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逐鹿中原,荆州这片位于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就成为了各方争夺的焦点。它北靠汉江、沔水,南临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谁能占据荆州,谁就能在争霸之路上抢占了先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赤壁之战前荆州由刘表统治,然而刘表为人生性多疑,又上了年纪,没有胸怀天下的志向,只想安于现状,所以未能充分发挥荆州的优势,久而久之荆州内部矛盾丛生。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旋即就将目光投向荆州,企图南下实现统一大业。与此同时东吴的鲁肃也向孙权提出夺取荆州、控制长江流域的战略规划,孙权同样在寻觅进军荆州的时机。而彼时的刘备正处于颠沛流离之中,好在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以《隆中对》为战略计划,荆州也成为了刘备实现霸业的关键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安十三年(208 年),刘表病逝,其子刘琮继掌荆州,不久后曹操大举南下,刘琮不战而降,曹军轻易就占据了襄阳。当时刘备正驻守樊城,对刘琮投降之事毫不知情,待得知消息时曹军已然逼近。刘备被迫率领军队撤离樊城,向江陵方向行进。江陵乃荆州战略要地,储存着大量粮草和器械装备,若能占据江陵,那刘备的实力将大幅增强。曹操也深知江陵的重要性,于是亲率五千精锐骑兵日夜兼程,猛追刘备,在当阳长坂大败刘备军,让刘备被迫放弃前往江陵的计划,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往东南方向汉水逃离,同前来接应的关羽、刘琦等合兵一处,向夏口方向退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刚刚经历大败的刘备几近绝境,而曹操则顺利占据江陵,士气大振,一方面准备集结水陆大军顺江东下,一举消灭刘备;另一方面派人向孙权下战书,号称有八十万大军,企图恐吓孙权,使其不战而降。

面对曹军的威胁,东吴内部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派认为曹操势力强大,东吴难以抗衡,所以主张投降;另一派指出曹操后方不稳,且士兵多为北方人,来到南方势必水土不服,且正值寒冬,粮草不足,所以主张抵抗。

周瑜和鲁肃正是抵抗派代表,他们还敏锐地察觉到,刘备虽在当阳长坂遭受重创,但麾下有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以及诸葛亮这般足智多谋的谋士,其军队仍具备一定的战斗力,且刘备素有仁义之名,在荆州等地拥有一定的民心基础。若东吴与刘备联合,双方可优势互补。东吴擅长水战,拥有训练有素的水师,而刘备军队熟悉荆州地形,双方联手能够在长江沿线构建起更为稳固的防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权听取了周瑜和鲁肃的建议,最终下定决心与刘备联合,共同对抗曹操,一场改变历史走向的大战 —— 赤壁之战,也由此拉开了序幕。此战中孙刘联军充分利用曹军不熟悉水战、战船相连的弱点,采用火攻战术一举击败曹操。这场战役不仅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也让荆州局势发生巨大变化。

战后荆州七郡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曹操虽然战败,但仍保有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和长江以北的江夏郡;孙权得到了长江以南的江夏郡和大部分南郡;刘备收获颇丰,得到了长江以南的南郡以及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和武陵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刘备志向高远,并不满足于现状,为了实现《隆中对》的第一步规划,他以土地稀少为由向孙权请求都督荆州。此议一出,在东吴内部引发轩然大波,大多数人坚决反对,他们认为刘备野心勃勃,一旦借给他荆州,无异于养虎为患。唯有鲁肃极力主张借地,理由有三,其一,曹操虽遭赤壁之败,但实力依旧强劲,东吴难以独自抗衡;其二,东吴新得荆州,人心未附,在当地的人望和号召力不及刘备;其三,借助刘备在荆州的声望,借地给他有利于多树曹操之敌,减轻东吴抗曹压力。孙权权衡利弊后最终听取了鲁肃的建议,同意将荆州借给刘备。从此刘备有了完整的南郡,实行“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战略方针,为日后进取益州、建立蜀汉基业奠定基础。但也正是这一借为后来孙刘两家的矛盾埋下伏笔,一场围绕荆州归属的纷争即将拉开帷幕。

建安十九年(公元 214 年)刘备夺取西川,东吴即派诸葛瑾入蜀,要求刘备按约归还荆州土地。刘备自是不想还地,便以“取凉还荆”为借口推脱。孙权听后大怒,认为刘备故意拖延推诿,毫无归还诚意,于是派吕蒙率军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则亲率五万大军赶赴公安,并派关羽前往益阳与鲁肃对峙,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此时曹操攻取汉中的消息传来,刘备担心蜀地有失,为避免两线作战,只得妥协,将长沙、桂阳两郡割让给孙权,双方达成湘水和议,暂时罢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刘备拒绝归还荆州并非简单的背信弃义,而是有着深远的战略考量和现实需求。荆州对于刘备集团而言,是一块不可或缺的基石,是兴复汉室、北伐中原的关键前沿阵地。从荆州出发,军队可沿汉水北上,直逼曹魏核心区域宛城和洛阳。此地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利于大规模军队调动和行军,能迅速对曹魏政权构成威胁。从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就能看出荆州在北伐战略中的重要性。

若失去荆州,刘备集团就只能偏居益州一隅。益州虽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四周多山,交通极为不便。从益州北伐不仅路途遥远,山路还崎岖难行,粮草运输困难,难以持续对曹魏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诸葛亮后来多次北伐中原,都因粮草不济功亏一篑,这便是失去荆州后蜀汉面临的困境。所以说荆州是刘备实现兴复汉室梦想的重要依托,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这是刘备拒绝归还荆州的重要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荆州地域广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拥有荆州,刘备就可以更好地发展经济,积累财富。荆州农业发达,粮食产量高,能满足军队和百姓生活需求。同时,荆州商业繁荣,通过与周边地区贸易往来,刘备集团可获取各种战略物资和财富,进一步增强自身实力。此外荆州人才辈出,刘备在此招揽了众多文臣武将,如诸葛亮、庞统、黄忠、魏延等,这些人才为刘备事业出谋划策,冲锋陷阵,成为刘备集团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失去荆州,刘备集团将失去重要资源和人才来源,实力必将受到极大削弱,这对一心成就霸业的刘备来说,绝对无法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三国鼎立局势中,孙刘联盟是刘备对抗曹操的重要保障。荆州在联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制衡作用。荆州与东吴接壤,刘备占据荆州,可对东吴形成一定威慑,使其不敢轻易对刘备采取行动。同时荆州也是孙刘联盟共同对抗曹操的前沿阵地,刘备在荆州的军事力量可与东吴相互呼应,共同抵御曹操进攻。

一旦刘备归还荆州,东吴势力将极大扩张,孙刘联盟力量对比将失衡。东吴可能凭借在荆州的优势地位,对刘备集团构成更大威胁。刘备集团将面临腹背受敌困境,既要面对曹操强大压力,又要防备东吴偷袭。这种情况下,刘备集团的生存和发展将异常艰难。因此,为维持孙刘联盟平衡,保障自身安全,刘备也不能轻易归还荆州。

当然,孙权讨要荆州也是出于对东吴的利益考虑。荆州地处长江中游,是东吴长江防线关键节点,对东吴战略安全至关重要。荆州就犹如高悬在东吴头顶的利剑,一旦曹操或刘备从荆州顺江而下,东吴将面临巨大军事压力,长江防线可能瞬间崩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孙权而言,控制荆州意味着掌握长江防线主动权,能有效抵御北方威胁。只有将荆州纳入势力范围,东吴才能构建完整的长江防御体系,确保江东地区安全稳定。在鲁肃为孙权制定的战略规划中,就明确提出“据有荆州,全据长江,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战略目标。可见荆州在东吴战略布局中占据核心地位,这是孙权坚决索要荆州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战略安全考虑,孙权索要荆州还受东吴内部压力推动。在东吴内部,许多将领和谋士认为荆州是东吴固有领土,刘备占据荆州是对东吴的侵犯。他们强烈要求孙权收回荆州,维护东吴主权和尊严。这些将领和谋士在东吴政权中影响力较大,他们的意见和态度对孙权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孙权作为东吴统治者,需考虑内部各方势力利益和诉求。若不采取行动收回荆州,可能引发内部不满和动荡,影响自己统治地位。为维护内部团结和稳定,满足内部收回荆州的期望,孙权不得不向刘备索要荆州。这种内部压力的存在,使孙权在荆州问题上态度更加坚决和强硬。

湘水划界后荆州问题依旧存在,而且也让孙刘两家矛盾彻底公开化,联盟关系岌岌可危。建安二十四年(219 年),关羽为了牵制曹魏而达到缓解汉中之战中刘备的压力,发动襄樊之战,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孙权见关羽主力北上,荆州空虚,认为是夺回荆州的绝佳机会。于是他背弃与刘备的联盟,与曹操勾结,派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最终败走麦城,被东吴擒杀,荆州也被孙权成功夺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荆州丢失和关羽被杀,使刘备与孙权之间仇恨达到顶点。刘备不顾群臣反对,于章武元年(221 年)亲率大军进攻东吴,结果在夷陵遭遇惨败,退回白帝城,不久后病重。这场战役让蜀汉实力锐减,不仅丧失大量兵力与物资,还彻底失去了对荆州的控制权,蜀汉政权陷入危机。而东吴虽取得胜利,却也意识到自身实力难以单独抗衡曹魏,且长期与蜀汉为敌将面临两线作战风险。加之孙吴内部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江东大族与孙氏政权的矛盾,以及安抚新占荆州地区民心的难题。所以两家还有和好的可能。

此时孙权率先采取行动,于刘备败退白帝城后,主动派遣使者前往求和,试图缓和与蜀汉的关系。刘备虽心有不甘,但鉴于蜀汉现状,也有修复联盟之意,无奈病重无法全力推动。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刘备病逝于白帝城,临终托孤诸葛亮。诸葛亮深知蜀汉若想生存发展,必须恢复与东吴联盟,于是派邓芝出使东吴谈判。最终孙刘两家重归于好,恢复了联盟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荆州问题已然成为孙刘两家不愿回顾的过去,三国局势也因荆州的归属而发生重大变化,曹魏势力进一步巩固,使得三国时期蜀汉与东吴都只能勉强维持与曹魏的对峙局面,哪怕强如诸葛亮,也无法逆天改命,最终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