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春运期间,松江枢纽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包括此前引发市民热议的优化地铁出站引导服务等建议,目前均已落实。而因对导航软件定位不清晰,导致乘客绕远路、走错路的现象仍时有发生。2025年春运即将结束,跟随记者一起来看看,松江枢纽在首个春运中的表现。
“双站房”结构催生不同进站路线
上午9时,记者在轨交9号线上海松江站站1号口看到,大量私家车、网约车、出租车在此停靠。记者上前询问后得知,乘客中既有要前往南区老站房的,也有不少是前往北区新站房的,旅客们对究竟在哪里下车距离自己的上车点最近并不知情。“我定位的是上海松江站,司机就把我带到这边了,也不知道离哪个落客点和站房更近。”从宝山区打车过来的丁先生坦言。

事实上,这里更适合前往南区老站房的旅客,因为同在一层。而前往北区新站房的旅客若在此下车,则需要先穿过地铁站,经过新老站房交界处后再绕行至三层的北区新站房候车厅。对于不熟悉路线的乘客而言,至少需要步行15分钟。


最适合北区新站房的落客点位于车站三层落客点,在此下车后仅需步行1分钟即可进入候车大厅。但记者在现场只看到了寥寥数人在此下车。采访中得知,这些乘客大多提前做了功课,查阅了相关攻略。“我在小红书上搜了最快的进站方法,将导航定位在北区落客平台,否则的话车站附近有10来个导航点位,挺难筛选的。”第一次来车站的向同学告诉记者。
车辆为何扎堆地铁站口
记者在导航软件搜索“上海松江站”词条,发现会弹出不少子选项,这让不少初来乍到的乘客蒙了圈,无奈之下只得点击了首个选项——上海松江站,而这一目的地恰恰定位在轨交9号线上海松江站站1号口外,从而造成了大家扎堆“奔赴”到此。

即便是家住附近,见证了车站从无到有整个建设过程的的松江市民黄先生,也常常在前往车站接送亲友时一头雾水。“不熟悉的人到这里面就摸不着头脑,非常容易出现不知道到哪里接人的情况,北区、南区,新站、老站,脑子都不清爽了。”黄先生表示。

不过被问及是否满意进站的体验感时,大家倒是表现出了宽容心。“之前我去其他站乘车,也是绕了半个多小时才进站。”“我三天两头去浦东机场,到现在还没完全摸清方向。”“只要是大一点的交通枢纽都差不多,总要花点时间理清楚。”

相较于乘客的傻傻分不清,网约车和出租车司机中不乏“装傻充愣”者。“车辆若停靠北区东、西落客点,送客耗时也更久,回程的空车率更高。”松江区枢纽管理服务中心交通管理科负责人王清平介绍,“落客点对车辆即停即走管得严,而且那里是出发层,一般情况下接不到新客人,但若是选择在地铁站落客,有时还能接到出站的旅客。出于利己考虑,有时候即便乘客要求在落客平台下车,运营车辆仍会选择将其送到地铁站附近。”
已做好针对性优化预案
记者了解到,新老站房并存的结构是运力、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因素综合博弈的决策。“运营前我们就预判过进站的问题,也采取了相应对策,包括增加工作人员、志愿者,以及布置广播、指示牌来加强现场引导。”王清平表示。有关部门还通过新闻媒体、社交平台等发布了大量图文、短视频等形式的进站科普和攻略。

“我们跟各个导航、打车软件都协调过了,目前的情况是软件上定位很详细,但旅客还不懂怎么选。”王清平建议,开车前往南区老站房的乘客,可导航至上海松江站地铁站1、2号口或地下停车场;北区新站房的乘客可定位到东、西落客点。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地下停车场,其他点位均是即停即走。后续,相关部门或将与各个网络平台合作,在软件页面设置有关站房和检票口对应的落客点提醒弹窗,让旅客对自己的下车点明明白白。

地铁是市民前往上海松江站乘坐火车的主要出行方式。记者看到,从地铁站出站后,沿途均有志愿者、车站工作人员和民警等开展引导工作,关键点位也设置了指示牌,并设有全天循环播放的广播提示。如此看来,改进地铁方式进站引导服务的这道题已经答完了。
文字:陈俊杰 杨湘雅(实习生)
图片:陈俊杰 张哲伦
编辑:张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