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好的学霸比比皆是,可12岁就能考入名校的超级学霸才是真正的万里挑一。”
她6岁读小学,7岁上初一,12岁就参加高考拿到了浙江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有人说这是难得的天才,也有人说这样“揠苗助长”的孩子,早晚会是另一个伤仲永。
那么如今的她,到底长成什么样子了?
从小就不一样
陈舒音出生在2005年的广东湛江,一个普普通通的工薪家庭。
父亲陈伟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毕业生,年轻时也算个学霸,母亲则是温柔贤惠的普通职员。
夫妻俩对这个唯一的女儿没什么宏大的期待,只希望她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长大,取名“舒音”也是寄托了这份简单的心愿。
可这个小女孩从很小的时候就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别的五岁小孩还在幼儿园里玩泥巴、抢玩具,她却已经抱着故事书不撒手。
父母工作忙,没时间给她讲故事,她就缠着妈妈教她拼音,还让爸爸买了本字典,自己一笔一划地学着查字。
那时候她还不认识多少字,但只要手里有书,就能安安静静地坐上好几个小时,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到了五岁那年,她已经不满足于翻来覆去读那几本童话书了,跑到父亲跟前认真地说想上小学。
陈伟夫妇被女儿的话吓了一跳,毕竟同龄的孩子还在幼儿园里学叠纸飞机呢。
可看她那双亮晶晶的眼睛,他们没忍心拒绝,买来小学各科的课本,想看看她到底能学到什么程度。
没想到,陈舒音拿到书就像捡到宝似的,每天抱着啃个不停。不到一年,她居然靠自学把小学的大部分课程都摸透了。
父母惊讶之余,也开始犯愁,这孩子学得太快,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他们商量了很久,最后决定支持她提前上学。
接连跳级
小学的生活对她来说简直像按了快进键,别的孩子还在一年级苦学拼音,她早就开始自学课本上的内容。
到了二年级,课堂上的东西对她来说已经太简单,老师讲课时她总能提前知道答案,坐在那儿反而觉得无聊。
她甚至跟妈妈抱怨,说学校的课太慢了,想直接跳到更高的年级。
妈妈听了先是一愣,还以为她偷懒不想上学,可一测试才发现,女儿的知识储备已经远远超过了同龄人,甚至小学六年的内容她都掌握得七七八八。
学校和父母商量后,决定让她直接跳级,去挑战更高的课程。
于是七岁那年,陈舒音走进了湛江二中港城中学的初中课堂。
刚进初中时,校园里炸开了锅。一个七岁的小女孩混在一群十二三岁的初中生中间,怎么看都像个闯入者。
学生们好奇地跑来围观,想看看这个“天才少女”到底有多厉害。老师们也暗暗期待,觉得她既然能跳级,肯定有过人之处。
可现实却给了所有人一个下马威,第一次月考成绩出来,陈舒音只排到了年级300多名,这个成绩别说天才,连普通学生的水平都没达到。
一时间质疑声四起,有人觉得她不过是被吹出来的“神童”,有人担心她年纪太小压根适应不了初中的节奏。
父母听到这些话,心里也开始打鼓,甚至考虑要不要给她报个补习班。
可陈舒音却一点没慌,她觉得自己只是还不熟悉初中的课程,只要多花点时间就能赶上去。
接下来的日子,她开始拼命努力。每天放学回家,她都会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把薄弱的地方一点点补起来。哪怕生病发烧,她也不肯落下课程,硬撑着去学校听课。
慢慢地她的成绩有了起色,从300多名爬到200多名,再到100多名,最后稳定在了年级前30名。看到女儿这么拼,父母既心疼又欣慰,尤其是父亲陈伟,几次深夜路过她的房间,看到她趴在书桌上睡着了,连灯都没关。
两年的初中生活,她不仅站稳了脚跟,还决定再往前迈一步。
泯然众人矣?
2014年九岁的陈舒音报名参加了中考,结果以全市第13名的成绩考进了湛江二中的实验班。
这个班里全是尖子生,她却凭实力挤了进去,成了学校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高中生。
高中三年课程难度和学习压力陡然增加,对一个九岁的孩子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可陈舒音偏偏不信这个邪。她每天凌晨四点起床,揉着惺忪的睡眼开始看书,晚上十一点半才肯休息。
学校里那些比她大五六岁的同学一开始都没把她当回事,可她用成绩堵住了所有人的嘴。
实验班里的竞争异常激烈,她却一步步爬到了班级前列。
不仅如此她还不是那种只会埋头读书的书呆子,课余时间也会跟同学们一起参加活动,打篮球、聊八卦,很快就融入了这个集体。
到了2017年高考前夕,父母决定不管结果如何,都要先为她庆祝一番,毕竟这几年的付出实在太不容易。
高考成绩出来后,620分的高分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她也如愿被浙江大学医学系录取,朝着成为医生的梦想迈出了第一步。
大学的生活并没有因为她是“天才”就变得轻松,浙大医学系的课程繁重复杂,可陈舒音依然保持着低调和努力。
她没有因为年纪小而要求特殊待遇,而是跟其他同学一样按部就班地学习。入学后,她谢绝了媒体的采访,只想安安静静地过自己的大学生活。
几年时间一晃而过,她不仅在学业上保持优异,还开始接触科研项目。
到了17岁那年,她获得了直接攻读博士的机会,即将跟着导师走进实验室,开始真正的医学研究。
这时候的她,已经不再是那个被围观的小女孩,而是浙大校园里最年轻的准博士生。
陈舒音的故事传开后,社会上的反应五花八门。有人觉得她是天生的奇迹,有人担心她跑得太快会摔得太惨。
可她从没被这些声音牵着鼻子走,父母从小就教她要谦逊踏实,不管外界怎么看,她始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父亲陈伟和母亲用宽容和信任给了她最大的支持,从不把她当成“天才”来拔苗助长,而是让她按自己的节奏成长。
她也确实没让人失望,从七岁的初中生到十七岁的博士生,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坚定。
如今20岁的陈舒音依然在医学的道路上前行,她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攻克癌症,想用自己的知识为更多人带来希望。
这一路走来,天赋给了她起点,努力让她站稳,父母的陪伴让她无惧风雨,而她自己的坚持,则把这一切变成了现实。
信息来源:
百科:陈舒音
钱江晚报《13岁小姑娘考上浙大,高考6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