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引导提供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的医疗机构积极开展儿童友好医院建设,提出到2030年儿童友好医院在上述医疗机构中的比例力争超过90%。如何答好这道必答题?健康报记者探访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综合医院等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相关报道在“聚焦儿童友好医院建设”专栏陆续推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妇幼保健机构是最贴近儿童家庭的医疗机构,也是推进儿童友好医院建设的前沿阵地。近日,记者走进北京、浙江、江西等地的多家妇幼保健机构,了解其是如何在对儿童健康需求的洞察中,在对儿童友好理念的践行中,持续提升“儿童友好”含量的。

俯身倾听儿童的想法

上午8时许,北京市丰台区妇幼保健院采血窗口忙碌如常。队列中,一名等待采血的年轻女士告诉记者,她有妇科检查需求,首选到妇幼保健机构就诊,“这里的医护人员有耐心,言语亲切,动作也轻柔,甚至不经意间会流露出几分面对小娃娃时特有的语气”。

舒适的采血体验不止于温和的态度。丰台区妇幼保健院检验科负责人王萍介绍,过去,给成人、儿童采血统一使用23G采血针;自去年开始,给儿童采血改换为28G安全锁卡式按压型采血针。数字越大代表针头直径越小,新款采血针针头更细且不外露,采血过程更快,不易给儿童造成恐惧情绪和明显痛感。

据了解,儿童友好理念体现在该院建设的方方面面。丰台区妇幼保健院地处老城区,院区面积有限,在推进儿童友好医院建设中,虽然没有条件进行“颠覆式”改造,但努力通过优化局部、完善细节给儿童家庭提供更理想的就医体验。

在丰台区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院长陈应军看来,在规划、设计和改造中,使医院环境符合儿童心理特点、设施符合儿童生理需求、建筑符合儿童安全要求,需要俯身倾听儿童的想法,避免以成人视角揣测儿童需求,防止把“儿童友好”变成大人们的一厢情愿。

为此,丰台区妇幼保健院与辖区内多所学校联合开展“童声话健康,共筑温馨就医路”儿童就医体验观察团活动。“体验结束后,院方代表与小体验者进行了深入交流。”陈应军说,“有小体验者提出在候诊区略感嘈杂,有小体验者希望医疗仪器设备融入趣味化设计元素等。对此,我们均有回应和改进。”

记者随陈应军来到该院一层候诊区。“小体验者观察很敏锐,此前,候诊区确实非常拥挤,放不下几张候诊椅。于是,我们压缩行政办公区,将更多空间留给诊疗活动。调整后,候诊区扩大到原先的2倍。”顺着陈应军的指引,记者看到候诊区放置了多排候诊椅,且扶手上安装了高度符合护眼要求的智慧陪诊屏。

“孩子们候诊时可以在智慧陪诊屏上观看科普动画,原先张贴科普海报的位置则绘制了卡通图案,添置了墙面游戏,高度均符合‘1米视角’。如此一来,医疗环境的压抑感被弱化,增添了几许生机与活力。”陈应军说。

进入就诊区,“儿童友好”元素也随处可见。口腔科每间诊室的牙椅都有各自的主题,比如,海洋主题的牙椅由两只卡通海豚环抱左右,给患儿足够的安全感和松弛感;中医科就诊台上下摆满手办,吸引患儿的注意力,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诊疗;儿童病房以双人间、三人间为主,同时开设家长可陪护的家庭化病房。

为使“儿童友好”供需适配,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李增明介绍,在规划设计上,该院邀请儿童建筑设计师、医护人员以及儿童家长代表对医院规划、设计进行评估;在门诊布局上,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候诊需求,在低龄儿童候诊区配备玩具、绘本、动画播放设备,为大龄儿童设置独立小型候诊区并优化就诊指引标识;在安全防护上,联合安全专家、消防人员,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身高确定楼梯扶手高度,在病房、走廊设置符合儿童认知的安全警示标识。

“我们畅通交流沟通渠道,开通24小时热线电话,由专业客服团队接听,随时解答家长在预约挂号、检查检验结果查询等方面的疑问;建立建议意见闭环管理机制,一旦收到建议意见,24小时内即联系相关科室展开调查,处理完成后,通过电话或短信回访家长,了解其对处理结果的满意度。”李增明说。

“儿童友好”面向儿童,但惠及对象不局限于儿童。“适儿化与适老化有相通之处,像圆弧边角、防撞墙围、软包座椅等设施,对于上年纪的女性患者来说同样是一种关怀。”陈应军表示,当“儿童友好”由理念转化为行动,足以呵护最柔软的群体时,也将惠及更大范围的患者。

从关注疾病转向关注健康

年轻父母的育儿观念与时俱进,从关注疾病转向关注健康。这促使妇幼保健机构打破防治科室分设格局,构建系统连续、防治结合的服务模式。

浙江省义乌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部下设新生儿科、普儿科、儿童康复科、儿外科、儿童群体保健科,形成集预防保健、疾病诊断、治疗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区域。“我们要求儿童保健部住院医师在晋升主治医师之前,在所有科室完成轮转,具备高危儿童筛查及干预能力,实现疾病预防关口前移。”义乌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王英说。

在儿童群体保健科门诊,医生若发现生长发育异常且亟须干预的儿童,会在门诊操作系统诊间操作界面直接为患儿选择转诊科室,实现代挂号。

“我们扮演着儿童保健‘全科医生’的角色。要发挥精准分诊的作用,就必须增加相关知识储备。”义乌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部副主任兼儿童群体保健科主任蔡项青主任医师说,她曾被派到上级医院进修3个月。近期,诊室里来了一名自述“走路姿势不协调”的女孩。蔡项青在进修期间学过脊柱侧弯筛查方法,根据女孩双侧肩胛骨不等高等体征,她判断女孩存在脊柱侧弯的早期症状。“女孩被转诊至小儿骨科门诊接受进一步检查后,被确诊患脊柱侧弯。幸好发现得及时,矫正相对容易,后续女孩将在儿童保健科接受定期随访。”蔡项青说。

普儿科门诊也会视情况将患儿转诊至儿童群体保健科或儿童康复科,进行营养指导、康复训练等系统干预。该院儿童保健部副主任兼普儿科主任徐兰飞主任医师接诊过一名患有哮喘的8岁男孩。男孩由于过胖,用药效果欠佳,且运动后症状加剧。徐兰飞建议男孩先减重,于是把他转诊至儿童群体保健科。经过半年多的饮食调理并配合运动,男孩的症状明显减轻,用药效果更理想了。

系统连续、防治结合模式的“进阶版”是高危儿门诊。该门诊由儿童保健部多科室高年资医生共同出诊。“一些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出生后即被转诊至高危儿门诊接受长期随访,出诊人员会组建微信群,随时解答家长的养育照护困惑。”徐兰飞说。

“看到‘高危儿’几个字,家长会有心理负担。为此,我们把微信群名称设为‘养育照护群’。”蔡项青表示,“儿童友好”的温暖既要传递给儿童,也要传递给家长。

针对家长希望随时掌握儿童生长发育情况的诉求,义乌市妇幼保健院打造“善育宝”智慧婴育服务应用平台,蔡项青会向每一个初次就诊的儿童家庭推荐这款应用。家长登录该应用,录入儿童身高、体重、运动、语言等基本信息,应用即可自动生成“儿童成长曲线”。该应用还会对异常儿童进行预警,发送健康管理指引建议,实现早发现、早干预的目标。

“如今,‘儿童成长曲线’功能已被嵌入‘浙里办’应用中的浙有善育‘生长自测’模块,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王英说,这将为儿童友好医院建设扩面提供“助攻”。

推进“社会支持友好”

推进儿童友好医院建设是一项系统性、持续性工程。许多妇幼保健机构管理者将《关于开展儿童友好医院建设的意见》看作一份具有前瞻性、启发性、实操性的儿童友好医院建设手册,参照其中提出的就医空间友好、健康服务友好、工作机制友好、社会支持友好“四个友好”,对医院相关工作进行优化。

“《意见》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妇幼保健院的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李增明表示,儿童友好医院建设不应是阶段性项目,而应是妇幼保健院长期发展战略。目前,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作为依托单位,正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共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须将儿童友好医院建设纳入妇幼保健院中长期发展规划,使其成为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流程优化、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等方面均紧紧围绕儿童需求展开。”李增明说。

“在‘四个友好’中,前三项常被看作建设重点,其实,第四项‘社会支持友好’所强调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同样重要。”李增明认为,妇幼保健机构不仅要升级院内诊疗服务,还要走到院外,面向社会开展健康公益活动。比如,与学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定期选派医务人员到学校开展健康讲座,并为学生建立健康档案,跟踪健康状况等;在社区设立健康服务站,开展儿童常见病筛查与预防。

近年来,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根据基层需求,抽调相关专业专家组团巡诊、手术,年均派出专家800人次;指导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建立孕产妇管理中心和儿童健康管理中心,织密全省母婴安全网底,推动基层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整体提升。

陈应军同样注重“社会支持友好”。“在推进儿童友好医院建设过程中,多数医疗机构着眼于‘大众群体’,而忽视‘小众群体’,如孤独症儿童。这些特殊儿童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需要专属的儿童友好服务。”陈应军说。

关爱孤独症儿童已成为丰台区妇幼保健院的一项长期事业,在这里接受康复治疗时间最长的一名患儿现已成年。陈应军说:“基于10余年的一线观察,我们深知孤独症儿童家庭的诉求所在。随着孤独症儿童长大成人,他们的父母逐渐步入中老年,很多家庭表示希望开设‘医、康、养’家庭化病房,同步满足孩子接受康复治疗、父母接受医养照护的双重需求。这是我们搬迁至新院区后,需要解答的一道思考题。”

陈应军还提到,希望国家层面推动适儿化产业蓬勃发展,推出一批功能更全面、设计更科学、理念更人文的适儿化医疗产品,使医院在采购时有更多选择,满足孩子们对儿童友好医院全方位、多层次的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健康报记者 赵星月 通讯员 杨天天 陈美玲

编辑: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管仲瑶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EIPND2DF】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