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堪为“最具争议”的书法家,后世对其评价,出现2极分化,第一种赞不绝口,可谓极尽溢美之词,甚至“书圣”王羲之也比不过,第二种截然相反,贬低如尘埃,声称其字“媚态”“庸俗”,不可学。
这2种观念,皆有一定错误,赵孟頫的书法虽然精妙,但是早期作品,确有一定的“软弱”问题,筋骨不够刚健,气息略浅薄,当然中年的他,也发现这一问题,临摹李邕、颜真卿的法帖,再次深入“二王”。
不仅增强用笔的气力,还悟透“二王”笔法和意韵,之后汲取其中精髓,将其进行简化,笔路清晰且干练,风格明媚,利于初学者掌握。
论就水平,800年无人超越,向上对比,能与唐人媲美,但是胜过王羲之,这是不可能的,同时依据上文,那些带有偏见的谩骂和抨击,也是大错特错。
譬如我们欣赏一下,最新发现的赵孟頫“神作”——《大字前赤壁赋》,这字打破“俗书”恶评,狠狠反击喷子们,很多人一辈子写不出,众所周知“王书”一脉的笔法和书风,线条秀逸,势态内擫,无法写大字。
赵孟頫以“二王”为宗,按理说也写不出,幸好强化气力时,他融合历朝风韵,学习苏灵芝、李邕、钟繇等人,兼得另一脉书风,掌握大字精髓,把它跟“二王”书风融合,造就个人特色。
正如此帖,晚年时期创作,笔法老道,全卷共计650字,单字足有8~10厘米,体势宽阔,气韵磅礴,无半分松懈和软弱,多用中锋运笔,侧锋辅助,增添妙趣,圆润的筋骨,裹挟着侧锋的凌厉锋芒,阴阳分布平衡。
同时姿态也丰富多变,就像“斗”字,悬针竖如利剑破空,而“怀”“非”的垂露竖,又似老树盘根,字字刚柔并济,堪称“以笔为器”的武道演绎,看似随意的一折,却暗含力学精算,好比太极拳的“引进落空”,极为生动且深远。
可惜《大字前赤壁赋》流落美国,现藏哈佛大学,近期范本传回国内,赢得一片好评,可时常临摹,根据赵孟頫的简明笔势,轻松掌握大字技巧,用笔更加自如,不再拘谨,同时初步感受2种艺术风韵,利于日后的提升学习。
而今,我们对赵孟頫《大字前赤壁赋》,进行1:1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微喷复刻工艺,与原作毫无二致,此品乃是手工经折装,装裱精细,使用翻折设计,便于临摹和查找。
全卷加入现代字注释,帮助初学者识读,市面罕见,独此一家,比普通印刷品更加还原,所有字体的细节处理,全都一览无余,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