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诸城市昌城镇的苗女士(化名)转诊至诸城市人民医院住院。一周后,其主治医生窦聪查房确认,她身体基本康复,近两天就能出院了。苗女士想不到的是,自己反复发热竟是因为肝病;更让她想不到的是,诸城市人民医院的专家会专门到乡镇上给她看病。
诸城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二病区主任窦聪(右一)与同事在查房。
“多亏了他们搞这个送医下乡活动,让我及时来诸城市住院对症治疗,不然耽误下去可了不得。”65岁的苗女士说。
诸城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二病区主任窦聪向记者介绍,该患者3月7日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2℃,伴有寒战,自行按照感冒处理,口服感冒药及退热药,治疗效果不佳,仍反复发热。约一个星期未见好,患者到昌城镇卫生院住院治疗,期间查腹部CT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医生给予抗感染治疗3天,患者仍有不规则发热症状。
3月17日,按照诸城市人民医院送医下乡活动安排调度,消化内科专家到昌城镇卫生院出诊,对该患者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并分析患者检验检查结果,考虑患者肝脓肿可能性大,单纯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需进一步明确诊断后评估是否穿刺引流。但卫生院做不了穿刺引流手术,跟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患者通过双向转诊通道转诊至诸城市人民医院继续治疗,完善腹部强化CT明确诊断为肝脓肿,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置管引流术,引流出大量脓性物,同时继续给予抗感染治疗。术后第二天,患者体温即降至正常,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治疗非常满意。
今年2月份以来,为更好发挥公立医院在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满足城乡居民对高质量医疗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助力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诸城市人民医院专门制定方案、措施,扎实开展送医下乡活动。
诸城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刘海滨(右一)在马庄卫生院帮患者问诊看病。
为确保活动质量与效果,诸城市人民医院专门成立由院党委书记和院长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设六个工作小组,由各分管院领导担任工作小组组长,选派医务人员担任工作小组副组长,选定专职联络员,分别对应全市20个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联络开展送医下乡活动各项工作。
刘海滨(右二)在帮患者用中医正骨和中医推拿治疗。
此次“送医下乡”,分重点活动和日常活动。重点活动如,选择乡村大集时间,由卫生院安排乡医提前在各村庄下通知,部分专家在集市进行健康宣传及义诊。日常活动则是选派专家到乡镇卫生院出诊、查房、指导业务工作等。
“我们根据病号需求,提前联络好市人民医院的科室专家过来坐诊,方便了病号、特别是老年病号的就医看病,同时对于我们院医生技术的规范和提高帮助很大。”诸城市马庄卫生院院长徐绍明告诉记者。
诸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病区副主任周娟娟(左二)在乡镇卫生院查房。
送医下乡活动,还带动了病号的双向转诊。对病情较重,在卫生院治疗确有难度的患者,卫生院联络员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后,可上转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在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已基本康复或患者术后出院其主诊医生评估可到乡镇卫生院进行定期换药或拆线的,可转至卫生院继续康复治疗。
诸城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孙希海表示,让更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是基层群众的所思所盼,也是实现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多年来,为做好此项工作,诸城市医疗系统进行了持续的探索与创新,诸城市人民医院也在市卫生健康局的部署和指导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以资源共享和人才下沉为切入点,与多家卫生院结成帮扶关系,按照“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训一批人才”的思想,开展了“业务院长选派”“设立名医基层工作站”“万名医护进乡村”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健康帮扶行动。
诸城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毅表示,送医下乡活动,既是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事关农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民生工程,也是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建设“健康诸城”的重要举措。
“诸城市人民医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自身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医疗资源、学科建设、组织管理、技术指导、人才培养、信息平台等各方面,持续探索、创新帮扶新模式,与各卫生院同心协力、共谋发展,通过深度、全面、紧密、持续的合作,将我们优质医疗服务资源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县域内,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和服务能力,让优质医疗服务更加‘触手可及’,切实增强全市及周边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孙希海说。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任治安 通讯员 管培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