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1日,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
绘制编纂蓝图 打造精品良志
——镇村志编纂文化工程的旌阳实践
德阳市旌阳区地方志办公室
镇(街道)、村志是地方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县志书的延伸和补充,是传承地方历史文化、推进乡村振兴,记录和展示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保留乡愁记忆的重要载体,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塑造区域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德阳市旌阳区地方志办在区委区政府领导和省、市地方志部门指导下,在全省率先完成第三轮县(区)志书编纂印刷,镇(街道)、村志编纂工作进展顺利。
一、精心谋划,为镇村志编纂提供全方位保障
一是建强组织机构。成立以区长为组长,相关部门、各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旌阳区镇(街道)、村志编纂工作领导小组。各承编单位建立以党组织书记为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编纂委员会和编辑部,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持,部门配合,专家修志的格局。
二是科学编制规划。2021年10月启动全区镇(街道)、村志编纂工作,分两批次压茬推进。明确7镇、4街道编纂任务,同时规划8个重点村开展村志编纂,按计划于2024年底完成8部镇、村志编纂任务,计划2025年底前完成11部镇(街道)、村志编纂任务,2027年底前全面完成出版发行工作。
三是统筹编纂经费。志书编纂和出版经费均纳入区财政预算,分年度落实到位。所有预算经费由区地方志办统一申报,监督使用。各承编单位只需负责落实人员组织实施,按照规定时间完成编纂任务。经审查合格后由区地方志办以丛书形式统一组织印刷出版。
四是落实办公条件。各承编单位均设置了专门的办公场所,配备办公所需的电脑、打印机、档案柜、采访录音器具、交通工具等设施设备,并为志书编纂人员在生活上提供必要的帮助。
二、问题导向,打造全链条修志业务指导
一是向内聚力,谋篇布局显特色。确定志书框架,统一拟定编纂大纲,要求承编单位结合参考纲目和本地实际,突出个性,把历史特性、时代特点、地方特色作为记述重点,精心打磨,共同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志书纲目。
二是向外发力,广征博引解难题。明确志书统一上限为1950年、下限为2021年,时间长、跨度大、资料收集难度高。编纂人员采取到档案馆(室)查阅原始档案,深入村组、院落采集口述资料,现场实地考证等方式,破解资料收集难题。镇(街道)层层落实责任,并建立微信群及时沟通。各承编单位还配备资料员,协助编纂人员工作。
三是上下联动,凝心聚力建队伍。坚持把有一定文字功底、热心修志工作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作为骨干力量,让当地人编写当地方志。邀请省、市专家对承编单位负责人和主笔人员集中授课,派员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专题培训,为顺利开展编纂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压实责任,落实高质效修志督导体系
一是绘制时间表。将编纂工作分为建立机构、收集资料、撰写初稿、修改审查、验收出版五个阶段,拟定各阶段时间表,原则上按规定时限推进工作。每年召开编纂工作推进会,通报编纂进度,压紧压实编纂责任。
二是建立督导组。落实专人组成督导组,负责对各承编单位纲目设计、资料收集及整理、初稿撰写、志稿审查等进行督促指导,释惑答疑解决问题,全程跟踪编纂进度,总结提炼经验做法,促进工作有序开展。
三是严把审查关。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严格遵守志书编纂规范,做到观点正确、体例科学、资料翔实、校核准确,认真履行“三审”制度。出台《关于镇(街道)、村志审查验收工作的实施意见》,规范审查验收机制,把好质量关。截至2024年底,已完成7部志书的审查验收,将于今年内印刷出版,其余12部正有序推进。
旌阳区坚持高标准打造精品良志,着力将镇(街道)、村志打造成每一个旌阳人留住乡愁、保存文脉的精神家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业宜商宜游宜居的现代化旌阳贡献方志力量。
(此文系德阳市旌阳区地方志办公室在2025年1月21日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经验交流材料)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德阳市旌阳区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