解现场

“六尺巷”调解工作法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谦让美德,传递着和谐共生的智慧思想,最大特点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定分止争。临澧法院四新岗法庭借鉴其“听、辨、劝、借、让、和”的六步工作法,充分发挥基层法庭在基层治理中的功能,并通过联动当地社区合力疏导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解决个案冲突,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在更大的范围内蔚然成“枫”。

图文:何菲

编辑:胡佳

审核:董明坤

签发:刘方银

觉得好看,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