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林鸿东

惭愧,直至最近我才得知翔安竟藏有一座“新振兴洋楼”。

匆匆一行,得知洋楼乃民国时期蔡厝的越南华侨蔡振兴所建。这座洋楼共有三层,设计独特:一层采用了本地红砖大厝中常见的塌寿造型,二层中间部分为典雅的柱廊,三层正面则全部为柱廊结构。它完美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是一座典型的红砖洋楼。无疑,它完全有资格被我纳入近期正积极推介的“翔安十二楼”之列。

在“新振兴洋楼”前方,有两座传统的红砖大厝——“蔡振兴宅”,它们同样出自蔡振兴之手。两座大厝的门楣石匾上均有刻字,据《翔安文物》记载,分别为“竹林濡美”与“花萼联芳”。我现场观摩后,对“濡”字产生了疑问,经福州书法人李菁指点,寻找古代书法字帖进行对比,确认此字实为“济”字。

“竹林济美”与“花萼联芳”的典故,均源自《幼学琼林》。如“竹林叔侄之称,兰玉子侄之誉”,“兄弟既翕,谓之花萼相辉;兄弟联芳,谓之棠棣竞秀”。而“济美”一词则出自《左传·文公十八年》:“世济其美,不陨其名”,意指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扬光大美好传统。

两座大厝的匾额落款均为“民国甲戌年孟秋建 何调梅书”。经查证,民国甲戌年为1934年,即民国23年,《翔安文物》中写为民国22年明显有误。至于何调梅,很可能就是东山县杏陈镇前何村的民国书法家。

何调梅(1901-1985年),擅长左右两手同时书写行书、草书,且楷书、隶书造诣颇深。据传,曾被新加坡会馆誉为“东山县有史以来四大名家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