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比亚迪这一波操作,车圈各大玩家坐不住了。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澎湃浪潮中,价格战的风潮正悄然退位,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崭新的潮流——即实惠价格与尖端科技配置的深度融合。比亚迪,近日为汽车领域投下了一颗“智驾普及”的震撼弹,仅需7万元的亲民价格,消费者便能领略到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非凡魅力,比亚迪一句“全民智驾”的口号,瞬间点燃了市场的熊熊热情,让整个汽车行业再次掀起了汹涌的波澜。

2月10日晚,比亚迪盛大发布了21款搭载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全新车型,价格跨度从7万元至20万元,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华为车BU董事长余承东也在此间发表见解称:“智能驾驶,凑合能用与真正好用且安全,这两者之间是天壤之别!就如同打电话只需网络覆盖即可,但上网却非5G不可!”

而作为比亚迪的“老对手”,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强调智能驾驶不仅关乎每一个用户的出行体验,更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出行安全,因此必须能够满足用户在日常出行中的高频场景需求,才能真正赢得市场的认可与信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民智驾时代真的要来了?


2025年之前,智能驾驶技术一直是车企间竞争的核心焦点,也是产品定价差异化的重要因素。然而,比亚迪推出的“全民智驾”战略,犹如一把锐利的剑,斩断了这种差异化竞争的格局。

其实,如今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察觉到,智能驾驶技术不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高端配置,而有望成为未来汽车的标配。这一转变,不仅将深刻影响消费者的购车决策,更将重新塑造汽车行业的竞争版图。

比亚迪的普及举措,就给特斯拉等电动车品牌带来了巨大压力。比亚迪发布会后,特斯拉股价的大幅下跌,充分反映了市场对比亚迪这一战略的广泛认同和高度期待。

王传福表示,过去高阶智驾往往搭载在20万元级车型上,高昂的价格导致2024年中国售出的车辆中只有不到10%具备高阶智驾功能,而我国70%的汽车消费者都是购买20万元以下的车。而在20万元以下的主战场,比亚迪优势显著。随着比亚迪战略的推进,20万元以下市场的消费者或将开始重点关注智能驾驶能力,并将其作为购车的重要考量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卷”已成为当前车市的关键词。在价格战愈演愈烈的背景下,车企对成本控制的要求日益严格。智能驾驶技术领域也不例外,供应商为了争取车企订单,不得不不断降低成本,这已成为行业的普遍趋势。比亚迪掀起智驾普及风暴后,预计将有众多车企和供应商纷纷跟进。

然而,这也引发了市场的担忧:担心有些企业为了跟风而匆忙上阵,拿出不成熟的技术以次充好。这种风气在汽车圈屡见不鲜,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其实,智能驾驶技术是一项投入大、回报慢的长期工程,全栈自研的优势远胜于采用供应商方案。这要求车企进行长期的前瞻布局和规划。想要在短时间内追赶,前提是你也必须到了收获前期投入成果的阶段。

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并非仅靠价格战就能实现。除了价格因素,技术、成本、用户体验都是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比亚迪能够在保持价格竞争力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高阶智能驾驶功能,这得益于其技术实力和成本控制能力。

比亚迪的天神之眼C方案,将软硬件成本控制在5000元以内,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一成本控制能力,使比亚迪在智驾普及战中占据了有利地位。然而,这也引发了市场的诸多疑虑:低价是否意味着品质妥协?比亚迪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并非如此,其智驾系统在功能、安全性和用户体验方面都达到了行业领先地位。而比亚迪的“全民智驾”战略,将智能驾驶技术从高端车型的专属领地,带到更广泛的消费者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智驾成为必答题,车企怎么卷


智能驾驶正在成为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比亚迪率先掀起智驾普及的浪潮,正是智驾技术逐渐普及趋势的一个生动体现。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开始将智驾技术视为标准配置,而非独特的卖点来宣传。

在比亚迪天神之眼发布之际,各家车企都在加速提升智驾能力。2月9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发布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2.0”计划;2月11日,吉利汽车宣布将于3月初对外发布重磅AI智能化战略;而此前曾传出旗下芯擎科技已成功开发全球首款符合汽车级标准的7纳米芯片“龙鹰1号”,并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车企在智驾领域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长安汽车、比亚迪、小鹏汽车、零跑汽车等多个品牌纷纷提出“智驾平权”理念,致力于将高阶智驾技术推广到更多车型和价格区间,让更多消费者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与安全。

面对比亚迪的高调举措,车圈各大玩家迅速作出回应。何小鹏在2月10日发文表示,欢迎多家头部车企加入智能驾驶的普及行列,并宣布小鹏将在2025年年中推出具备准L3能力的高阶自驾系统,年底则将推出真L3级别的智驾技术。

可以看出,比亚迪的这一波操作,将让新势力品牌在智能化方面的先发优势和品牌认知在短时间内受到较大冲击。

早在2024年10月的奇瑞全球创新大会上,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就表示,奇瑞将在智能化领域发力,力争进入行业头部,将智能化、AI视为奇瑞未来20年、40年的重大机遇和突破方向。

从小鹏坚守的智驾标签及战略,到华为展现的智驾技术突破和合作模式,市场对智驾的了解逐渐加深,但市场教育一直“未完成”。比亚迪的智驾普惠之下,消费市场的转折点或许即将到来。

尽管有余承东和魏建军等业界人士在社交平台上强调“好用”比“能用”更重要,但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能够以更实惠的价格购买到心仪的产品,或许才是更关键的。

而智驾技术的竞争,或许将比此前的能源竞争更加激烈。当智驾从“锦上添花”变为刚需标配时,智驾玩家们将迎来技术能力“真刀真枪”的比拼。竞争将不仅仅聚焦在智驾体验上,还将涉及安全性、可靠性等核心指标。

消费市场的转折点或许即将到来,对于大多数品牌,尤其是合资品牌而言,抓住智能化转型的窗口期已经刻不容缓。真正具有技术实力的玩家将能够吃到更多的红利,因为消费者开始懂得技术和体验的差异了。

智驾技术的普及,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商业模式的颠覆性变革。过去,汽车制造商常利用智驾技术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然而,随着智驾技术的日益普及,这一传统商业模式将难以为继。当智能驾驶成为新时代的必答题时,智驾技术的高低将成为分水岭。

在这场智能化转型的赛跑中,跟不上智驾发展步伐的车企,以及缺乏智驾功能的汽车,注定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DeepSeek为何能逆袭?

洋河:主动出击,连下两步妙棋

来伊份,自救之路越走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