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新加坡椰子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椰子谢谢各位衣食父母的喜欢!^_^

为文章点上“在看”分享点赞哦~

椰子总结:

-新加坡女子深陷绝症,医疗团队使用河里的病毒将病治好了

- 在新加坡,有多种首创疗法,其中有一些不乏听起来奇葩但确实有效的

- 新加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连带着新加坡医疗行业也获得了全球认可

“这是一条神奇的河!喝了它的水,包你重症全消,起死回生!”

这句话乍一听是个天大的笑话,如果发生在古代,或许是迷信人士最后的寄托。

即便发生在现在,大抵也只是出现在有关有印度恒河的传闻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来,用细菌吞噬细菌,这种“以毒攻毒”的方式,似乎只有在幻想小说或者电视剧中才会发生......但就在新加坡的今天,它的的确确发生了!一位女子在手术之后感染上了耐药性细菌,几乎陷入了必死的结局,但却在新加坡河的淤泥之中匹配到了合适的细菌。

通过注射这种经过处理的源自新加坡河的细菌,这位女子的感染情况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如今甚至可以与家人一同外出游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早报

命悬一线,她靠病毒活下来了

新加坡

这一事件发生在2024年的1月,30岁的小A(化名)患有先天性的心脏动脉畸形。

在她诞下二胎不久,在新加坡中央医院接受了第五次的开胸手术,但之后却发生了严重的术后感染!

胸腔和血液中反复出现的细菌具有很强的抗药性,无法被传统的抗生素所清除,这导致了她随时随地可能出现败血症,生死一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选择只有两个——一是再次进行开胸手术清除感染来源但,有些细菌根本无法通过手术进行根除,这只是没有办法的最后希望,而且病人还可能因为大出血、身体已经极度虚弱而无法活着下手术台。

要么,小A就只能长期通过抗生素不断注射加码,但这不仅会严重损害她的生活质量,而且长久下去很可能也会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就在这时,她的主治医生:中央医院传染病学高级顾问医生庄诗敏和药剂系研究与创新部门副处长柯丽云副教授等人,想到了使用实验性的噬菌体疗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顾问医生庄诗敏(左)和柯丽云副教授,图源:联合早报

噬菌体存在于自然环境之中,比如河流和泥土里,而且具有极强的特定性。

每一种病毒可能只能用于吞噬某个或某几个顽固细菌,因此如何找到合适的噬菌体,甚至培养出特定的噬菌体用于指定领域,成为了近年来生物医学领域的大热方向。

BBC曾经撰文表示,这是一种“能拯救人类的病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BBC

另外,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性早就成为了无法忽视的重大挑战!根据预测显示:到了2050年,抗生素的耐药性将导致每年约1000万人死亡!

而噬菌体这种病毒却能够专门靶向吞噬细菌,更是成为了最后的希望!

这些年,各国对于噬菌体的研究在不断发展。2024年完结的《良医》第七季的最后一集中, 《良医》中的主角尚恩·墨菲带领自己的团队,在上万的选项中最终找到了合适的噬菌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尚恩想到了噬菌体的治疗办法,图源:《良医》视频截图

小A从患病到得救,和剧集中的病人治疗过程一样,经历了寻找匹配噬菌体、寻求政府用药审批几个阶段,最终小A的医生为她找到了三个针对性的噬菌体,其中一个就采自新加坡河中。

而新加坡也很快通过了用药的批准,在2024年的9月让小A接受了为期两周的噬菌体静脉注射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早报

如今小A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恢复情况良好!

现在,医院的团队至今已经为三名患者进行了噬菌体治疗,2025年4月还将有另外两例等待这种实验性的方案给予他们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早报

这个在2024年播出的《良医》中的情节,可以说几乎原封不动地发生在了新加坡,而结果比电视剧更加完美——病人不仅得到了合法合规的医治,整个医疗团队还因此获得了新闻报道和赞誉!

新加坡各种“奇葩”疗法

新加坡

乍一听,用新加坡河水里的细菌治疗新加坡人有点子奇葩,新加坡还有更奇葩的治疗手段:

1)用大便治疗肠道疾病

这项由国大医院肠胃与肝脏科顾问医生进行的肠道菌群移植的医疗项目,在2024年被列入了标准医疗方案。

简单的来说,就是从新加坡健康人的粪便中,分离纯化可用于医疗移植用途的肠道菌群,再移植给那些肠道益生菌群无法正常恢复的病人中。

早在2014年国大医院就进行过肠道菌群的手术,但因为“捐粪者”不足而不得不暂停。

之后新加坡建立了第一家也是暂时唯一一家的粪菌库爱美力,日常负责收集健康者捐赠的粪便,随着捐粪者逐步增加,这类手术才能得以重新启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想捐粪么?你想让你的排泄物也成为为社会做贡献的一粪子么?

但可惜的是,就算你定期排便,顺畅规律,也不觉得自己有任何肠道方面的问题,大便成条不粘不腻……100个人中也仅有2人能真正通过捐粪的筛选。

目前新加坡只有25人的排泄物成为捐赠库中的一粪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8视界

这些人年龄在23-56岁,饮食习惯以植物为主,偶尔吃肉、很少吃炸物、泡泡茶、加工食品等,每周运动4-5天,睡眠质量很好。

每当粪菌库的库存不足的时候,就会通知他们捐粪,三个月内一般收集7-10次粪便,每次采集至少200-300克,然后制成50克的菌液供单次移植使用。

全岛25人,这对捐粪库来说肯定是不足的,理想的捐赠人数是30人甚至更多,除了用于治疗以外多余的粪便提取物还能作为临床试验和研究。

所以如果你认为自己可以成为其中的一粪子,可以登录:

https://www.amili.asia/donors/ 进行查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主动接触冠状病毒的人体挑战试验!

这是一种刻意让健康且成年的自愿受试者在受严格管控的环境之下,接触感染病原体的试验。如今已经招募了11位自愿受试者,并计划招募共20名受试者。

更多详情可点击:

这种挑战实验在美国和英国比较多见,而在道德约束更多的亚洲相对罕见,新加坡可以说是亚洲率先吃螃蟹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加坡医疗也有创新技术

新加坡

在很多疑难杂症上,新加坡也是开创了亚洲乃至全球的首创新技术:

早在2019年,新加坡就通过了最新的CAR-T细胞疗法,成功让一名身患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T-ALL)的越南少年得到了痊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排右一是得到救治的越南少年,图源:早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为B细胞型和T细胞型两种,其中T-ALL较为罕见,患者仅占10%,这类病患即便进行了大剂量化疗和骨髓移植,复发之后的存活率也不足10%。

而这一则成功的医疗案例,也让新加坡成为了全球首个成功开发出应对T-ALL CD7抗原细胞疗法的国家。

细胞疗法上,新加坡还首创了如何加快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的新方案,愈合速度是目前传统疗法的三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8视界

另外,新加坡是全球糖尿病下肢截肢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平均本地每天有3-4个人因为糖尿病伤口无法愈合而接受手术。

而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团队又研发出的一种含有磁性微颗粒的水凝胶,可以改善伤口整体状况,降低复发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每权威机构公布新加坡医疗水平名列世界前列排名时,总有很多人跳出来表示无法认同。

但实际上,新加坡在生物医疗领域早已成为了世界的后起之秀。THES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专业排名为世界第20位,自然科学专业排名为世界第27位。

从30年前其实新加坡就已经开始布局生物医学科学投资领域,如今新加坡拥有60多家生物制药公司,其中包括了世界十大生物制药公司中的7家工厂!

2022年生物医药行业更是贡献了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的2.3%,并为全球市场提供了价值390亿美金的商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知名企业Biontech在新加坡的工厂

或许从某一层面来说,仍能抱怨新加坡本地医疗的人是幸福的。

因为这里地小、人少,可能的确对一些需要一定经验,有些棘手的病症,确诊效率相对人口密集的国家较低。

但对于真正的疑难杂症、重症、需要长期护理、甚至需要大量实验性药物支持的病患来说,身在新加坡却无疑是生的希望。

比如同情用药和实验性临床——“同情用药”,指的是对是那些患有严重危及生命、没有有效治疗手段的患者,使用临床试验用药。

各国对于这一块领域都有不同的法律法规,有些仍然要遵循医疗或者用药法案,有些则需要获得特殊的许可证,而新加坡则特别设立了特殊通道,通过向卫生科学局进行申请,项目等待时间在14个工作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些国家可能需要等待本国的药物监管批准、引进甚至本土化,才能允许病患开始进行使用。但在新加坡同样认同部分国家食物和药物管理局的审批;这让很多本地很多罕见病或者绝症患者,有了更多生存的可能性。

越多了解新加坡,你越会发现,这是一个认认真真为国民谋福祉的内功上下苦功的国家;他的确面临着国土面积小、人口少而造成的局限和弊端,但他也的确在可以内修的领域努力着、耕耘着,深藏功与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