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深刻了解汽车产业变革

出品: 电动星球

作者:思为、毓肥

「华为乾崑是全民智驾的发起者、推动者和引领者」 ,华为车 BU CEO 靳玉志这句话,又引起一阵对智驾地位的争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昨天,靳玉志与岚图汽车 CEO 卢放一同做客《中国经济引力场》。

直播中一个重要的信息增量,是岚图将在 2025 年内 All in 智能化,全品类车型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方案。

作为这场直播另一个主角,华为乾崑除了在全新岚图梦想家参数图片)上展示车位到车位能力外,靳玉志对于高阶智驾与全民智驾的发言,同样瞩目。

这被视作华为在感受到比亚迪和长安普及智驾行动威胁之后的又一舆论动作,而在此之前,余承东同样不指名道姓的回应,早就引发过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 2025 年还没 2 个月,我们已经见过无数围绕智驾的争论,但在互相攻讦的喧嚣之下,这些争议最终都回到一个问题:「全民智驾的定义权,到底来自谁,又属于谁?」

是刚刚连发 21 款智驾版车型的比亚迪?是比比亚迪抢先一天的长安?还是坚持科技平权的小鹏?还是其他车企有能者居之?

智能汽车领域的常青话题,在 2025 年愈发茂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搭上华为的「便车」

卢放用「体力教练」和「智力教练」形容岚图和华为的合作:岚图给予车辆在底层架构、动力上的基底,华为赋能智能化。

这样的协作在过去两年我们再熟悉不过。

脱胎于传统车企的品牌,与互联网出身的新势力相比,机械素养更有经验积累、软件研发则稍显吃力,随着后者近十年的快速生长与舆论场的绝对声量,机械素养带来的光芒逐渐暗淡于智能化,在品牌叙事上一再让步。

这些品牌并非不重视智驾,问题是,自研智驾投入大、难出成果、解释成本高,难获效益。

随着智驾叙事份量加码,站入聚光灯范围内成为必修课,于是,在三电素质之外,他们捆绑有机会获得高阶智驾定义权的华为,用高效的方式迅速进入智驾竞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为乾崑智驾 ADS 3.0 的高阶智驾版本能够提供城区 NCA、车位到车位、代客泊车等功能,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是得到大面积肯定的智驾第一梯队。

智驾第一梯队的头衔,不仅意味着智驾技术的领先,还有在传播中的高关注度与接受度。

于是,尽管不是所有人都希望成为「四界」,但与华为在智能化上合作,成为越来越多品牌的选择,譬如阿维塔、方程豹、首先接入基础版 ADS 3.0 的深蓝,甚至丰田。

他们通过与华为合作,自动获得一张智驾领域的「通行卡」,迅速登上擂台,在智驾大战中获得出镜机会。

即便是依然坚持自研的上汽,也流出了要和华为合作的传闻,传闻中的合作品牌将成为第五个「界」——「尚界」,主打 15-25 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尚界,它的定位与华为以智驾为突出竞争点的特点,隐隐呼应着 2025 年的智驾新主线:不仅要争功能首发、技术路线的先发,还要争「定义」,最明显的标签就是「全民智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人拿着大喇叭

昨天的直播中,在接到主持人关于对高阶智驾的看法的提问时,少见地,在大部分企业家都会选择委婉迂回说法的公开场合,靳玉志的表态清晰。

他直言,当今业内对高阶智驾的概念「有点混淆」,靳玉志作出这一判断的底气,是「高阶智驾是华为最早提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对高阶智驾的解释,是「需要同时具备高速和城区智驾领航 NCA 能力,这样才能做到全国都能开,有路就能开」,城区智驾能力是必需,即便是华为乾崑自己的 ADS SE,也只能被称为「中阶智驾」。

而在近期热议的智驾普及,靳玉志表示,华为车 BU 的愿景就是把智能化带入每一辆车,并在 2024 年 8 月便第一次提出了全民智驾。

十分微妙的话题,特别是放在社交平台围绕「全民智驾」的争论还未完全平息的背景下。

随着新能源汽车企业与智驾方案商技术的提升与对压缩成本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用单 Orin X、Orin N、高通 8650 等硬件为车中低阶智驾方案赋能,而视觉方案的起势,也将高阶智驾方案的成本拉低。

我们在过去一年看到:

小鹏在 20 万以下的 P7+ 上标配高阶智驾、城区智驾硬件成本约 1 万元的卓驭在逐渐形成「卓驭系」、Momenta CEO 称 2025 年底至 2026 年初高阶智驾成本预计下降至约 5000 元等高阶智驾能力开始下探的苗头。

如果说,谈普及,高阶智驾还过早,那么中阶智驾便是近在眼前。

让靳玉志公开强调华为最早提出高阶智驾、在 2024 年 8 月便提出全民智驾的契机,大家默认的事件是比亚迪在 2 月 10 日宣布「比亚迪全系(车型)都搭载天神之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不妨把视角拉远,长安赶在比亚迪前一天发布「北斗天枢 2.0」,自称肩负智驾普及责任 ; 吉利将在 3 月初发布 AI 智能化战略,被认为会提及智驾下放内容。

甚至合资车企如大众、宝马、奔驰等,都在埋头研究智驾之路,其中奔驰在去年年末上车高速、城快智驾并打算在今年上半年量产无图城市 NOA,他们在等待转身一击的时刻。

这是一场全行业的饱和式竞争

争夺全民智驾定义权,为后续智驾叙事铺路,而华为乾崑智驾此前主要在中高端市场建立的口碑,难确切在中低端市场延续,靳玉志与余承东的表态、尚界可能定位的信号,是华为参与到这场战争的信号。

二月份的智驾喧嚣,其实缺席了一位坚持科技平权的新造车:小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小鹏曾在多个场合提及自己的愿景,「期待能够让科技平权,我希望全自动驾驶能够走向千家万户」是他的理念,而在 P7+ 上市前,他表示「相信(P7+)是中国 ‘智驾平权’ 的一个里程碑产品」。

诞生便以智能化为标签,从国内品牌首个上车高速智驾,到 2024 年正式推送「全国都能开」,以及可预见的后续多款车型将标配高阶智驾,小鹏在普及智驾的道路上走了很久,也足够到位。

但随着 2025 年所有车企集体涌入普及智驾的赛道,近期的小鹏在智驾传播上稍显沉默,而各大企业的饱和竞争对小鹏,乃至于所有声量不够大,或者发声发力更晚的车企来说,都是挑战,甚至可能彻底失去机会

所有人都拿着大喇叭喊着自己的智驾能力、智驾地位、智驾理念,最终谁能压过所有声音,清晰传达到消费者耳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智驾的 DeepSeek 时刻

2025 年的价格战,以不同于往年的形式展开,各大车企的智驾普及动作,让直白的降价融合在智能化体验提升之中,从另一端开始「卷」。

或许是判断出了新的竞争趋势,小鹏、理想、蔚来、华为等企业,在 2024 年便开始时不时提及智驾不仅要能用、敢用,还要好用、爱用,有意识地将自身与其他产品进行区分。

昨天的直播也隐有提到将智驾竞争从「功能平权」转向「体验平权,安全、舒适、高效成为近期智驾领头羊们的传播主线。

差异化竞争、拿出更先进的技术是当前行业领先者的法宝,但追赶者如比亚迪自带的声量快速占领心智,以及加速跟上的决心与势头,同样不容忽视。

岚图和华为花 2 个小时展现智驾能力与态度,既是双方自身坚定智驾标签的体现,更反映了 2025 年智驾竞争的激烈和血腥。

今年春节之前,大部分国人对 AI 的影响力缺乏实感,只当是太平洋另一端的主要叙事,但随着 DeepSeek 的异军突起,人们感慨 AI 强大的同时,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渗入人们的生活之中。

中国智能驾驶领域,会出现如 DeepSeek 一样的角色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