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吴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无缘无故的爱。我爱庐山,喜欢庐山,就如同一对热恋中的情侣一样,爱对方、喜欢对方的原因有多种:源于一些古典诗词的影响;源于中央在庐山召开的一次见证历史风云的《庐山会议》;源于小时候看过的,由郭凯敏、张瑜主演的一部电影《庐山恋》;源于一本评价庐山秀美景致的书《世界遗产名录》……庐山,自我孩童时就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记,甚至在我的心目中,对庐山还带有着某种神秘的色彩,并产生了出奇的好感。我常常朝思暮想,什么时候有机会到庐山去看一看,走一走,瞧一瞧呀?庐山在我的心里成了一个心弛神往的地方。真是有福之人不用急,终于,在春暖花开之季,我兴高采烈地踏上了庐山之旅。

提起庐山,如雷贯耳。一代枭雄蒋介石与夫人宋美龄的夏都官邸和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旧居一号别墅均在此。

庐山,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又名匡山、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北濒长江,东接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庐山山体呈椭圆形,长约29公里,宽约16公里,总面积约302平方公里。山体主要由地垒式断块山构成,拥有90余座山峰,形成了类似九叠屏风的地形。最高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最高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高耸入云,仿佛是庐山伸向天空的巨擘。庐山的地质构造极为复杂,经历了多次的地壳运动,造就了如今以冰蚀地貌为主体,构造地貌及流水地貌相互叠加的独特景观。这里奇峰怪石、壑谷瀑泉,形成了庐山奇特瑰丽的山岳景观;这里悬崖峭壁林立,峡谷幽深,山峰形态各异,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被誉为“人文圣山”,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庐山是“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地质公园”,历史上,众多名人雅士登临庐山、研究庐山。据统计,共有3500多位文人写下了1.6万多首诗歌咏唱庐山。李白曾先后五上庐山,写下了40余首诗,其中的一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成为千古名句。苏轼还发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无限风光在险峰”是毛泽东对庐山的由衷赞叹。所以我的向往之心,如汹涌澎湃的大海,滔滔不绝的江水,奔腾呼啸,特别开心。

三月的庐山,风景非常美丽,正值春季,万物复苏,山花烂漫,气候宜人。这个月份也是庐山的免票月,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踏青游玩。我也加入到大批旅游者的行列中,走进日思夜想的江西九江庐山,了却了多年的心愿。

登庐山之前,我们先去了山下的东林寺、西林寺朝拜。西林寺与东林寺均依庐山而立,相距不过百丈,景观各有千秋。东林寺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西林寺则小巧紧凑,秀丽严谨。北宋大诗人苏轼曾有《题西林壁》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诗传颂千古,也使西林寺名声大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西林寺,自然是想看看苏东坡的这首《题西林壁》,据说是苏东坡的手迹。我们在石牌前驻足仔细观看,对真假产生了疑惑。导游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大声介绍说,这.是苏东坡原诗拓成,算是接近手迹了吧?

东林寺规模比西林寺大不少,不仅庙宇雄伟,佛像庄严,而且一尘不染,细节到位。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公共厕所要求换拖鞋的,亲身体验后,感觉厕所十分卫生,比家用厕所还要干净。惊讶这里的管理还真够严格,蛮有水平的。

朝拜完寺庙,上午的时间还早,心安理得地去登庐山。刚踏入庐山,就像走进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山上绿树成荫,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唱歌。我们沿着小路往前走,空气中弥漫着这个季节特有的、丰富多彩的味道,好闻极了。

庐山春潮涌动,云雾缭绕,巍峨群山、山间民宿掩映在缥缈云霭的轻拂之下,亦动亦静,亦虚亦实,亦真亦幻,宛若丹青妙手绘就的春日山居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当我们如痴如醉陶醉其中不能自拔时,导游清脆的声音把我们从梦中催醒。她说: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的明珠之一。一年365天,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春有云雾,夏有凉峰,秋有红枫,冬有白雪。

春天的庐山,阳气回升,万物复苏,勃勃生机。桃花盛开,满山遍野的花朵竞相绽放,以迷人之姿喜迎春天的到来。山坡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平潭飞瀑,小溪在山间缓缓流过。大家可以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夏天的庐山,小溪水气缭绕的`万顷江湖,使庐山夏日清凉,雨水充沛。山间,层层浓郁的云雾覆盖着庐山﹔一遍遍幼细的雨露灌溉着花草﹔一阵阵柔和的微风呼唤着各种小生命。青松在浓郁的云雾中,在幼细的雨露中,在柔和的微风下,挺直而生。那郁郁葱葱的绿叶坚硬、挺拔,就像我们的人格和意志。山间的水流又是那样的清澈,就像我们的心灵。周围的艳花给山间的水流织了一个朴素的花环,绿树倒映在水流间,让这座山披上了绿色的围巾,仿佛进入了一个美丽的仙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秋天的庐山,枫叶在秋季呈现浓烈的红色,红叶珠的芳香非常独特,带给人浓烈的秋季气息;庐山的云雾非常壮观,云雾缭绕的景象不仅美丽,而且带有一种清新的自然气息;当银杏叶黄,尤其是在秋风中飘落时,银杏的香味独特而持久,是秋季庐山的一种标志性气味;秋季是栗子成熟的季节,糖炒栗子或者刚采下的尖栗,都散发出甜美的香味;庐山的云雾茶在秋季更是香浓,泡制后的香气悠扬,能够很好地体现庐山秋季的清新空气和自然美景。这些气味共同构成了庐山秋季的独特风味,使人在游览时能更深刻地体验到大自然的魅力。

冬天的庐山,山间的树枝都挂满了冰雕,放眼望去,整个山间白雪皑皑。真是山舞银蛇,银装素裹,仿佛置身在童话般的冰雪世界里。身处南国山地,也能美美地欣赏到毫不逊色于北国冬日的美丽雪景,欣赏到绝美无比的雾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庐山古有神仙之庐的传说,匡俗在庐山寻道求仙的事迹,为朝廷所获悉。于是,周天子屡次请他出山相助,匡俗其人无影无踪。有人说他成仙去了,自然是无稽之谈。后来人们美化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称为神仙之庐,并说庐山这一名称就是这样出现的。因为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称匡山,或称匡庐。到了宋朝为了避宋太祖赵匡胤匡字的忌讳,而改称康山。

导游一边介绍庐山,一边引导我们按出行计划游览每处景点。

我们的旅游路线,分西线、东线两线。1日游:选择西线,如琴湖-花径-锦绣谷-仙人洞-小天池。2日游:第一天可选择西线,如琴湖-花径-锦绣谷-仙人洞-小天池;第二天选择东线,含鄱口、庐山植物园、五老峰、三叠泉、美庐、文博苑、庐山会议旧址、芦林湖。

导游给我们选择的旅游路线是2日游。所以第一天我们从如琴湖西线旅游的起点开始,这是必打卡点。庐山西线游行程,计划是一天,因为登庐山前去了两个寺庙,所以我们i跟随导游游览西线只用了大半天时间。

如琴湖是我们旅游的第一站,这是一个形状类似小提琴的湖泊,周围环绕着群山,景色如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说庐山有大小湖泊无数,最出名的就数如琴湖了。

如琴湖,湖中有曲桥、亭榭、花径,花径又称“白司马花径”,以白居易曾循径赏花而得名。是一个山中公园,园门有楹联:“花开山寺,咏留诗人”,门上为“花径”二字。园内有花径亭,亭中有“花径”二字刻石,相传为白居易所书。还有“景白亭”“紫莉亭”“花径人工湖”“花展室”“动物园”等诸景。园中遍植桃花和各种名花,白居易的名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就指此地。湖东大林路旁,有著名的冰川遗迹:“飞来石”。

如琴湖坐落于庐山西谷之中,群峰围抱,森林蓊蔚,环境清幽湖心立岛,因湖面形如小提琴,故得名如琴湖。原本如琴湖也不叫如琴湖,当时只是一潭小湖,1961年当地在溢口处筑起大坝形成人工湖后,才形成今天的规模。

游览如琴湖的感受是极为深刻和愉悦的。如琴湖以其形似小提琴的湖面和周围的山峰环绕,提供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环境。如琴湖的景致美极了!湖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仿佛大自然的琴弦被轻轻拨动,发出悦耳的声音。湖边有孔雀岛,岛岛内有许多人工饲养的孔雀,所以名为孔雀岛。曲桥连接,上缀水榭,形成绿水青山,相映成趣,临立岛上纵览四周妙处横生。此外,湖边还有垂钓的老者和晨跑的人们,他们的存在使得环境更加生动和和谐。如琴湖的名字“如琴”寓意深刻,湖边的忆琴亭和湖中的九曲桥都是历史的见证,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站在如琴湖边,可以感受到心灵的宁静和放松。湖面的平静和周围的自然景观共同作用,使人暂时忘却烦恼,享受片刻的宁静。如琴湖湖面,峦岭相依,纵横围抱,更使这半山湖泊显得水光闪烁,把远远近近的花、草、竹、木、山、楼、亭、桥的倒影都吸纳湖里,把多层次多变化的大片绿色也凝结在湖里。我不由吟起一首诗:“湖山湖水两青青,迎沐东风一片情。小径廊桥嘉树美,落花犹自带诗声。”

总的来说,如琴湖不仅是一个观光的好地方,更是一个能让人心灵得到净化和放松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完如琴湖,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花径。在这里,有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写下的著名诗词《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人。”我们置身于花径,在花径漫步,亲身感受了诗词中描写的意境,果然名不虚传。

沿悬崖栈道前行,驻足观云海,接下来我们将穿越锦绣谷,这里四季花开如锦绣铺陈,但更震撼的是脚下深渊与头顶乱云。前方云雾缭绕处,便是吕洞宾修炼成仙的仙人洞。在仙人洞,1961年毛主席曾经为夫人写了一首“为李进(江青)同志题照”的诗,描写这里的景色“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我在仙人洞呆了良久,并在此处刻有毛主席书写的诗词石碑前照了多张相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去了小天池。

听导游讲,这里主要景点还有天桥、好运石,竹林寺,礼贤门,甚至猴子等等,由于时间关系,这些景点,我们都没有去看。最后,她还十分有趣地给我们讲了一段关于朱元璋的神奇故事,才结束了这一天的旅游行程。

到了第二天,我们跟随导游在东线旅游。

首先我们来到了含鄱口。含鄱口位于庐山东谷含鄱岭中央,海拔1211米,左为五老峰,右为太乙峰。我们顺着台阶往里走,看见了悬崖旁的一块平整的大石头,上面摆着一把藤椅,旁边还有一个摄像机。我问:这是什么地方?别人说:这里是毛主席曾经拍照的地方!我听了,就上去照着毛主席的样子拍了一张,大家开玩笑地对我说,你好像毛主席啊!我回答说,熟悉我的人都这么说,说完大家就大声笑了起来,欢快的笑声顿时响彻云霄。

庐山雄伟壮丽,姿态万千,这次旅游让我记忆犹新印象深刻的还是游三叠泉。

好一个“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呀!为了去看三叠泉,我们爬过一千多阶石阶,才到了山顶。沿途听过瀑布的声音,走近-看,那瀑布飘如雪,断如雾,缀如流,挂如帘。历经刚开始的兴高采烈到后来的“千辛万苦、精疲力尽”,穿越五老峰,终于看到了让人为之神往的“三叠泉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叠泉从大月山流出,经过五老峰背,由北崖悬口注入大盘石上,又飞泻到二级大盘石,再喷洒至三级盘石,形成三叠,故名三叠泉。三叠泉瀑布是三道瀑布形成的,第一叠瀑布流下的水形成了第二叠瀑布,从第一叠瀑布和第二叠瀑布的水流形成了第三叠瀑布。瀑布垂流直下,落入一潭水池之中,

远远看去,只见一条白色的“飘带”,在山颠喷薄而出,从几百米的峭壁上飞流直下,溅起无数晶莹剔透的水花。大自然鬼斧神工形成的巨大“台阶”,投入到山底的水潭中,发出松涛般的轰鸣声,非常的壮观。真正的验证了李白那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由近到远看,三叠泉瀑布分成三叠,就像三条巨大的白龙,它们呼啸着,冲刺着飞扑而来。从下而上看,三叠泉瀑布又好像是三部巨大的纺织机上纺出的薄纱,就这么随意的挂在了山壁上;像是仙女的白绸带,而连接着瀑布的水潭就像是它们的母亲,张开广阔的怀抱接着上蹿下跳顽皮的孩子,将它们拥入怀中。我弯下腰,用手拨了拨泉水,三叠泉的水是那样的冰彻刺骨,是那样的清亮透底。落下的泉水溅起朵朵水花,一团团就像秋日里盛开的菊花煞是好看。清凉的水汽四下弥漫,越是靠近,水汽越浓渐渐变成毛毛细雨扑湿了拜访者的脸颊,带着大自然的气息直沁心脾,赶走了爬山时带来的所有辛苦疲劳,令人心旷神怡!

离开三叠泉的如诗如画,我们来到了美庐别墅。这座石墙上爬满凌霄花的建筑,曾是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夏都官邸。在庭院中我们驻足现观看,“美庐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座别墅见证过国共谈判的风云,也承载着历史的叹息。门楣上的“美庐”二字,正是蒋介石亲笔题写,暗藏“宋美龄的庐舍”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西线,我们还参观游览了庐山会议旧址,这座民国建筑,是新中国历史上三次重要庐山会议的召开地。步入庄严的会场,庐山会议的场景像放电影时在我的眼前浮现。1959年,毛泽东主席在此写下“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将革命豪情融入山水。在展示厅,我们看到了泛黄的会议文件影印件以及会议记录,感受到了“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的激荡年代?庐山不仅是诗人的山水,更是时代的注脚。

庐山是一座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美丽奇山。它既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有人类的智慧与创造,更是一片饱含文化与历史的土地,是一个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好地方。

庐山,北靠滚滚的长江,南倚美丽的鄱阳湖,有着天然的水系,加之独特的地形、地势以及地理位置,拥有“云雾云海、雨凇雾凇、烟雨瀑布、佛光蜃景、日出日落”等天气景观,庐山融汇了华夏名山大川的风景奇观,又有着别具特色的优雅神秘。

从山脚的佛教圣地东林寺、西林寺到登山伊始的如琴湖及后面的花径、锦绣谷、仙人洞、小天池、含鄱口、庐山植物园、五老峰、三叠泉、美庐、文博苑、庐山会议旧址、芦林湖,每一处景点都让人依依不舍,流连忘返。

在庐山的云雾中,仿佛能听到诗人与历史的低语,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走进庐山,让你的心灵在这片山水间得到沉淀,找到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

作为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庐山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每个炎黄子孙共同去保护和珍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写于2025年3月25日青岛至武汉的火车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本文作者简介:吴刚,曾用名吴绪承,湖北监利人,研究生学历。一大半是军人,一小半是警察。离军前为:海军上校军衔、从警后为:公安三级警监警衔。自由撰稿人。现已退休。闲暇时喜欢写一些通讯、小说、散文、诗歌、随感;数十年来,有3000余篇作品散见于军内外报刊杂志、广播电台及微信公众号,其中有百余篇荣获军内外新闻奖、优秀征文奖。代表作:通讯《蓝天磨刀石》,曾荣获《中国青年报》举办的“太阳·大海·水兵”征文比赛一等奖。在部队和公安工作期间,先后七次荣立三等功。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