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喜欢吃面包等零食的人需要注意了!从本月开始,新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实施,接下来一种经常使用的添加剂,不会再作为防腐剂而用了。
对食品企业来说,接下来在没有找到合适的代替品之前,为了保质保鲜,肯定会推高食品零售的成本。
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现在零食的销售群体主要是年轻人,即便某些食品价格上涨了,他们也愿意为绿色消费买单。
那么,食品添加剂的风险究竟有多大?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是怎么来界定的?新标准具体调整的情况是什么?调整以后,零食制造企业又该用何种方式保鲜呢?
重点关注的是脱氧乙酸钠
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1998年脱氧乙酸钠被列为了一种新品种,至今使用了已有20多年。它的主要作用是防腐、保鲜、防霉,应用在面点、馅料、淀粉、熟肉、预制肉等食品领域,应用范围相当广泛。
之所以在20多年后进行调整,是因为国家的食品添加剂标准会经常更新。20多年前对脱氧乙酸钠的评估是,这种添加剂是安全的,它可以通过水溶离解为乙酸,对人体无害,防霉效果不受酸碱度和加热的干扰影响。
在食品添加剂领域,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会对添加了添加剂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现在调整了使用标准,正是由于有了新结果。
这是不是说脱氧乙酸钠不安全了呢?
面包类不用了,腌渍类还要用
国家对食品添加剂评估调整主要依据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在安全风险上有了新的发现,就会重新评估添加剂对人体的风险危害。
另一个是某种食品消费规模变多,则要评估一些食品添加剂是否会发生累计安全风险。简单来说就是一种食品吃得很多,整体消费量大,要评估添加剂在人体内的累积限值。
现在调整脱氧乙酸钠的使用,就是有了新的研究和发现。科研人员之前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给动物大量食用脱氧乙酸钠,会导致动物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凝血功能下降、肝肾组织发生变化等问题。
不过请注意,这仅仅是在动物身上大规模投喂的实验结果。食品领域的专家范志红认为,动物实验不能证明人少量吃也会产生类似的危害。
但问题在于,相比动物,人类食用对量原本就有严格限制,现在烘焙类食品消费规模很大,因此对待含量,食品安全领域就要重新评估它带来的累积风险。
面包等食品虽然不添加了,不过在腌渍食品中会按照规定继续使用该添加剂。根据新的规定,面包等7类食品不再使用脱氧乙酸钠。
腌制类蔬菜、发酵豆制品、熟肉制品、复合调味料、腌渍食用菌食品还能继续使用。需要指出的是,熟肉制品领域,肉类罐头也不能在添加脱氧乙酸钠。
所以说,脱氧乙酸钠并不是不用,而是调整了使用范围和类型。除了我国,国际上其他国家多年来也都允许在食品中添加脱氧乙酸钠。
比如在美国草莓等食品中,按照规定每公斤可以使用65mg一箱,日本的黄油类食品中,脱氧乙酸钠每公斤使用量可以控制在0.5g以下。
现在国家推出了新规定,有的人就会担忧,企业会不会严格执行,要是偷偷继续添加怎么办?其实这种担忧是不需要的。
烘焙行业已经提前采取措施了
在调整标准前,国家也给企业预留了整改时间。国内的食品企业大多数从去年10月开始,在新的生产中就已经去除了脱氧乙酸钠。
企业根据新的标准对添加剂的使用已经做好了准备,毕竟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他们也担心如果使用不当,将会损害自身的信誉和口碑。
就在近日,有媒体对市面上的面包类食品进行了调查统计,涉及的食品种类一共有38款,发现脱氧乙酸钠已经不在配料表中了,视频企业已经在使用其他食品防腐剂了。
具体来看,调查涉及的食品中,有76%的食品使用了丙酸钙,有42%的食品使用了山梨酸,有32%的食品使用了山梨酸钾,还有68%的食品使用了两种以上的防腐剂。
上述食品企业使用的添加剂都是常规的食品添加剂,只不过和脱氧乙酸钠对比起来,上述使用的添加剂的效果没有前者好。
此外,这也说明不使用脱氧乙酸钠并不代表不使用其他的食品添加剂。因为从客观上来说,面包、烘焙类等食品要保质保鲜,尤其涉及长时间、长产业链运输和销售,确保质量更是关键。
目前企业能够采取的措施除了使用别的防腐剂,也可以寻找更好的代替品。但是在研究上,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找到更好、更安全的产品。
而且一些新的产品本身成本较高,这样一来又会推动食品制造成本的上涨。
新代替品都有哪些?
关于寻找新的防腐剂代替品,各类食品企业都在投入成本研发。2024年9月,豪士食品发布了他们的新产品。
这家食品企业表示,他们在未来生产中不再需要脱氧乙酸钠,接下来将使用生物类的防腐剂技术。利用新的防腐剂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和细菌的滋生,而且新防腐剂产品的安全性更高。
另外一家食品企业乐斯福也表示,他们已经找到了利用酸面团的天然防腐成分,能够有效抑制霉菌、细菌、微生物的滋生。
业内人士表示,这些全新的发现其实一直就有研究了,但问题在于,如果要大规模使用,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比如从天然食材里提取出的醋酸类添加剂,效果确实不错,而且相比脱氧乙酸钠等化工类添加剂,它的纯天然性风险更低。
可是,这种天然类型的添加剂如果在食品添加中使用太多,就会影响食品的口感,也就是说添加到食品中并不好吃。
从成本的角度去看,这种类型的添加剂比脱氧乙酸钠的成本要高,所以对食品企业来说,如果大规模的使用,将会带来整体成本的上涨。
另外,国外研究的一些新型的添加剂虽然效果也不错,安全性也比较高,可批量生产的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如果不能有效供应的话,还是无法大范围使用。
综合来看,低风险的食品添加剂还在研究之中,接下来不允许使用脱氧乙酸钠企业生产就会大规模应用常规的添加剂、防腐剂等产品,即使有的企业会使用全新的产品,但在调整阶段势必会导致成本的上涨。
最终,这些上涨的成本还要消费者来买单。也就是说,在某些食品中不使用脱氧乙酸钠,接下来可能会导致某些零食价格上涨。
涨价也要吃安全的?
随着新标准的推行,食品制造成本会有一定的上涨,企业接下来要面临的标准要求会更严格。不过,有观点认为,即使食品的零售最终涨价了,也不妨碍消费者继续消费。
因为现在的零食消费群体主要是1995年出生的年轻人,相对于上一代人,年轻人生活成长在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
这个群体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的时期,长大以后各自的经济条件相对于过去也更好。他们吃零食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为了满足口味的需求,满足内心的幸福感。
所以,相比于价格,年轻人更关注零食的绿色健康,即使未来的成本会上升,年轻人也会接受。当然,这仅仅是一种观点,具体的情况还要看调整以后的食品零售价是否真的上涨。
如果真的上涨了,上涨的幅度有多大?这些都会影响大众的消费倾向。目前由于新标准刚刚实施,所以还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观察出来。
那么,食品添加剂的具体情况又是如何呢?
食品添加剂会带来危害吗?
近年来,大众一直在讨论和关注食品添加剂的风险问题,虽然媒体和业内人士一再表示,合理使用并不会造成影响,但是公众的担心依然存在。
主要原因就是,一方面公众并不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属性和相关知识,另一方面,社会上经常发生的各类食品安全问题,让不少消费者对添加剂的使用以及其他情况有着深深的戒备和怀疑。
但实际上,围绕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联合国的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设立了食品法典委员会。
该委员会设定了统一的规格标准,而且协调各国添加剂的具体使用情况。每种食品添加剂怎么使用,使用多少量,使用后的风险评估如何进行,世界上的国家都有协调行动。
此外,外界关心的食品添加剂累积使用的危害,在这方面同样有严格的添加规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会对添加剂的累积风险进行持续的监测,一旦有新的研究发现,就会随时调整添加剂的使用情况。
所以说,只要是正规生产的食品,都会有严格的添加规定,使用这样的产品并不会给健康带来危害。
结语
从食品添加剂的角度去看,无论是标准还是具体使用到哪些食品中,相关情况一直在变化。但是不管如何调整,变化的依据永远是人体健康安全。
在这个前提下,相关的标准每隔一段时期就会调整变化。与此同时,添加剂大量使用累积产生的各种数据,也可以保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
因此,从整体上来看,消费者和大众没有必要对添加剂的使用过分担心,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添加剂也在不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