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不便的游客坐轮椅游览励骏庞都广场。
横琴创新方外部通道地砖开裂,存在安全隐患。
横琴中央汇无障碍停车位标识模糊不清、未划设轮椅通道。
横琴购口岸商业广场无障碍厕所多项设施未达标。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随着十五运会及残特奥会临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作为赛事承办地之一,无障碍环境建设情况逐渐受到关注。
近年来,横琴各项建设持续推进,城市“烟火气”日趋浓厚,吸引了不少商业综合体项目陆续落地。这些项目无障碍环境建设情况如何?有哪些方面需要完善?
从去年10月至今,“无障碍城市深调研”课题组依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以下简称《通用规范》)等标准,对横琴一批规模较大、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商业综合体进行走访,了解各场所无障碍环境建设情况。
现场走访
场所无障碍设施平均达标率49.4%
通道、电梯、厕所等设施问题突出
本次走访的场所包括横琴购口岸商业广场、横琴创新方、励骏庞都广场、横琴中央汇。课题组于2024年10月开始进行走访,并于2025年3月回访。
为提升走访严谨性,课题组归纳出7类市民需求较大的无障碍设施,包括车位、通道(含坡道、门)、电梯、厕所(含厕位)、低位服务、信息交流、标识等,并从《通用规范》中摘取了69条对应条文作为考核项目,对照条文与各场所实际情况,计算各场所无障碍设施布置率、达标率。
两项指标考核基数(需配备的无障碍设施类别数、考核项目数),结合场所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某场所主要功能区域仅有一层,无需配备电梯,则不将无障碍电梯视为该场所需配备的无障碍设施,其相关标准不纳入考核范围。
依据《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珠海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规定,既有场所不符合无障碍标准的,应当进行必要的改造;《通用规范》作为无障碍领域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如果完整按照法规要求,各场所无障碍设施布置率、达标率均应达到100%。
从走访情况来看,本次走访的各场所无障碍设施平均布置率为77.4%,平均达标率为49.4%,各场所各类设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励骏庞都广场、横琴创新方问题主要集中于通道、电梯等通行类设施,横琴中央汇、横琴购口岸商业广场则以厕所等服务类设施缺失为主。
横琴购口岸商业广场部分坡道正对车位
连接横琴创新方东门与人行道的通道坡度陡
横琴购口岸商业广场占地面积约3.3万平方米,临近横琴口岸,聚集了一批餐饮商户,无障碍设施布置率为75%,达标率为35.9%。走访发现,无障碍停车位未设置引导标识,对有需求者寻找车位造成不便,且走访期间车位被一般车辆占用;西门、南门的轮椅坡道坡度均大于标准要求,部分坡道还直接正对停车场车位,阻碍有需求者通行路线。
无障碍厕所门框宽度小于标准的最低要求,坐便器两侧未配备安全抓杆,取纸器距离坐便器较远,洗手盆下方也未预留出充足的容膝容脚空间,难以满足轮椅使用者需求。
横琴创新方建筑面积约146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涵盖文娱、办公、商业等业态,无障碍设施布置率为71.4%,达标率为56.4%。走访发现,连接场所东门与市政道路人行道的通道坡度较陡、地砖开裂,西南门广场与车道、停车场之间的高差未设置坡道衔接,均对有需求者通行造成不便。
无障碍电梯候梯厅呼叫按钮距离地面高度过高,且未设置提示盲道、盲文标志,对轮椅使用者、视障人士需求考虑不充分;用于查询场所地图的自助服务机,与服务台设置的低位服务台面,下方均未预留容膝容脚空间,影响轮椅使用者使用。
励骏庞都广场候梯厅出入口阻车桩密集
横琴中央汇无障碍停车位标识模糊不清
励骏庞都广场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正对横琴口岸,是横琴首个葡国文化建筑物,无障碍设施布置率为83.3%,达标率为63%。走访发现,露天广场摊位在通道上铺设了电线,不仅影响轮椅推行,也对搬运货物的工作人员造成不便;通往北侧建筑出入口的通道,雨水箅子孔洞宽度过大、与通道通行方向平行,或导致轮椅、盲杖被卡住。
无障碍电梯呼叫按钮前未设置提示盲道,且候梯厅与轿厢均未设置抵达音响,对视障人士造成不便;无障碍停车位未设置引导标识,轮椅通道宽度小于标准要求,难以满足轮椅使用者需求。值得留意的是,停车场部分候梯厅出入口设置了密集的阻车桩,轮椅无法进出候梯厅,进而影响了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电梯的便捷性。
横琴中央汇占地面积约2.3万平方米,以餐饮为主营业态,无障碍设施布置率为80%,达标率为42.6%。走访发现,其无障碍厕所坐便器水平安全抓杆无法垂直或水平90度旋转,L形安全抓杆安装方向上下颠倒,厕所缺失多功能台、低位挂衣钩、救助呼叫装置、镜子等设施,厕所的门锁还出现了损坏。
无障碍停车位标识模糊不清,且未划设轮椅通道,影响有需求者使用;南门出入口轮椅坡道坡度较陡、未设置任何无障碍标识,由于该坡道同时又被绿化遮挡,有需求者在出入口正面无法及时发现坡道。走访期间,一位推行婴儿车的游客便因没有发现坡道,最终选择将婴儿车抬入建筑内部。
值得留意的是,上述问题均为2024年10月课题组首次走访时所发现。2025年3月回访发现,所有问题均未得到整改,各类无障碍设施缺失、不规范的现象仍然存在。
部门回应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
加强项目设计、施工、验收监管
就琴澳无障碍标准进行规则衔接探索
2024年10月首次走访后,课题组向横琴相关单位反馈过问题,并得到各单位的回复,各单位均表示将有序推进问题整改。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是横琴负责建筑工程管理、行政审批及服务的职能部门。该局回复表示,各场所在设计阶段,执行的是当时适行的《无障碍设计规范》,该规范并非全文强制性条文,且各项目施工图经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合格。“我局将按照《通用规范》等法规、标准,与相关单位、执法部门协调配合,保持与合作区内的商业综合体密切沟通,推进相关无障碍设施调研排查与设施更新。”
回复表示,该局将在项目设计阶段,加强对无障碍设施设计的审查,确保设计方案符合标准;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进行施工;在项目竣工验收阶段,严抓对无障碍设施的验收工作,确保无障碍设施能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此外,为加快合作区与澳门一体化发展,该局拟将就琴澳建筑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进行规则衔接探索。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经济发展局:
与商业综合体业主方密切沟通
研究如何改善商圈场所便民设施
作为横琴各商业综合体的主管部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经济发展局表示,该局与商业综合体责任单位保持密切沟通,指导商业综合体做好营商环境建设,满足群众需求;要求其重视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满足残疾人士等群体需求,并积极推动已建成的商业综合体,按照法规标准要求推进无障碍设施调研排查、更新升级等工作,并对即将开业的商业综合体无障碍设施配置情况进行了调研。回复表示,该局下一步将配合相关部门,与合作区内的商业综合体业主方开展座谈并跟进指导,研究改善商圈场所的便民设施,持续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
专家建议
对无障碍设施建设全过程管理
明确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责任
针对走访情况,曾参与《通用规范》等标准制定的江苏开放大学教授、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特聘教授周序洋表示,建筑项目无障碍环境问题频发,原因在于项目对相关建设的忽视。
周序洋表示:“其一是设计单位对无障碍设施设计缺少严格执行国家规范的意识,设计图纸有无障碍施工说明,而缺少施工详图;其二是施工人员不熟悉国家无障碍设施标准规范和相关施工技术,对施工图中无障碍设施的功能缺乏理解;其三是验收过程对无障碍设施安全性和功能性验收的关注度不高,缺少残疾人、老年人体验验收环节。”
周序洋认为,由于无障碍设施分布在城市的每一个场所、建筑之中,其建设同时涉及多个职能部门,政府应当开展对《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学习和宣传,落实部门责任,强化职能部门的无障碍意识。
周序洋表示:“同时,要开展对无障碍设施建设全过程的管理,贯彻实施《通用规范》等国家标准规范,明确工程建设单位、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建设责任。此外,要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体验督导工作,在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和竣工验收等环节,邀请残疾人、老年人代表以及残疾人联合会、老龄协会等组织,参加意见征询和体验试用等活动。”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推进,横琴接下来应当如何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以民生福祉的实际提升,推动粤澳合作迈向新高度?周序洋建议,横琴可在执行内地标准的同时参考澳门标准,并考虑以执行高标准为前提。“如果内地标准高于澳门标准时,应执行内地标准,当澳门标准高于内地标准时,应执行澳门标准,从而保证横琴高标准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打造无障碍环境建设区域合作的典范。”
无障碍环境建设展示现代化文明
可进一步推进琴澳融合
无障碍领域专家、澳门理工大学客席讲师吴耀辉表示,横琴作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平台”“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空间”“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理应与澳门趋同。“从走访情况来看,横琴商业综合体无障碍环境建设情况不尽如人意,部分临近横琴口岸的场所问题反而更加突出,令人感到不解。”
吴耀辉认为,无障碍环境建设既是展示中国现代化文明的重要橱窗,也是推进琴澳融合的重要一步。“横琴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有利于包括长者、残疾人在内的广大澳门居民来往更加便利,也有利于提升游客在横琴的购物、旅游体验,进一步促进消费。”
针对琴澳两地在无障碍领域的协同合作,吴耀辉表示,澳门近年来重视构建伤健共融社会,设立了“康复服务十年规划跨部门策导小组”,目前正就制订《2026至2035年康复服务十年规划》进行讨论,推动残疾人士独立生活、平等参与及全面发展。
“横琴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应参照澳门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的相关措施和要求,了解未来动向,以达致趋同。同时,可以引入澳门在无障碍建设方面有丰富经验的社会人士参与,以达事半功倍的效果。”吴耀辉说。
“无障碍城市深调研”由南方都市报社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发起,自启动以来,已对超过200个点位进行走访,发现问题超过1200个。课题组将持续走访横琴的公共场所,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无障碍城市建设协同发展。
记者手记
不仅要实现让澳门居民“无缝衔接” 也要让澳门标准成为“横琴标准”
早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之初,为了解决三地标准不一的问题,当时的建设团队就提出来“就高不就低”的举措,在工法、材质等各个环节,粤港澳三地,谁的标准高就参照谁,这也为“世纪工程”奠定了扎实的质量基础,而这种“就高不就低”的理念也成为日后涉及多方、跨区域合作时,彼此间的共同追求。
如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是集粤、澳两地的力量来建设,又是按照澳门居民生活、工作新家园的愿景来打造,加上不少社会民生领域已经开始按照澳门的模式来开展服务,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角度来讲,横琴不仅要实现让澳门居民的“无缝衔接”,也要让澳门标准成为“横琴标准”。
但是,从此次调研的情况来看,横琴的无障碍环境仍存在建设水平不高、标准落实不严、改造力度不大等诸多问题,坦率地讲,仍与澳门有着不小的差距,倘若澳门的长者、残障伙伴来到横琴,也会难以使用现有的设施。
对此,记者建议,一方面尽快开展粤澳两地无障碍建设标准的比较研究,取其精华,发挥横琴优势;另一方面要“去存量、控增量”,对新建、即将竣工的项目,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把关,对已建成、已使用的项目,进行科学摸排,逐一制定整改方案。
南都调研 总第620期
“无障碍城市深调研”课题组
统筹:南都记者 王靖豪
采写:南都记者 王靖豪 实习生 张景淞 韦锐佳 曾奎达
摄影:实习生 张景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