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建国,今年52岁,出生在河南一个偏远的农村家庭。
初中没毕业我就辍学了,因为家里实在太穷,父母供不起我们几个孩子一块儿上学。
我是家里的老二,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两个弟弟。

那时候农村讲究“男孩传宗接代”,我虽然不是老大,但作为家里的第一个男孩,从小就被寄予厚望。
后来我靠着在工地打拼,带着一家人的期盼进了城,慢慢有了自己的小作坊,虽然称不上大富大贵,但比村里不少人过得强些。
我娶了同乡的妻子张丽,结婚后我们有个儿子,取名李明浩。儿子出生那年,我和妻子一心一意想把家搞好,日子虽然累,但也算过得有滋有味。可就在1999年的腊月,我姐姐李秀芳带着她的儿子突然找上了门。

姐姐比我大五岁,嫁得早,十九岁就嫁到了邻村。
她的婚姻可以说是一场灾难,姐夫是个出了名的懒汉,还爱喝酒,有时候喝醉了还打人。
姐过得很苦,一直忍着,但在她儿子,也就是我外甥王小宇五岁的时候,姐夫红杏出墙,和村里的寡妇勾搭上了。

后来两人闹得不可开交,姐姐一怒之下就离了婚。
可离婚后的日子更难,娘家虽然还在,但父母已经去世了,两个弟弟也都没成家,根本帮不上忙。
她带着孩子无处可去,只能投奔我。

当时我和妻子商量了很久。
说实话,家里并不宽裕,一家三口挤在工地旁边租的两间小房子里,平时日子就过得紧巴巴的。
再加上我妻子一开始就对姐姐有些意见,觉得她离婚是自己的事,凭什么拖累我们。
但我想着,我和姐姐一起长大,她小时候总护着我,现在她一个女人家,带着孩子,实在没办法才来找我,亲兄弟姐妹哪里有不帮的?

于是,我还是让他们住了下来。
姐姐住进来后,日子确实更难了。
她带着外甥,手头也没什么积蓄,我只能多接点活,甚至晚上去跑夜班车补贴家用。
记得那时妻子总是抱怨,说我太老实,姐夫干出那种事,凭什么让我们来承担后果。

可我心里明白,姐姐是没办法了才来的,她不说,我也能看出她眼里的那份不安。
姐姐也不是个懒人,她住下后,主动承担起家里的家务,还帮着带明浩。
她也找了一份洗碗的活儿,虽然挣得不多,但能贴补一点家用。
她儿子小宇比我儿子大四岁,两个孩子刚开始还不太熟,但后来慢慢就玩到了一起,关系特别好。
事情真正有转折,是从小宇上学开始的。
姐姐的孩子小宇特别聪明,成绩一直很好。
可到了初中,学费又成了问题。
那时候姐姐拼命干活,可一个洗碗工能挣几个钱?
她愁得整晚睡不着觉,最后硬着头皮来找我借钱。
我记得那天,她站在我面前,半天说不出话,最后才说:“建国,姐知道这几年已经给你添了不少麻烦,可小宇这孩子争气,成绩这么好,我不想让他因为钱辍学……你要是能帮一把,姐这辈子都记着你的好。”
我看着姐姐眼里的泪,心里一阵难受。
虽然家里也不宽裕,但我还是答应了。
那几年,为了供小宇上学,我和妻子省吃俭用,甚至把家里能变卖的东西都卖了。
妻子为这事和我吵过不少次,甚至说要回娘家住。
我知道她委屈,但我心里还是觉得,这钱花得值。
小宇确实没让我失望,他一路考上了重点高中,又考上了省城的大学。那时候,全村人都羡慕我,说我养了个好外甥,真是有福气。可是,他们不知道,这份“福气”是我和妻子硬扛出来的。
小宇读大学后,姐姐也搬走了。
小宇上大学那年,姐姐终于攒了些钱,加上她洗碗的老板帮忙,租了个小摊位,开始卖早点。
她说自己不能总靠我,得靠自己的手艺养活儿子。
我心里挺欣慰,觉得姐姐终于熬出头了。
而小宇每次放假回家,也会特地跑来看看我,叫我“舅舅”,帮我干活,这让我觉得挺安慰。
可后来,事情慢慢有了变化。
小宇大学毕业后,去了外地工作,从此联系少了。
刚开始他还会每年过年回来看看我们,带点礼物,后来连电话也少了。
姐姐倒是经常打电话,说小宇工作忙,希望我们不要介意。
我心里其实有点不是滋味,但想着孩子刚毕业,确实不容易,也就没说什么。
真正让我心寒的,是这几年发生的事。
去年姐姐生了一场重病,需要做手术。
她给小宇打电话,小宇却推说工作忙,让她自己想办法。
姐姐没办法,又找到了我。
我虽然也不富裕,但还是凑了两万块给她做手术。
手术后,小宇连医院都没来过一次。
这事让我心里特别难受,但我没表现出来,怕姐姐夹在中间为难。
前几天,姐姐告诉我,小宇要结婚了。
按理说,做舅舅的应该高兴,可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小宇不仅没通知我,甚至连姐姐都没准备请,说是一切从简。
我听完气得不行,忍不住给小宇打了个电话,问他:“小宇,当年我为了供你读书,家里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现在你连个婚礼也不通知我们,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
小宇在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说:“舅舅,我知道你对我有恩,可那都是过去的事了。我现在有自己的生活,也有自己的难处,您就别再提以前的事了。”
听到这话,我只觉得心里像被刀割了一样疼。我努力忍住怒气,说:“行,那既然是过去的事了,从今以后,我也不再管你。”说完,我挂了电话。
姐姐知道后,红着眼劝我:“建国,别生气,孩子可能是真有难处……”可我知道,她心里比我更难受。
今天是腊月二十二,外甥的婚礼定在腊月二十六。
我决定不去了。我不是不念亲情,也不是非要他感谢我当年的付出,只是觉得心寒,也觉得累了。这些年,我为他掏心掏肺,到头来换来的却是这句“过去的事”。
外甥的婚礼这天,我打算和妻子带着儿子去镇上买点年货,准备好好过个年。我不想再为别人操心了,这些年,我欠自己家人的实在太多。
人生就是这样,有些付出未必有回报,有些亲情未必能延续。但至少,我问心无愧。
希望外甥以后能想起这些年我们对他的好,也希望他能对得起自己的母亲。
至于我,我只想安安稳稳过自己的日子,再也不去计较那些得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