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出险率和维修成本较高,一些新能源汽车尤其是部分被划分到“高风险车型”的车主一直面临“投保难”“投保贵”的问题;而在车主们寻找保险保障的过程中,又不断有低价“高仿车险”扰乱市场……

01
隐秘的风险评分
去年11月,深圳新能源车车主王谋买了两年的电车面临续保,却被多家保险的业务员告知无法承保。原本投保的中国人保健康同样以高风险用户或评分高等理由婉拒,“只说可以买交强险,但是不给买商业险。”
王谋找了在某家车险工作的朋友查询后才知道,被拒保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自己年龄小(不到30岁)、风险评分高,且出过险。朋友还告诉他,尽管商业险出险只有一次、赔偿额度也没超过2000元,但车辆每年的行驶里程偏高,保险公司系统内部都可能会判定该车存在开网约车的风险,所以需要更高的保费。

王谋的确喜欢在自驾游,且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往返一趟三百多公里外的梅州老家,“以前一时兴起也注册过滴滴的顺风车,但是只接过一两单,这些难道都有影响?”
王谋等车主尤为不满的是,保险公司所谓的风险评分标准从来没有公开过,就像一个黑箱,全靠车主自己猜测。
同样因为保险公司内部风险评分过高而被拒保的还有小鹏G6车主倪铭,“1月底就要续保,1月初的时候平安车险说我评分过高拒保;另一个也是平安的业务员,报价直接翻倍。”倪铭觉得很奇怪,自己2024年一整年实际上只有一次交强险出险,平时只有一两个违停的违章,“开油车的朋友事故更多都没我这么高的涨价幅度。”
02
险企顾虑
为了解决这个疑惑,我们询问了一名从业十余年的车险业务经理,他告诉记者,在保险估价时,不仅会参考往年的出现费用、是否有过营运性质,还会根据同一车型保有量和交通事故出险比例进行风险判断,“保费高很有可能是你的车型热销,恰巧又产生了很多事故”。
如果某些品牌的电车,起火燃烧等事故较多、故障率高,保险公司风控很可能会把它划到“管控车型”,这类车型在评估时会开出更高的价格,或者干脆直接拒保。
至于保险公司内部的风险评估系统运行原理和标准细则,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凭借经验来总结影响因素。
从车险行业整体水平看,新能源车车主的确要付出更多保费:据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新能源车险车均保费在2023年的时候是4003元,而燃油车商业车险同期车均保费仅为2316元。
但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新能源车也是个烫手山芋。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保险业全行业新能源车险承保亏损了57亿元。
03
价格腰斩的“高仿车险”
无论如何车险还是要买的,不然只交交强险上路和“裸奔”无异。
但这时候,一些主打低价、顶着与正规险企类似名称的公司,就会用模糊的介绍、格式相似的报价单来诱导用户购买一种高仿车险。
海口新能源车主林海,年前就在平安创惠(海南)安全统筹服务有限公司办理了远低于其他险企报价的商业险,“别的业务员报价8400元,平安创惠只需要3000多元,还承诺返价值500元的油卡。”
但买完后由于油卡至今未给,中途业务员还换了三四个,林海起疑去找平安工作人员咨询才发现,自己买的根本不是车险,而是一种“交通安全统筹服务”。

这种安全统筹服务的诞生完全是交通运输行业内部的互助行为,即被统筹人与统筹人签订合同,约定被统筹人按标准缴纳统筹费用后,其营运车辆因遭遇交通事故等发生的经济赔偿,可从交通安全统筹费中获得补偿。但是由于这些公司注册资金少,一旦发生事故,统筹公司很容易拒赔甚至干脆联系不到。
tips:
对于面临高保价或拒保的新能源车主,我们建议可以尝试选择“车险好投保”平台,其微信服务号、支付宝生活号都可以自助投保;或者车企旗下的保险公司。
车险好投保是上海保险交易所今年1月刚推出的高赔付风险新能源汽车投保平台,目前有20余家险企接入,这些保险公司在该平台是不能拒保的。不过据已经通过该平台续保的车主反映,价格依然偏高,但可以保证是正规的商业车险服务。

欢迎通过邮局渠道订阅2025年《电脑报》
邮发代号:77-19
单价:8元,年价:400元
编辑|张毅
审核|吴新
爆料联系:cpcfan1874(微信)
壹零社:用图文、视频记录科技互联网新鲜事、电商生活、云计算、ICT领域、消费电子,商业故事。《中国知网》每周全文收录;中国科技报刊100强;2021年微博百万粉丝俱乐部成员;2022年抖音优质科技内容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