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帖称,一位失能老人工资6千,找个保姆要7千。住了养老院一对三要8千,去了医保医院要1万。
我60后工资3千,照顾老人力不从心,又是独生子女,这不是难为人吗?有跟我一样的人吗?我本来不信命,现在信了?
- 此帖一发,迅速引发网友围观和热议浪潮。
我们来看看部分网友的“心潮澎湃”和“感慨万千”:
失能老人有房可以出租,租金贴补,再说了老人有存款,可以先拿出来贴补用,60后吗,差不多也快退休了,60年生也只有65岁,请个长护险,每天一小时(6元5角)帮忙做点,居委在申请失能老年金每月三佰左右,公交补贴一佰多,吃饭可吃助老歺,每天送上门,一歺可吃二次,早上吃点馒头,这样不就一天天混吗。
你可以自己照顾老人,一对三,老人的18000归你,你自己还有3000,高薪呀!
我也是60后,存了三百万现金养老,估计还不够,二十年后无论住养老院,还是在家找住家保姆照顾,月薪应该三万起步了,住了十年后,还不死的话这钱就耗掉了。
你家这条件应该比一般人家要好,父母退休金挺高。你自己也有退休金,多少人是没有的,现在这个社会解决的就不是民生最需要问题,养老问题应该是国家来解决的。但是指望社会解决,还不如指望机器人来的快一点。
唉,40岁前都体验过了上有老下有小,医院的价格,保姆的无良,养老院的环境。痛不欲生还不敢死的无助。最后送走了老人,轻松了,但是感觉没有了依靠。老人单位通知,下发了国家补贴的独生子女费,结果去了后,告知丢失独生子女证的没有,老人过世了自动放弃。无语!
靠养老金雇保姆,本身就不对——退休金默认是没有在职时的工资高。凭什么退休金就能雇到人呢?雇的护工保姆老了,退休金能雇得起保姆吗?
我父亲也失能,退休不到4千,我没工作,虽不是独生,但人家不问不看,说80多了随他去,我放不下,确实难。
- 关于失能老人的话题,一则媒体报道值得关注。
报道称,我国目前有约3500万失能老年人,占全体老年人的11.6%。据测算,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5800万左右。如何走出“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局?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失能老年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出现各种各样问题,关键在于3个难题。
“钱从哪里来”。近年来,我国建立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明确对经认定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家庭养老支持服务。截至目前,各省份均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明确类似规定。现有社会救助和福利保障对象主要集中在特困老年人以及部分经济困难的失能老年人,保障范围较窄、标准不高;加之不少老年人经济条件较差,难以自费承担养老服务。
“人从哪里来”。当前,养老护理员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结构层次不合理现象在全国范围内都较为突出。据测算,当前我国对养老护理员的需求达600多万人。然而,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各级民政部门共培养培训养老护理员248万人次;人才缺口较大。一面是总量少,一面是“转行”多。民政部门数据显示,由于养老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较差、工资待遇偏低等原因,养老护理员年流失率达30%以上。
“监管如何管”。相较于健康的成年人,失能老年人身体条件和认知能力相对不足。老人在养老机构或家中遭遇虐待,往往很难被发现。在实践中,部门协同监管机制有待健全,监管合力需要进一步增强。基层监管执法人员普遍存在人手不足、手段滞后、经费保障不到位等问题。
综上而言,再结合开篇网友提出的问题,可谓高度吻合,与当前失能老人所处的现状基本一致。当然,首要问题还是要解决钱的问题。只要钱到位了,另外两个问题可以慢慢得到解决或完善。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我国正在逐步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研究结果显示,成都市长护险的实施,至少降低了失能老人家庭照料经济负担的44.31%,失能老人生存时间较未享受人群增加2.08年。
近日有媒体最新报道,截至2024年12月,成都市长护险参保人数1869.32万人,其中职工1099.3万人、居民770.02万人。截至目前,成都市长护险发展培育定点服务机构313家,护理机构服务人员5920人,累计增加就业岗位1.1万余个,间接带动就业10万余人…
也就是说,成都市对于失能老人的生活保障,已经摸出一条比较合适的发展之路。有专家建议,在全面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长护险的试点范围,做好全面实施的准备。
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