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黑商公司职员

文丨谈古论今

大家好,这里是谈古论今。

你知道“到手刀”吗?

名字听着像是古龙笔下某类致命暗器,不过在二手奢侈品交易的江湖里,这一招却比任何武侠绝技都更为毒辣,也更叫人防不胜防。

所谓“到手”讲的是时机,指的是货到了买家手中。而“刀”便是手段:收到货之后,买家百般地挑刺,无理地砍价,有时甚至伪造损坏的证据,逼迫得卖家自愿忍痛割爱、含泪承受亏损。

前两天,北京某高档社区里,顺丰快递员陈某旋,额上渗出细密汗珠,他在快递车内乱翻包裹,却找不到眼前女顾客索要的那个价值过万的LV包包。

他当然找不到,因为三公里之外,一群黑心商家正用牙签蘸着黑色染料,在这只奢侈包包的扣子上精心制造所谓的“天然裂纹”,准备上演一场“到手刀”大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以为这次还会胜券在握,却没想到栽在了两位卧底记者的手中——卖家与员工,皆为红星新闻的记者乔装。

故事从几天前就埋下了伏笔。

3月4日,记者在二手交易平台挂售了LV邮差包,很快被一家名为“高价回收”的黑商高价拍下。买家表面上十分急切,开价也异常诱人。

但卧底记者提供的“安全”收货地址,揭露了这场骗局的开端。

次日上午10点,记者发现,包裹竟然显示“派送异常,收方联系不上”。与此同时,这个包裹早已静静地躺在黑商的办公桌上,安静地等待“开刀”。

10:20‌,女员工开始用透明胶涂抹金属扣,伪造"涂层脱落";11:05‌,男同事穿上顺丰制服,拍摄假的“开箱视频”。

很快,记者就收到了“开箱视频”:“扣子都裂了,这么大的瑕疵,退我1700元!”

至此,“到手刀”的流水线,完整展现在记者的眼前——

第一步,“高开钓鱼”诱惑上钩。

黑商公司新入职员工的第一课,就是学习怎样“高开报价”。例如,一个市价为6000元的包,径直报价8000元,这样的话,能让卖家有些飘飘然,进而降低其心理防线,使其放松警惕。

第二步,快递员暗中配合,“偷天换日”。

快递员陈某旋收到包裹后,并未依照常规流程进行派送,而是偷偷地把包裹提前送至了黑商的办公室。物流信息却虚假性地标记为“客户联系不上”,如此一来拖延了送货的时间,进而给黑商创造证据争取到了一定的空间。

第三步,专业制造瑕疵。

黑商员工动作娴熟:他们拿起牙签,颜料甚至透明胶,伪造细节瑕疵,“扣裂”,“爆膜”等专业术语信手拈来。而且负责人笑称:“卖家听不懂,才会觉得我们专业可信!”

第四步,自导自演“开箱视频”。

为追求效果逼真,公司专门制作“顺丰快递”制服供员工扮演快递员;“真人真演”,轻松且愉快地,精准把控镜头角度,以防露出破绽。拍摄结束后,还能快速地清理现场,着实让人难以防范。

第五步,强势逼迫卖家妥协。

一旦砍价谈判启动,便会逐渐深入,与此同时需要格外小心。

如果卖家拒绝降价,买家就会发出警告,表示要剪掉流苏,或者在包身上划损,甚至还会直接威胁说,“不降价就马上毁掉。”卖家一般在经过深思熟虑、仔细权衡利弊之后,往往只能勉强接受,最终被狠狠压榨一次。

据黑商公司员工透露,“一般的卖家都害怕惹上麻烦,我们花4500元买到的LV包,转手一卖,就能大赚两三千,成功率非常高。”

2025年3月13日,北京市多部门联合执法的结果显示,这类“到手刀”骗局早已产业化、规模化,仅涉案公司就控制35人,涉案金额数百万。

但这场打假风暴背后,几个关键的系统性漏洞却被忽视了:

1、物流存在盲区,快递员私自截留包裹,长达72小时竟不易被察觉;

2、平台验货没有全程视频,留下巨大的可操纵空间;

3、最荒谬的是,买家拒收竟然自动被推定为卖家责任。

而这些系统性的漏洞,才是骗局能够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

“到手刀”现象背后,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无良黑商与快递员联手的黑幕,更看到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信任的彻底崩塌。当一切交易变成“刀光剑影”的算计,交易市场就会极大增加交易成本。

而这场信任浩劫,不止发生在奢侈品二手市场——

纵观互联网江湖,从前几年,备受诟病的“莆田系医院虚假医疗广告”,到当下仍层出不穷的“AI换脸诈骗”,虚假与欺骗如影随形,侵蚀着整个社会诚信生态。还有百度搜索,一度陷入虚假推广风波,无数人上当受骗,却仍有人前仆后继。

这种诚信的全面沦陷,才会真正令人脊背发凉。

二手交易的镜头,从未离开过人性本身,它放大的不是“假货真假”,而是手持放大镜挑剔瑕疵的人心。

这些真假斗争,早已蜕变为人心与规则的对赌,赌注就是日渐稀薄的社会信任。

纵使社会万物可鉴,但人心从来难估。

所以,“到手刀”不会停下,因为人性从未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信息来源均为网络,如与事实不符或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作者澄清或删除。不信谣、不传谣,共同营造绿色网络世界!


敢为苍生谏真言,岂因祸福避趋之!

@关注、点赞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