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常运中 通讯员 靳海洋
春分过后,小麦从返青期进入起身拔节期,这一阶段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小麦的主茎第一节间开始伸长,植株由匍匐生长转为直立向上生长,充足的肥水和适宜的温度能够促进小麦的根系发育、茎叶繁茂,为后续的抽穗、灌浆夯实基础,保障小麦实现高产。但是,根据最近的天气预测,河南将于3月27日至29日遭遇一次寒潮大风天气过程,全省气温预计下降8-12℃,局部地区降幅可能超过16℃;对正处于拔节期小麦生长产生较大影响。
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提醒广大种植户,5种地块最易受冻:旺长的麦田、弱苗麦田、干旱麦田、地势低洼或风口处的麦田、未采取防寒措施的麦田。针对寒潮来袭,小麦研究所提出以下防范措施,护航小麦生产。
低温对拔节期小麦生长主要带来以下影响:
1、光合作用受阻:低温会使小麦叶片的光合酶活性降低,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导致光合作用减弱,光合产物减少,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
2、呼吸作用失调:寒潮天气下,小麦的呼吸作用可能会出现紊乱,呼吸速率异常升高或降低,消耗过多的有机物质,进一步削弱植株的生长能力。
3、叶片冻害:气温骤降可能导致小麦叶片细胞间隙结冰,细胞质过度脱水,造成细胞结构破坏,叶片出现干枯、变色等症状,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合成。
4、幼穗受冻:拔节期小麦的幼穗对低温较为敏感,寒潮可能导致幼穗发育受阻或畸形,甚至冻死幼穗,直接影响小麦的成穗率和结实率,降低产量。
5、生长停滞:低温会使小麦的生理代谢活动减缓,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甚至出现短暂的停滞状态,延缓小麦的拔节进程,推迟抽穗和成熟时间。
6、植株矮化:寒潮过后,小麦可能会因受到冷害而生长不良,植株矮小,茎秆细弱,抗倒伏能力下降,影响小麦的最终产量和品质。
针对寒潮对小麦拔节期产生的危害,专家提出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关注天气预报: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寒潮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灌溉防寒:在寒潮来临前2-3天,对麦田进行灌溉,增加土壤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减缓地温下降速度,调节近地面小气候,使近地面温度提高1-2℃,从而减轻低温对小麦的影响。
3、喷施防冻剂:在寒潮来临前,对小麦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芸苔素内酯、寡糖等生长调节剂或防冻剂,可增强小麦的抗寒能力,提高细胞液浓度,防止细胞结冰,减轻冻害程度。
4、中耕培土:在小麦拔节期进行中耕培土,可促进根系发育,增强小麦的抗寒性和抗倒伏能力,同时也有助于疏松土壤,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温性。
5、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强小麦的抗寒能力。拔节期避免过量施氮肥,防止植株过嫩,抗寒性下降。可在小麦拔节期后,基部节间基本定长时,视苗情、气象和墒情,每亩追施高氮复混肥15公斤至20公斤,增糖壮秆,防倒春寒危害。
6、镇压与划锄:对于尚未拔节的麦田,及时镇压可以踏实土壤,促进根土密接,防止透风跑墒,增强小麦的抗寒能力;划锄则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温性,促进小麦根系发育。
二、灾后补救措施
1、及时追肥:对于受冻麦田,应根据冻害程度及时追施速效氮肥或高氮复合肥,促进低位蘖成穗,恢复小麦生长。一般冻死率5%~15%的麦田,追施尿素5公斤/亩左右;冻死率15%~50%的麦田,追施尿素8公斤/亩左右;冻死率50%以上的麦田,追施尿素12公斤/亩左右。也可用磷酸二氢钾和适量生长调节剂混合喷施,利于增加每穗结实粒数、提高粒重。
2、加强病虫害防治:受冻麦田更易遭受病虫危害,应密切监测病虫发生情况和发生程度,及时防治小麦条锈病、茎基腐病、红蜘蛛、蚜虫等病虫害,防止病虫害的进一步蔓延和危害。
3、中耕松土:冻害发生后,进行中耕松土可以提高地温,促进根系恢复,增强小麦的生长活力。
4、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小麦恢复生长,但要注意避免过量灌溉,防止土壤积水导致根系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