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丁香护士 (转载已获授权)

最近,医院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不良事件。这起事件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安全,也让整个科室的护理团队都感到震惊,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事件经过。

案例回顾

中午值班期间,护士小美和小乐接收了一位 80 岁新入院的女性患者。患者家属告知医生,患者因长期便秘,口服通便药无效,医生随即开具了中药灌肠的临时医嘱。

按理来说,患者所在床位由护士小美负责,操作也应由她执行。但当时,小美正在忙于交接手术患者,一时无法分身。家属又催促得紧,小乐见状,主动提出代为执行灌肠操作。

小乐在操作前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并顺利完成灌肠。操作后,还告知家属若患者排便顺畅就可以喊护士,然后便忙其他护理工作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没过几分钟,患者家属急匆匆找到护士站,称患者小腹胀痛难忍,并发现有液体从会阴部流出。

此时,小美刚忙完事务,听闻情况立刻前往查看,结果发现患者的阴道口流出了灌肠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美不敢相信:小乐不会把肠管错插到患者的阴道了吧?!但来不及细想,小美立即协助患者调整体位,使液体尽快排出,并安抚患者及家属。结束后,立即回到护士站询问小乐灌肠的经过。

小乐表示操作十分顺利,没有异常。得知自己把肠管插进阴道,小乐也十分震惊:自己怎么可能犯如此低级错误??

拼命回想当时的经过:会不会是因为老年女性患者,会阴部松弛,紧挨肛门,由于患者肥胖,侧卧时没有充分暴露,自己的疏忽大意才导致这件事情的发生。

两人迅速向主管医生和护士长汇报情况。主管医生查看患者后进行了病情评估,并向家属坦诚错误,承诺严密观察患者情况,做好后续处理。

患者家属对此难以接受,在护士站情绪激动,甚至大闹了一场。护士长和科主任连连出面安抚,经过一天的密切观察,患者未出现进一步不适,这才让大家松了一口气。

如何避免

1. 管理层的改进措施

此次事件暴露了护理责任制的落实不足。科室应根据患者风险分级建立弹性排班机制,确保护士人力与护理强度匹配。此外,应通过电子护理文书系统强化责任追溯,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护士长及科主任应加强对护士的关怀与支持,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惑和压力。面对不良事件,对于出现问题的责任人,应通过帮助、指导和培训来促进改进,而不仅仅是惩罚。

2. 护士自身的改进措施

小乐本意是出于同事间的互帮互助,但做事不细心,最终导致了操作失误。护士在执行任何操作时,都必须严格遵守规范,确保准确无误。

老年女性患者,尤其是合并肥胖或盆底肌松弛的情况,解剖结构可能与常规认知有所不同,护理操作时需更加细致。

此次事件中的误插阴道,与患者侧卧体位、暴露不充分等因素相关,护士必须加强辨别,确保管道置入位置正确。

3. 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操作前:做好充分准备,核对患者信息,明确操作流程。

操作中:保持专注,确保每一步都符合标准规范。

操作后:仔细检查,记录完整,确保患者安全。

4. 团队协作要有边界,职责明确是关键

同事之间互相帮助固然是好事,但涉及直接影响患者安全的护理操作,必须坚持「谁负责谁操作」的原则。科室应建立更加明确的工作分工机制,避免因善意帮忙而导致不可挽回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