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阿里工作的朋友分享了一张截图,她说:还真有放弃部委Gwy选调,选择入职本司的。真的不理解,如果换成是她,绝对选择部委Gwy,睡觉都能笑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从文中就很好理解。这位作者说了,相比于长期的稳定,自己更需要金钱解决现阶段的生活压力。大白话就是,我需要去阿里快速挣钱。

大喇叭曾经和一位从大厂进入体制内的朋友聊天,根据他的经历,他总结了两种人最适合进入体制内。

第一种,跟他类似,趁年轻在大厂挣钱,30岁以后开始尝试考Gwy。他27岁成为P7,年薪近百万,30岁那年,手里有240多万存款。31岁在老家相亲娶妻之后,面临两地分居,于是决定趁着年轻回到家乡考Gwy。因为在大厂工作多年,手里有了足够的财务积累,所以在备考和入职后薪资很低,也没有金钱方面的压力,他老家刚入职Gwy薪资只有3000多元。如今他在该稳定的年龄拥有一份安稳的职业,无需再为中年危机焦虑。因为不缺钱,他对晋升和评级看得比较淡,每天可以怀着平和的心态,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而不是像某些同事单纯为了迎合领导。

第二种:本地小康家庭的孩子,这种小康家庭父母的职业主要集中在国企、事业单位和Gwy。家境在当地属于中上,从小受家里影响,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为考公做准备。对这些人来说,家庭的经济稳定(当地普遍2套房以上)和父母本地的人脉是最大的优势。他们趁着年轻快速提高自身的能力在单位脱颖而出,同时来自家庭经济和父母人脉的支持也会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并且在本地婚恋市场上,他们也是抢手的存在,另一半大多数在行政事业单位,少部分经商。

不适合进体制内的一类人,很简单其实可以看作是前面提到的两种情况的反面。

从他身边的同事情况来看,特别是那种异地考编的同事,这是最大的“坑”。他们大多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甚至偏下。大学毕业后,他们一直很努力考编,直到考上为止,但从未有过其他高收入的工作经历,因此没有挣过“大钱”。除此之外,他们的父母也无法在工作地买房在经济上给予太多支持。

对于这样的人来说,进入体制内后可能会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如果在沿海发达省份相对好些,对于内陆某些省份偏远乡镇,工作虽然稳定,但收入真的很低(这也是为啥有些人会吐槽:“穷”的稳定)。尤其自身经济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仅靠那点薪资收入很难满足购房、成家等生活需求。

大喇叭对此的看法: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选择。前面那位是放弃部委Gwy,选择入职阿里。而下面这位,阿里P7考入部委Gwy。

去年看到国家某部委的人员录取通告截图,录取名单上有一名来自阿里云的博士生。如果是校招工作两年以内的话,大概率职级在P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大厂,并不是所有员工都热衷于考Gwy,尤其是那些已经在工作地成家立业的老员工和实现财富积累中层领导。真正有想法尝试的大多是职场新人。薪资不算高,没有结婚,没有买房,没有生娃。

对于年收存收入在50万以上的已婚已育大龄员工来说,即便嘴上聊过,大概率也只是说说而已。原因很简单:一、工作地已经买房买车,背负高额房贷。一旦离开大厂,可能面临收入大幅下降的风险。二、有行动,但如今的Gwy考试面临的竞争压力很大。大厂的工作本来就饱和,抽出那点时间不够用,考了几次没考上心灰意冷。不知不觉过了35岁,Gwy的大门彻底关上了,也就死心了。

作者:大喇叭。编辑:思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