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女明星们好像断崖了。

不是说美貌或是人气,而是没有能实打实镇场子的大花。

所谓大花,从来都不是毯上镶着百万珠宝的衣架子,而是能拿奖杯当板砖砸开时代裂缝的狠角色。

至少要满足三条要义:含金量高的奖项做投名状、国民级代表作再加上不可替代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看过去内娱大花们扎堆的时候,大概只能用盛况来形容吧。

不管是实在成绩还是刀光剑影。

《一代宗师》中的宫二说“该烧香烧香,该吃饭吃饭,该办的事天打雷劈也得办理,宫家的东西今天你必须还”时,铁骨铮铮,眉目分明。

眼里的故事是坚韧隐忍,但面皮却纹丝不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迅《李米的猜想》更是贡献了惊绝的表演。

她对着警察嘶吼着,“我男朋友失踪了,我找了他四年了,四年有多久你找过没有。”

语速快,声调高,台词激昂,却字字珠玑,没有一个字是打着含混过去的。

她在这部戏里有太多太多的萎靡戏场,她总能巧妙的把这份固执的“苦相”处理成爱而难求的“悲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旦双冰时代,谁手里没攥着几个三金奖杯?

周迅是首位三金大满贯得主,章子怡更是华语电影奖项五满贯唯一一人。

就算是一直被誉为花瓶的范冰冰,也能用《观音山》的啤酒瓶砸出东京电影节影后奖杯。

李冰冰曾说,“打球也得和高手打才能进步,华山论剑也得是两个高手对决才好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群大花从来都不是只靠皮囊就打天下的,她们吃苦、肯干,美丽只是最不值得一提的优势。

但这个局面很快就结束了。

从顶级流量85花就开始全员陪跑金鸡奖,最争气的赵丽颖虽说手握飞天、金鹰双料视后,还有百花奖女配傍身。

但大花入场券连提名都还没到。

从85花到95花这十年,只有92年出生的周冬雨完成了大满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这之后就完全断档了。

十年前,四旦双冰在红毯厮杀时,奖项是战利品。

十年后,金鸡奖提名名单却成了镶边新闻。

在00花凸起之前,大花几乎在内娱绝迹。

镜中美人依旧光鲜,可掀开华服,内里早已被热搜话题与数据榜单蛀成空心。

但为什么按说外形资质不差,粉丝经济扛打的后十年顶流女星们会出现这样的断层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很多人说审美降级,但如果严格一点来说,不是降级,是降幼。

四旦双冰时期的大花长相是如何的?

大气、明艳、端庄、知性,各美其美,身上都有一种支撑的力量感,都有能上名利场厮杀几个来回的江湖气。

而大花恰好长相就需要这么一点量感和风格属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现在的女明星差在哪里了。

还是太嫩了,比如说张艺谋很偏爱的清倔,拿早一代的章子怡和现在的刘浩存对比一下或许会能更清晰的看出差异。

刘浩存已经算是现役小花里长得最贴近大花的,但还是不够力量感。

章子怡是成长后倔强里透露着狠劲,要为自己搏个虔诚的笃定。

但刘浩存却是“孤儿怨”式未长成的恶女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刘浩存被成为大花幼年体,而非真正的大花感。

连她都尚且如此,更不用说赵露思虞书欣田曦薇这些漂亮姑娘们,还一头扎在甜妹赛道里推推搡搡了。

只从外表上看,就失了先机。

不过如果把大花的消亡史全都推给小花旦们的脸蛋不够大气,似乎也不够公允。

现象之上,不外乎资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前电影和电视剧蓬勃发展时期,演员的生长周期相对还是传统的。

制片人选角各司其职,互不影响。

演员出身也基本都是剧团或者科班,再不济也是谢晋艺术学院,都是正儿八经读过来,演过来的。

后续的发展空间也很广阔,早些年比较流行的称为都是什么双栖、三栖艺人。

这群人靠着刷脸式的拍摄再加上多赛道发展的空间,最后实现从电视剧到电影的飞跃。

但现在不吃这一套了。

艺人出道模式相对多元,很多网红、素人,还有选秀爱豆一大群完全没有学过表演的直接拍电视。

看《演员请就位3》就知道了,别怪吴镇宇控制不住自己的表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些年都是正规备案拍摄电视剧的时候可能还好些,这两年短视频和短剧越发热闹,反而给很多接不到戏的演员机会。

她们去拍摄短剧反而成了纡尊降贵。

这种背景条件下,几乎就把演员变成了快销品。

某种程度上杨幂就是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

年少时灵气四射,也曾经是备受期望的新一代女艺人。

却在错魔里演技被规范成了模式化,李少红说她笑就是哈哈哈,哭就是哇哇哇,她已经不适应揣摩深度的演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有样学样,经纪公司快餐式培养,甚至不少明星都开办所谓的演员培训班来分一杯羹。

主打的就是一个快速、量产演员,把表演课压缩成预制菜,台词背不利索就先学会抢番位,演技没入门倒精通了买热搜。

运气好的培训班有资源的,能被塞进星级剧本混个女配。

倒霉点的,就在短剧里自嗨打转。

别管演的是什么别管演的好不好,反正是出道了。

这种缩减时间成本的培养演员方式势必会造就一个结果,间接导致演技评判体系进一步崩塌。

比如说文淇柏林电影节谈角色理解被骂装X,演员们深入剖析剧情成了无聊,吻戏和乱剪的cp片段反而成了流量密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加上如今影视工业化断层严重。

电影圈和电视剧圈出现了奇怪的鄙视圈,从前的内娱和韩国相似,电视剧升咖进电影圈,就像韩国的终点是忠武路。

大家论资排辈也好,量化为质也罢,总归有机会从电视咖变成电影咖,最后拿到实绩飞升做大花。

而现在的电影圈和电视剧圈有了壁垒,电视剧想要进入电影圈需要大导引荐。

但问题在于,第五代导演红利吃尽。

五代导演曾是演员封神的炼金炉。

张艺谋的《红高粱》捧出巩俐的野性之美,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淬炼出张国荣的人戏不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静蕾、周迅等大花背后也或多或少都有第五代导演成名作的托举。

几乎称得上大花标配。但如今的他们早就力有不逮。

《悬崖之上》的刘浩存灵气有余却难承巩皇衣钵,《坚如磐石》的周冬雨与国师碰撞出的火花,尚不及当年章子怡在竹林打戏里折断的指甲盖来得震撼。

张艺谋、陈凯歌后继无人,新生代导演们又沉迷拼盘电影,造星能力大大降低。

导致赵丽颖《与凤行》与杨幂《狐妖小红娘》还陷古偶轮回,也未必是她们想演。

资源只有这么多,导演也就这么多,没得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咖也集体堕落,周冬雨转战仙侠剧,刘亦菲回归剧圈,而这些看似花团锦簇集体回归的背后,本质还是“降维求生”而非升维突破。

所以说大花的消亡已然不是某个演员的资质问题。

而是一个时代的系统溃败:曾经用镜头雕刻演员灵魂的手艺人,正在沦为资本棋盘上的提线木偶。

聊到这里突然想说说,每当大家提起大花势弱的时候聊的是什么?

是行业的敬畏心,是演员的存在价值。

过去的电视剧要么拍名著,要么有剧本,作品从妆造到结构到节奏都精心。

一部《红楼梦》还没开拍就先集中训练了良久,甚至不少演员定了角色后,集中训练时发现不合适也会立刻换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章子怡拍《一代宗师》断指甲、练八卦掌,巩俐也为《秋菊打官司》在农村潜伏数月。

真正的好作品需要剧作和演员的共同配合才能生出好结果。

但这些年却鲜少有新剧露面,不少导演都围着热门老剧翻拍。

说来也怪,按理说过去了这么多年,不管是拍摄设备,还是拍摄流程都应该更加精良。

但翻拍出来的作品却一年不如一年。

《上错花轿嫁对郎》,如此繁复的剧情竟然都能被浓缩在20集中,黄奕的李玉湖更是每年都被拿出来怀念一次的侠女扮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翻拍的《花轿喜事》却成了吐槽避雷的重灾区,光是解说剧情离谱就不知道养活了多少自媒体。

《粉红女郎》的翻拍更惨,扑的水花都没有。

甚至不少人压根不知道拍过这部剧。

就算不玩复制粘贴,也只会直接拍小说,剧本基本是没有打磨过的,恨不得今天拿到剧本明天就能放出来赚钱。

甚至《王大花的革命生涯》这类正剧都需要靠闫妮扮村妇的猎奇标签吸引关注。

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演员精神的集体溃散。

当年章子怡拍《一代宗师》跟王家卫死磕三年,骨折三次一声不吭拍完全程,最终成就了宫二骨子里的孤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现在的小花们却替身多多,偶尔亲自上阵就得营销敬业。

明星身份已然压倒了演员本质。

资本造星从作品捧人到数据造神,使得演员成为可批量复制的商品,而非需要岁月打磨的艺术品。

逼得演员们不得不成为拼命三娘维持热度和地位。

周冬雨早先就被迫转战仙侠收割流量,其他不少女星甚至不得不进入综艺圈维持一席之地。

毕竟比起在文艺片片场苦熬三年等一个封神机会,显然抓住眼前的既得利益才是上上策。

多讽刺,挂着演员的身份,综艺流量赚快钱的208成了新的行业常态。

但沉淀下来打磨演技反而成了不必修的课外话题。

其实四旦双冰的形成确实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她们崛起于中国电影全球化窗口期。

《卧虎藏龙》《英雄》等电影井喷式爆发,给了她们足够肥沃的土壤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地缘文化壁垒高筑,时代红利已然结束。

但这并不是小花旦们扎堆迟迟难以飞升真的根本原因。

不过是既承了流量的情又被流量反噬的行业恶果。

这场娱乐至死的狂欢里,最细思恐极的不是美人消逝或好剧绝迹。

我们也不仅仅只是失去几个大花接班人而已,而是整个行业对"演员"二字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