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只是匆匆经过,双眼却被那刚刚点亮的璀璨灯光吸引,身体也如趋明的飞蛾一般,情不自禁地跨过川流不息的车潮人海,穿过古意盎然的门楼,置身于吉林东市场辉煌溢彩的街市之中。此时天光青蓝,尚未黯淡变黑,正是华灯初上之时。

灯光赋予了世间不一样的色彩,一如梵高所说:“我常常认为夜晚比白天更有活力,更富有色彩。灯光在夜晚就像星星落在人间”。当然,灯光带给夜晚的不仅是活力和色彩,印度诗人泰戈尔就曾感慨过:“灯是一个快乐的信号”。光亮可以让世界清晰,可以让人类拥有安全感,可以让旖旎诗情抚慰心灵。

何时的灯光最美,往往因个人心境、意境而看法殊离,比如我就认为华灯初上的傍晚时分最美,此刻自然光有即逝之怅,灯光有弘辉之欣,二者相映,赋世界以宁静与期待交织的诗情,其美感张弛之度恰到好处。如若灯光完全由暗黑的夜幕衬托,则不免妖娆陆离似梦;以青蓝天幕映衬,则会有似梦似真的奇妙。

于是,行进在灯光灯影交织闪烁的东市场中时,白昼里乏味呆滞的“城”门披挂了明亮绚丽的灯笼串而显得妩媚,一道道暖光灯笼织成的天幕让人间的天河比夜空中的那条更有温度。街道上各种布景也添加了灯笼装饰,熠熠然顷刻掩饰了草瓦泥墙的粗鄙,金碧辉煌又瞬间增益了东市场百年来积淀的近现代文明气质。这景象让自认为熟悉东市的我赞叹,一种惊喜之情也不知何时起就悄然散布于周身。

之所以对眼前的景象萌生感慨,是因为二十多年前,我也曾参与过妆点东市场街道的工作。当时吉林市着力推动会展经济,为迎八方来客,吉林市会展中心每逢重大活动举办之时,在东市场的街道上进行“亮化、彩化”。尽管当时的方针是不吝资财,可受制于观念和条件,街道彩化时,往往围绕充气拱门、充气柱、注水刀旗等临时物品,过街顶幕也无非是条幅、过街旗串、气球串等。尽管也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但与如今的布景相比,未免粗暴,热闹有余、品味不足,无论如何也难称其为景点。

一路游览,但见巧思堆结的种种布景,被光影照亮了玲珑,遮饰了瑕疵。尤其是所有光源偏暖色,更为街市渲染了浓郁的历史感。一百多年前,东市场就大致以长沙路、太原街交汇处的“圈楼”为核心,这次妆点东市场的布景也为圈楼留下一席璀璨之地。尽管只是一个微缩的街心造景,却浑然一个巨型灯笼,尤其是视线平视所建的“灯罩”,用富丽堂皇的手笔推介着大东山水的精华,更与周边近年来复建的民国风装饰一起,营造出特殊的城市文明特质,向世人展示着吉林城由近代走向现代的重要舞台——昌邑区恢弘包容的历史文化魅力。

灯光所及,也有一些“东北大花”之类的时尚元素。吹毛求疵地讲,尽管东市场在东关开埠前是一片荒原,东北大花也好,泥墙草舍也好,并非这一带的文化主角,之后的岁月里也不是文化主角。但它们在今天文旅活动中却又是毋庸置疑的东北文化符号。然而它们的出现并不多余。有便有之,总比孤芳自赏要好,毕竟是文旅街景而非文物复原,宣传墙上的梵高都身穿了东北大花,但凡能是宣传并让外界了解东市场的正向元素,多一些又有何妨?

华灯初上时,得天光溢美,在古老且又年轻的街市上,传统的各式灯笼与闪亮的灯箱、霓虹交相辉映,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错落融合,让百年东市场喷薄发散出一种吉祥炫丽之光,同时,百年东市场也被吉祥炫丽之光所包覆。此际赏心悦目,可称最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