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悟社2月17日

2025年2月17日,北京的一场民营企业座谈会汇聚了国内商界“半壁江山”。这场被外界称为“中国民营企业聚得最齐的一次”的盛会,不仅展现了民营经济的活力,更释放出政策与市场共振的强烈信号。
任正非、马云、马化腾、雷军、刘永好等“顶流”企业家悉数到场,从科技巨头到传统产业领军者,共同描绘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图景。
作为座谈会的核心发言者,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以对全球科技趋势的深刻洞察,强调了技术自主创新的紧迫性。他指出,中国智驾、半导体等领域的突破已具备全球竞争力,但需警惕“表面的繁荣掩盖内功不足”,呼吁企业加强核心技术研发与全球化布局。华为在5G、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持续投入,正是这一理念的实践。
马云的罕见现身也引发关注,释放出积极信号

众所周知,已淡出公众视野多年的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这次也罕见亮相,成为座谈会焦点。
马云的出席其实有重大意义,我们知道杭州的这种科技创新创业的基因,离不开马云和阿里巴巴,这是这种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无数人才,让杭州诞生了像宇树科技、游戏科学、还有全球爆火被称为国运级别的大模型Deeepseek,马云是有一份功劳的。
雷军、王兴兴代表新势力发声,小米创始人雷军围绕“用户体验与性价比”分享了消费电子领域的创新经验,而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作为“90后科技新贵”,则展示了人形机器人技术的突破。宇树科技在春晚的机器人表演已引发全民关注,其技术成果被视为中国智造升级的缩影。

这次座谈会覆盖了新能源、农业、半导体、网络安全等十余个领域,凸显了民营经济的多元化生态:
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强调中国智驾技术已引领全球,并透露比亚迪在长三角的电池与整车布局进一步深化。
宁德时代曾毓群,作为动力电池龙头,其参会印证了新能源产业链在“双碳”目标下的核心地位。
新希望刘永好:从农业现代化角度提出“产业与乡村振兴协同”的路径,呼应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此次座谈会的召开,恰逢国家层面推动民营经济立法的关键节点。2024年《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加速,从制度层面消除政策不确定性;国家发改委亦在2024年召开多场民企座谈会,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解决融资、税收等痛点。
此外,企业家们普遍提到,政策支持已从“救急纾困”转向“长效赋能”。例如,针对光伏行业补贴拖欠问题,国家能源局明确“补贴退坡不搞一刀切”,为协鑫等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半导体领域,韦尔股份虞仁荣凭借图像传感芯片的技术突破,成为2024年“中国首善”,其捐建大学的举措亦获政策支持。
此次座谈会不仅是一次交流,更标志着民营经济从“应对挑战”到“主动引领”的转型:
华为、宇树科技等企业的技术突破,正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智造强国”。传化集团徐冠巨提出“将工厂开遍全球”,比亚迪、宁德时代的海外扩张,均体现了民企参与国际竞争的信心。

企业家们普遍强调“与国家同频共振”,如协鑫朱共山通过光伏扶贫助力乡村振兴,虞仁荣以教育捐赠反哺社会。
2025年的这个春天,中国民营企业以一场高规格座谈会宣告:政策红利、技术突破与企业家精神的交汇,正催生新一轮增长周期。正如任正非所言,“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当科技巨头与产业新锐并肩而坐,当政策与市场形成合力,民营经济的春天,已势不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