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园一体化改造提升项目
已经接近尾声
将于3月28日正式开园
和彭妹妹一起去看一下
有哪些变化
匠心打造,提升颜值
从东南门进入彭州园,蜿蜒的绿道和连片的草地取代了大部分原有的游乐设施,一眼望去,较以前显得更为开阔、明亮、整洁。为推动文旅资源山上山下联动,除了对彭州园东南侧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外,本次改造提升在保留牡丹长廊片区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打造牡丹苑入口花境景观及牡丹花池边带、增加多处牡丹元素图案,并在片区中心区位打造牡丹花王景观组团,让彭州园成为我市全域牡丹重要展示点位之一,不断提升市民游客在城区观赏牡丹的便利性和游园舒适度。
位于东南门的长廊入口新建了景墙,景墙下打造了花境,红色杜鹃、黄色月季等植物不仅有个体生长的自然美,还展现出植物自然组合的群体美。长廊用小青瓦修建成仿古屋顶,梁柱上雕刻了牡丹,栩栩如生。长廊主体结构由木纹柱和横梁构成,稳固而典雅,交错的木条设计,既保证了透光性,又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增添了一份轻盈感。地面铺设灰色的陶砖,耐脏的同时又易于打理,与整体的木质结构形成了对比,丰富了视觉层次感。
长廊两侧设有简洁大方的“美人靠”椅和栏杆,为游人提供了舒适的休息场所。长廊景墙的漏窗如同一幅画框,将窗外的绿意盎然和远处建筑的轮廓巧妙地融入其中,增添了几分诗意。
树木和绿植环绕着长廊,根据地形打造成花境,并安装了草坪灯。花境充分考虑植物的高度、株型、花序和质感,营造高低错落、层次分明、质感和谐的景观。绿色的灌木、五彩斑斓的花朵、暖色的灯光塑造出园艺之美。
“很期待新改造部分开园!我每天都在公园跑步,能看见部分改造的地方,不仅绿植增加了,还打造了花境,非常漂亮,希望彭州园越变越好!”市民张丽说。
精雕细琢,焕新升级
牡丹苑是这次改造提升的重头戏。牡丹苑长廊入口处是仿古木制建筑,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牡丹苑占地有十多亩,打造了十三个花圃,花圃之间用铜板石条铺成宽阔的游步道,道路与花圃之间以小青瓦、鹅卵石和青草自然过渡。
花圃以陶砖嵌边,为衬托牡丹,花圃里用欧洲月季、杜鹃花、天竺葵、绣球花等植物以及景石打造了花境。牡丹苑种植了六十多个品种的牡丹,除了本地牡丹外,更有从洛阳、菏泽引进的名贵品种,一共两千余株。牡丹苑里还修建了两处景墙,在中山堂旁修建了月洞门,白墙青瓦、传统的建筑风格与周围的绿植相得益彰。
牡丹苑种植的牡丹品种之一
“牡丹苑是很多市民就近观赏牡丹的一个地方,特别这几年,市民朋友对在城里看牡丹的需求越来越高,所以这次改造就特别强化了这一块。牡丹已经长出花苞,应该很快就盛开了,我们也希望通过改造,让大家能更好地欣赏牡丹。”施工方介绍道。
本次改造提升项目于今年元旦正式开工建设,围绕“百里画廊”和公园城市建设,把彭州悠久的历史文化与龙兴寺历史文化特色街区、官渠农业生态文化长廊进行有机串联,除了牡丹苑和长廊的提升外,还进行长廊南侧建筑外立面提升、地面铺装以及旧楼梯、后大门、导视标注等相关附属设施工程,经过两个多月的有序施工,目前各项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
“我们这次改造提升注重品质,在施工过程中不断调整方案,力求达到最佳效果。新栽种了30多个品种的植物,铺装了约1000平米的草坪,除了彭州园原有的牡丹,我们还栽种了花王、岛锦、大宗紫等10株名贵牡丹,让市民有最好的观赏感受!” 业主单位介绍说。
新种植的花王牡丹
彭州园承载着几代彭州人的记忆,既是城市绿肺,也是广大市民朋友工作生活中重要的休憩场所,本次改造提升在功能定位、业态场景、园林景观等方面与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片区有机融合。作为彭派“百里画廊”的重要联结点,彭州园的改造提升进一步增强了城市文化品位,提升了城市文化形象,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丰富的场景迎接市民朋友。
彭州园的蜕变
不仅是颜值的提升
更是城市品质与市民幸福感的
双重升级
正值春暖花开
快来这里
感受春光的曼妙
来源:彭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