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春分。山东省无棣县棣丰街道河沟村村北一望无际的麦田里,两台施肥机正在工作。让人好奇的是,当地市场销售的施肥机只有一个肥箱,可这两台施肥机却各有一前一后两个肥箱。
“我改的。”45岁的梅荣超说。他是无棣县海丰街道代家村农民,不但有众多的农机为农民提供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还流转了3000多亩地种粮。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他都是个农业大户。
改装后的施肥机正在麦田里作业。
为什么要改买来的施肥机?梅荣超说,他觉得买来的施肥机费工费力。给小麦等农作物施肥时,有时尿素、复合肥都要用。用机器施肥,不可避免地要伤到庄稼的根和苗,市场上销售的施肥机只有一个肥箱,两种肥要用机器施两次,增加施肥成本不说,也对庄稼不利。没办法,两种肥都用时,便只能靠人工将其掺混起来,再用机器施到田里,这样又做太费人工。
2024年开春前,梅荣超订做了一个施肥箱,买来相关配件,改装他的施肥机。改装后,有两个肥箱的施肥机第一次进田试验时,下肥不痛快。再改,再到田间试验,效果很满意。“其实很简单,两个肥箱都有下肥快慢调节阀,根据庄稼的需要控制两种肥的施用量。”他说。
不仅如此,梅荣超还给施肥机加装了20多条拖在地上的铁链子。用机器施肥,有些苗会被土压盖住,以前的办法是在机器后面绑些树枝子,靠被拖着的树枝子把苗上的土划掉。树枝子轻,效果不太好不说,还不耐磨。“改用铁链子后,效果好多了,还能把春季麦田间干裂的缝划掉,起到划锄保墒的作用。”他说。
到现在,梅荣超自己改装了两台这样的施肥机,帮助无棣、阳信等地的农机大户、种地大户改装了11台机器。“我改的施肥机,一个小时能施肥十四五亩。”他说,“现在小麦马上进入起身拔节期,施完肥紧跟着浇上水,没有大的天灾,小麦就基本收到手了。”
工人正在给改装后的施肥机加装两种肥料。
梅荣超说,从2005年开始买大型农机后,在使用过程中,他觉得哪个地方改一下更好,都动手改一下。“我喜欢农机。”
家里有30亩地需要耕种,初中毕业后,梅荣超就回村种地了。2002年至2005年,他像当时大多数农村青年一样,进城打工。2005年麦收,他请假回来,老板只给了一个星期的假。用刀割,他一天累个半死只能割2亩地。没办法,他只好排队等收割机。“有一块地是2亩,排了半天队,机器来了,10分钟就收完了,要了我120元钱。”他说,“给钱的时候,我心里就有了想法。”
2025年秋天,梅荣超回来了,借贷11万元,买来当时当地最大的、80马力的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帮助周边村的农民耕种收。拖拉机和农机具越买越多,他改后的农机作业质量又好,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到了江南和东北。他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带领周边有农机的农民在挣钱的同时,帮助更多的农民种好地。
农机忙一时,闲着的时候多。从2014年开始,梅荣超开始大面积流转土地种粮。“我种地不是为了从地上挣多少钱,只要我的机器有活干,就等于我挣钱了。”他说。到现在,他自己耕种的粮田达到3000多亩。
在一块面积为10亩的试验田里,梅荣超用不同的播期、播量和播种方式,种下了22块麦田。
有了自家的粮田,梅荣超在使用农机时更上心了。他早就发现,小麦播种机采用条播方式,麦种下到一条沟里,种子在田间过于集中,因空间不足,不利于小麦出苗后分蘖;出苗后,因为小麦行与行之间有空间,麦苗封垄慢、封垄晚,加大了田间水分的蒸发,还有利于杂草生长。
“无棣和周边地区盐碱地多,盐随水走,水分蒸发了,盐分留下了。”梅荣超说,“大多年份,春旱比较重,条播小麦在春季地表土壤盐分高,很不利于生长。”
从2011年开始,梅荣超就动手改装小麦播种机。他改装小麦播种机,完全是来自这些年的小麦播种和生产实践,尤其针对当地土地平整、地块大、多盐碱的实际;主要思路有两点:麦田不再分垄;满地播,小麦不再成行。
在试验田里,梅荣超在查看两种麦苗的长势。
每次改装后效果如何,在田间试验时,当时只能看播下的种子,真正的效果要等到麦收。梅荣超是年年改,年年试,满意的改装留下,不满意的再改,年年做不同播期、不同地块、不同播种方式的对比试验。在先后改了60多次后,2024年秋天播种小麦前,他终于对自己改装的小麦播种机满意了。
“我改装的小麦播种机,是全幅匀播,地不分垄,麦不分行。”梅荣超说。这样播下的小麦,每粒种子都有自己的独立生长空间,田间麦苗分布均匀,有利于种子的生长发育,早期麦苗封地草,减少了水分蒸发,有利于抑制杂草生长。
梅荣超说,采取条播的小麦播种机在播种过程中的先后顺序是:开沟、下种、自然回土覆盖种子、震压。这样播后的麦田,表层实,下面的苗床松,是上实下虚,不利于种子发芽后出土。
梅荣超改装后的小麦播种机在播种过程中的先后顺序是:旋耕、二次旋耕、下种、震压苗床和种子、覆土、轻震压。这样播后的麦田是上虚下实,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及以后的出土、成长。
梅荣超改装的小麦播种机。
在整个改装过程中,最让梅荣超得意的是为小麦种子覆土。以前为小麦种子覆土,都是覆了土才能镇压,这也是麦田上实下虚的原因。地种多了,人便成了精。他的设想是种子下地后,先把苗床压实了再覆土。最终的解决办法是,把前面的土用传送带输往后边播下种子压实的苗床。这便有了二次旋耕,这次旋耕时扬起的土,被传送带送往后边。“下种后,先镇压,让种子和土壤紧密结合,再覆土、轻压,这样更利于种子的发芽、生长。”他说。
经过这些年的试验对比,对自己改装的小麦播种机,梅荣超有了个基本的定论:好的地块,小麦可增产7%~8%;盐碱地、水肥差的地,可增产20%。2024年秋播前,他改装了5台小麦播种机,采取全幅匀播的方式,播下了1万多亩小麦,其中帮其他种植大户播下7000多亩。
梅荣超这5台小麦播种机,说是改装,其实是组装式的生产,有些配件市场上能买到,有些只能去订做。这种让他满意的播种机,至于还没个名字,却在滨州市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申报了10多项专利。
2025年3月19日,梅荣超在试验田里拍下的两种麦苗。右侧的为全幅匀播,分蘖多;左侧的为条播,分蘖少。
地种得多,梅荣超的农机更多。仅大型拖拉机,他就有12台;配套农机具齐全,耕种管收全幅盖。这些年,他一直为种植大户和周边农民的3.6万亩粮田提供以下服务:深耕、旋耕、施肥、播种、飞防、收获。 “除了浇地,3.6万亩粮田的活全是我的。”他说。
除了忙自家的地和机械,梅荣超还要带着社员干好活。他是滨州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的理事长,在山东,春季农机活少,他便向北看。“我很快就要带人带机到内蒙古及东三省,帮助当地播种春玉米。”他说。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孙成民 通讯员 高士东 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