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村民朋友们:

当我们在田野间驻足,本该看到沃土生金、五谷丰登的美好景象。然而,这片承载着希望的田野正面临着"白色污染"的严峻挑战——残留在田间的农用地膜,已成为威胁农业生态安全的隐形杀手。为守护我们的生命之源,现向全镇发出行动倡议:

一、认清残膜危害,共筑生态屏障

科学研究表明,每平方米土壤中残膜含量超过5克时,将导致玉米减产11%-23%,马铃薯减产15%。这些难以降解的塑料碎片不仅破坏土壤结构、降低肥力,更会通过食物链威胁人体健康。牲畜误食残膜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疾病,分解产生的微塑料更将长期危害生态环境。保护耕地质量,就是守护我们的饭碗安全。

二、严控地膜标准,强化源头治理

(一)选购达标产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选用厚度≥0.015毫米的强化地膜,确保机械可回收性。购买时查验产品合格证,认准"使用后请回收利用"标识。

(二)推广科学用膜:实施"一膜两用"技术延长使用周期,根据作物需求精准控制覆膜面积,从源头上减少地膜用量。

三、完善回收体系,实现变废为宝

(一)建立三级网络:全镇已构建"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回收体系,设立村级回收站8处。残膜收集后及时联系海城镇残膜回收网点(联系人:李应刚 173 4129 9231)。

(二)规范回收流程:农作物收获后及时清理残膜,运输前做好捆扎封装,避免二次污染。严禁随意丢弃或焚烧,回收残膜经专业加工可制成市政设施、再生塑料制品等。

四、凝聚社会合力,共建绿色家园

(一)发挥示范作用:种植大户、合作社要率先实现100%回收,各村党组织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田间环保监督"专项行动。

(二)全民参与行动:每位村民都是环保卫士,请主动清理房前屋后、道路两侧残膜,对不规范行为及时劝导。

农民朋友们,每一片残膜的回收都是对土地的深情告白。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用双手拂去田野的"白色伤痕",用责任守护子孙的绿色未来。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定能让海城大地重现"土膏肥沃禾苗壮,水净天蓝万物欣"的生态画卷!

海原县海城镇人民政府

2025年3月24日

马上发布信息

声明:“中卫天天网”微信公众号除原创内容外,其余来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更正或删除。)

关注“中卫天天网”同城信息免费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