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湾区财经社
以为自己成功入学老年大学
结果却掉进了
一个接一个的连环套......
转发提醒爸妈:
一些不良商家
盯上了老年教育这块“香饽饽”
让“老年大学”
成了不良商家忽悠老年人的新场地
以教育之名
行利益“收割”之实
“钱花了不少,但什么也没学到”
今年72岁的李玲(化名)从广东省某国有企业退休后一直在家颐养天年,前不久听说家附近新开了一所“老年大学”,有免费书法体验课,便报名参加。
没想到上了几节课后,老师便一个劲地推销书法课程。购课后体验感不佳的李玲经打听发现,其并非政府办学,而是一家民办老年教育机构。
“前3节课,老师讲得不错,我也学得很开心,可到了第4节课,老师突然开始推销一套价值数千元的书法课程,称‘机会难得,错过就没有了’。”李玲回忆道,老师见她犹豫,又说这套课程是名师授课且名额有限,很多学员都抢着报名。
在老师的“软磨硬泡”下,李玲掏钱购买了课程。可上了几节课后,她发现课程质量与之前的体验课相差甚远,老师也不是所谓的“名师”。更让她气愤的是,课程结束后,老师又向她推销更贵更“高级”的课程,声称“只有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书法家”。

图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刘庆芳
“摄影课老师”
让学生贷款买相机
今年65岁的王晓峰(化名)也在陕西一所宣称是“民办老年大学”的机构里被坑了。退休后,她报名参加了该机构的摄影课。起初,课程内容主要是摄影基础知识,可没上几节课,老师就开始频繁推荐一款高端相机,声称“只有用这款相机才能拍出好照片”。
“老师说这款相机原价要两万多元,通过他可以拿到内部价,只要1.5万元。”在老师的鼓动下,王晓峰心动了,但手头没有足够的钱,老师便“热心”地帮她联系了一家贷款公司,让她分期付款购买相机。
“我当时觉得老师是为我好,没想到买完相机后,课程内容就变得敷衍了事,老师也不再像之前那样耐心指导了。”王晓峰说,更让她苦恼的是,每个月的还款让她不堪重负。她试图将相机转卖,但由于是二手货,价格大打折扣。
“我现在真是骑虎难下,既学不到东西,还要还贷款。”王晓峰无奈地说。

还有“中医养生课”
直接推销“神奇保健品”
来自湖南邵阳的张军也有类似经历。他是一名退休工人,今年68岁,平时身体不太好,听说小区附近的一所“老年大学”开设了一门“中医养生课”,便报名参加。
起初,课程内容确实围绕中医养生知识展开,张军觉得受益匪浅。可几节课后,老师突然开始推销一种“神奇保健品”,声称“包治百病”,尤其对老年人的慢性病有奇效。
“老师说这种保健品是‘独家秘方’,市场上买不到,只有通过他才能买到。”张军说,在老师的“洗脑”下,他花了近万元购买了半年的用量。
可服用一段时间后,张军不仅没有感到身体好转,反而出现了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上当受骗。当他试图联系老师退款时,对方以“个人体质问题”为由拒绝退款。
取证难、立案难、执行难
记者注意到,上述受访者参加的“老年大学”均非政府办学,而是一些民办教育机构打着“老年大学”的旗号,利用老年人群体防范意识薄弱、信息不对称等特点,将推销课程包装成“学习机会”,通过“免费体验”“名师授课”“收获颇丰”等噱头吸引老年人报名,再通过“饥饿营销”“情感绑架”等手段诱导老年人掏钱购买高价课程或相关产品。
多名受访的老年学员提到,他们在选择学校报课时看到对方写着“老年大学”几个字,便想当然地认为是公办老年大学,完全没想过会是民办教育机构、培训机构,更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些不良机构试图割掉的“韭菜”。

图源:法治日报 作者:高岳
实际上,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文件中提到,创办老年大学必须经过教育部门的审批,取得办学资质才能招生。其间,必须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
根据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发布的《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目前我国老年大学的办学性质主要包括政府办学、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社会办学几种,其中以政府办学为主,约占老年大学总数的70%以上。
“老年人遭遇消费陷阱后,也往往因证据不足、法律意识淡薄而放弃维权。即使投诉,也面临‘取证难、立案难、执行难’的问题。”湖南高新律师事务所律师吴茜说,她曾接触过一个案例,一名老年学员在某民办教育机构购买了一套价值两万元的“养生课程”,后发现课程内容与宣传不符,但因合同条款模糊,最终未能追回损失。
如何不让民办老年教育机构
收割老年人“钱袋子”?
专家表示,要明确监管主体,将各级各类老年大学纳入教育或民政部门统一管理,建立课程备案和讲师资质审核制度;要建立维权机制,降低老年人维权成本;同时要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教育部门负责课程内容审核,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公安、教育部门,对老年大学课程开展抽查,公安部门负责打击诈骗行为。

“要推动老年教育转型,回归公益属性。”教育专家李一陵建议,通过政府补贴,加大对老年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降低其对商业化收入的依赖;通过课程优化,开发更多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公益课程,如健康管理、法律常识、智能手机使用等;通过社会参与,鼓励高校、企业、社会组织参与老年大学建设,提供优质师资和课程资源。
“治理这一乱象,不仅需要制度层面的完善,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切断利益链、筑牢监管防线,才能还老年教育一片‘清净’。”李一陵说。
期待更多老年大学在向老年人敞开大门的同时,也能少些套路、多些真诚,助力老龄事业发展,帮更多老年人圆好“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之梦。
再次提醒大家
家里有老人想报名“老年大学”的
子女一定要帮忙把把关
来源:法治日报、人民法院报、工人日报
责编:李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