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樱”缘一线牵

当张湾的汉江樱桃

遇上北京的春风

一场跨越千里的

“甜蜜奔赴”就此发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月20日,在北京市丰台区北宫镇“京堰同心苑”,张湾区与北京市丰台区干部共同栽下30余株经精心培育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张湾汉江樱桃”树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江樱桃在2014年12月被国家农业部评选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被誉为“开春第一果”。由于汉江樱桃果皮娇嫩,怕磕碰,不耐储存,一直是十堰人的乡愁记忆。此次将张湾汉江樱桃引进北京市丰台区栽植,通过培育改良,让汉江樱桃走出十堰,扎根北京,让北京市民吃上水源地新鲜的绿色农产品。据了解,此次试种的樱桃树苗,是在北京农科专家的指导下,选用矮化抗病毒砧木嫁接培育而成,并在基地完成授粉,成活率高,坐果力强,可实现当年栽种当年挂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果产业是十堰重要农业产业链之一。全市加大科技、政策、资金支持,水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通过培育扶持水果产业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全方位提升“武当蜜橘”“汉江樱桃”“八里旺樱桃”的品牌知名度与市场影响力。支持重点区县建设一批万亩以上高标准水果产业园区,做到生产、加工、物流于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多层次产销对接活动,推进“农超对接”“社区团购”“直播带货”,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市水果产业链科技服务专家肖涛介绍,十堰成立了水果产业建设专班,聚焦基地建设,聚焦柑橘、樱桃、猕猴桃等重点水果,从市场开发、品牌建设、果旅融合、服务保障等方面,有效推动水果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优化升级,促进融合发展,推动水果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让“好山货”变“抢手货”

因绿色农产品与北京结缘的不仅仅是汉江樱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位于房县的北京忠和房县生物食品有限公司黄酒加工车间,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将生产线上的黄酒装箱打包,发往市场。

据北京忠和房县生物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宋瑞滨介绍,今年以来公司开足马力生产,前两个月的产量都达到10万件。2024年的整体销量比2023年上升了25%到3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房县是中国黄酒之乡,其酿造技艺入列省级非遗。房县黄酒历史悠久,起于西周、兴于盛唐、传承于当下,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房县黄酒加工企业15家,年产量10万吨。十堰的黄酒年产量达12万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45亿元,黄酒产业规模位居湖北省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让十堰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抢占国内外市场,市委、市政府将食用菌作为全市重点农业产业链之首,成立食用菌产业链建设工作专班,高位推动产业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郧西、竹山、竹溪、房县、郧阳区五个食用菌强县,黄金产区的优势进一步扩大。我市将培育1至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5家省级龙头企业,30家市级龙头企业,实行“食用菌+”战略模式,聚力打造食用菌产业集群。让十堰食用菌产品享誉全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生态优势明显。近年来,全市正锚定打造水源地“绿色农产品输出地”目标,由市级领导挂帅,担任特色农业产业链“链长”,每年投入6000万元市级专项资金,推动食用菌、中药材、茶叶、水果、黄酒、木本油料、设施渔业七大重点产业链突破性发展,让十堰“好山货”成为叫响全国的“抢手货”。

让好生态变“聚宝盆”

日前召开的十堰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紧紧围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全国绿色农产品输出地目标,奋力打造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示范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样板区、全国智能农机制造高地,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堰森林覆盖率72.01%,山好水好生态好,是滋养优质产品的沃土。武当山茶、房县黄酒、橄榄油等产品畅销北上广深等城市,香菇、木耳远销韩国、日本、加拿大等市场。中国好水、武当蜜橘等优质资源吸引了农夫山泉、华润怡宝、燕京啤酒、北冰洋等30多家知名企业到十堰投资建厂,还培育出武当山水、水源地等本地品牌。十堰还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加快构建“绿色农业+林下经济+水经济”生态产业体系,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让更多十堰优质绿色农产品跨越山海、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持续壮大农业七大重点产业链,全力打造绿色农产品输出地。强化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以上。继续办好水源地绿色农产品博览会,进一步提升武当山茶、武当山珍、丹江鲌等区域公用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省、市‘新春第一会’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吹响了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冲锋号角。我们将以建设‘大山里的深圳’的进取精神,不断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十堰‘三农’新篇章。”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彭艳表示,我市将聚焦绿色、科技、文化等方面,建设生产基础实、供给结构优、输出能力强、联农带农好的全国绿色农产品输出地。坚持系统推进,构建供应链、生产加工、科技人才、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品牌建设、社会化服务、政策保障等七大体系。搭建市级农产品供应链平台,引进链主龙头企业,构建“1+9+N”供应链体系,畅通产品流通渠道。建成6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重点县、1个国家产业强镇,提高绿色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00个以上。培优育强精深加工企业,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形成10亿元引领、亿元支撑、专精特新的企业矩阵。强化绿色科技文化赋能,加快种业突破,支持技改工艺创新,推广使用智能农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坚持产地清洁化、生产绿色化、质量可溯化,讲好品牌故事,打响“南水北调水源地·十堰绿色农产品”金字招牌。

当汉江的樱桃红晕染透北国春色

当房陵的黄酒香浸润京华月色

这场跨越千里的山水对话

正谱写着新时代的田园诗篇

山水为媒,绿意作序

让我们共同见证"好山货"化作漫天星辰

在乡村振兴的银河中璀璨生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