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麓,琴韵绵长牵系情感纽带,乐音缭绕勾勒文化根脉。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艺术团民族管弦乐团的演奏开启了第二届武夷论坛之“两岸青年赓续中华文脉”主题平行分论坛的序幕。
3月22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南平市委、南平市人民政府、武夷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团委、共青团南平市委、武夷学院团委承办的第二届武夷论坛平行分论坛五在武夷山举行,邀请了两岸学者、网络名人、文创团队等群体代表进行主讲发言,围绕“两岸青年赓续中华文脉”主题,回应青年传承中华文脉的时代之题,探讨青年在两岸融合发展中的使命担当。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一级巡视员皮钧,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易,南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陈中民,武夷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董青松等出席,参加活动的还有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共青团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国人民大学团委、共青团南平市委、武夷学院团委等部门负责同志,以及武夷学院台湾教师代表、武夷学院海峡成功学院学生代表、南平非遗技艺青年代表。
两岸学者主题演讲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袁济喜以“谁谓河广 一苇杭之”展开,娓娓道来中华民族亘古长存、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脉;跟随朱子脚步从台湾来到武夷山下求学问道的武夷学院朱子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黄柏翰,讲解了学习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并鼓励青年接好文化传承的“接力棒”;两位学者的演讲,让到场参与的高校师生对中华文明的演变与当代影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两岸青年对话环节,雷希颖、林承铎、杨品骅、范姜锋、胡晓李等五位两岸学者、网络名人、文化创意团队代表共同交流,探讨两岸青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两岸学者们的真知灼见、两岸青年代表的跨领域交流,让与会人员感受到此次平行分论坛不止是知识共享的平台,更是一个联结创新、共谋发展的纽带。
活动中,举行了“中国人民大学-南平专属定制汉服”学生文创设计成果发布,现场展示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团队为南平市特别设计定制的3套汉服,服装糅合了南平代表性元素朱子理学、武夷山水、茶文化和中国人民大学红色主题色、校训精神、校园景色。
同时,启动了“青年赓续中华文脉”先锋社会实践项目,该项目将进一步丰富中国人民大学与南平市合作,让广大青年学子以鲜活形式体验中华文明的魅力,在实践中以文明对话激活智慧,以技术赋能文化传承,共探赓续文脉新路径。
会场外,还设置了非遗技艺展示和体验区,来自南平市的非遗技艺青年代表们将武夷茶艺、武夷竹编、武夷山遇林亭黑釉茶盏烧制技艺、宋代点茶、建阳建本雕版印刷技艺、浦城剪纸呈现在活动现场,让到场嘉宾与青年学子进一步了解南平文化底蕴。
供稿:团南平市委 编辑:宝 蓝 校对:王国栋 校审:余运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