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桂林山水,大家第一个会想到漓江。的确,作为天成自然风景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也是桂林旅游的灵魂,它牵动着那些向往桂林旅游的八方来客的心,但漓江除了乘船、乘竹筏游览看到的沿途形态各异的奇峰,如象鼻山、老人山等,还有清澈见底的水和倒影,还有一项位于上游那条凿于秦朝中国最早的人工运河--灵渠,它在背后承载着了这条江两千多年,没有灵渠,今天的漓江也不是这么静美地拥抱着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今天,小博就道一下滋养我长大的这条流淌了两千多不到37公里长的世界文化遗产灵渠。
一、历史溯源:南北一统的千年动脉
战略起源: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为打通岭南解决南征千万大军粮草运输,命史禄督建开凿灵渠,历时近两年开通,连接起了湘江(长江水系)与漓江(珠江水系),从此,北方粮草顺江而下,支撑秦军南征,加速华夏统一进程。桂林飞鹿旅行小博向导:V189 7833 6121
持续作用:在秦统一的漫长的两千多年封建时期,乃至近代,灵渠都是中原与岭南物资运输、人口迁徙的主通道; 至自湘桂铁路开通后,才逐渐退出航运历史舞台。灵泄推动边疆开发,见证了2000余年中央政权对南方的治理。
二、工程奇迹:古代智慧的巅峰之作
1、三大核心设计:铧嘴(人字形石堤),精准分流湘江水,七分入湘(北渠)、三分入漓(南渠),解决分水难题,保证了湘漓两江水位平衡。
2、大小天平:(拦河溢洪坝),自动调节水量,旱季蓄水、汛期泄洪,兼顾灌溉与防洪。解决了漓江两岸的水患,使灵渠两岸百姓能安居乐业,世代延续。
3、 陡门:(世界最早船闸):36处陡门逐级升降水位,实现船舶翻山越岭,被誉为“船闸鼻祖”。实现从高水位湘江到低水位漓江轻松通航。
4、科技遗产:2018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其测绘技术、流体力学应用领先世界数百年。桂林口碑最好旅行社桂林飞鹿向导小博为您随时解答:V177 3668 2060
三、文化融合:中原与岭南的交汇长廊
1、经济动脉:春秋战国以来,从长江流域楚国到中原大地,经济文化,特别是农业非常发达,而岭南却还是蛮荒的茹毛饮血时代,灵渠使盐铁、稻米、丝绸等物资北南流通,促进岭南从蛮荒向农耕文明转型。
2、民族共生:中原移民带来先进技术,与百越族群通婚杂居,形成独特的“灵渠文化圈”,如兴安方言兼具古楚语与壮语特征。现在桂林方言兴安县语言也有自己独特语音。
3、信仰交融:灵渠的四贤祠中供奉着秦代史禄、汉朝马援、唐代李渤和鱼孟威,他们都是修渠、保护改进灵渠的功臣,老百姓建龙王庙祭祀水神,体现汉越信仰融合。
四、艺术瑰宝:诗词碑刻与民俗传承
1、文人足迹:唐代柳宗元作《铧嘴铭》赞其“导三江,贯五岭”;宋朝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里详录渠貌;现代文豪郭沫若题“北有长城,南有灵渠”刻石。还有一处千年的古树吞碑奇观。
2、碑刻长廊:在灵渠博物馆中现存唐代至清代碑刻60余方,其中元代《灵济庙碑》记载修渠历史,兼具书法与史料价值。
3、活态文化:传承千年的“开陡节”再现古船过闸仪式,漓江船工号子入选广西非遗,展现水利与生活的紧密联结。
灵渠不仅是古代工程技术的丰碑,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化的实证。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的精神基因,至今在文化传承、水利科学及民族认同中焕发新生,堪称“流动的史诗”。
如果您有来桂林旅游的计划,不妨把灵渠纳入旅游计划,亲临实地来观赏解读这项伟大的古代水利工程。(下期会推出,广西首府为什么在南宁,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