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易雪
以烙铁为笔,以葫芦为纸,轻巧勾勒间,精致细腻的图案被烙烫而上,再加之渲染上色,形态各异的葫芦上不再局限于黑白,一个个五彩缤纷、造型生动的葫芦烙画作品在“守艺人”臧建手中“栩栩如生”。花甲之年的他,已与葫芦烙画技艺结缘40余年,《孔子讲学图》《绿度母》《春夏秋冬》……一幅幅作品见证了他在方寸之间烙画出的“大千世界”。葫芦,有着“福禄”的美好寓意,但在臧建心中,葫芦烙画不再只是一项手艺,更是艺术的呈现,也是文化的传承。

方寸间的刀尖绝学
葫芦烙画每一笔都“不简单”
2月11日,正月十四,新春的烟火气息还未消散,窗外的枝丫已经萌出新芽。身着红色唐装上衣,黑色裤子上沾着少许木屑的臧建与往常一样,背着“沉甸甸”的工具包步履匆匆地来到了他的葫芦烙画工作室。
正坐于工作台前,只见臧建从包中掏出一只看似普通的葫芦,“挑选葫芦十分有讲究,我们一般会选用两年的、皮质较好的葫芦进行烙画。水分干透的葫芦适合烙画上色,可以烙出深浅层次来。”谈话中,臧建用铅笔在葫芦上开始勾勒出牡丹花的“草图”,多年来的烙画经验让臧建早已对大多数花鸟虫鱼的形态了然于心。“勾勒图案只是为了在烙画的时,做到每一笔都不出错。花鸟虫鱼相对简单,一般十几分钟就能画好,但如果勾勒人物的草图时,要更加注重线条,要更加仔细,时间也更长一点。”臧建说道。

没一会儿功夫,牡丹花的草稿已完成,随后,臧建调试了一下自制的连接电烙笔的变压器,开始了正式的勾勒步骤,之间笔头闪耀的火花掺杂着淡淡熏味,眉头紧张的臧建,在台灯的光亮下尤为认真。“烙画的过程中,手上的技术要到位,要突出图案的层次感和立体感。特别是想花朵这种图案,光线所照射的角度不同,每一朵花瓣也要有深有浅,所以烙画时,一定要速度不一,做出墨分五色的立体效果。”臧建解释,在烙画中的“墨分五色”指的是通过烙铁的温度和力度控制,实现墨色的丰富变化。
“其实葫芦烙刻需要非常小心,甚至算得上胆战心惊的,一笔一画都不能出错。”而“墨分五色”的诠释也在他手中一笔一画的展现着,只见电烙笔在臧建手中犹如神奇的画笔,在葫芦表面游走,每一笔,或轻或重,或缓或急,一道道深浅不一的线条,构勒出一朵栩栩如生的牡丹花。
“在葫芦上烙画看似简单,实则不然。每一幅画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构思、设计,选择落笔位置,才能让画和葫芦完美契合,呈现出最好的状态。”臧建笑道。
火笔下的创新
让传统烙画变得“五彩斑斓”
而在臧建的葫芦烙画工作室,从几案到墙上,摆放、悬挂着上百个葫芦。其中,有长相标准的亚腰葫芦,有千奇百怪的异形葫芦,还有迷你的鸡蛋葫芦,每个葫芦依形造景,或庄重典雅,或粗犷大方,或细致柔美,别具风格。而每个葫芦上除了丰富的图案吸睛外,图案上五彩斑斓的色彩则显得更“出圈”。
“传统的葫芦烙画一般要经过选材、立意、起稿、选工具、调温、烙画等几步完成。”不同于传统的葫芦烙画的“黑白灰”色彩,臧建的烙画作品既有国画工笔的微入发丝、精谨细腻;也有西方素描的明暗对比、光影变化;还有版画的线条精炼、凹凸错落;更有水粉画的柔润上色、雅致淡然的风格。“我在制作过程中还添加了渲染这一道工序,这样也能让传统的葫芦烙画增添了色彩。”臧建说。

以春节期间备受欢迎的葫芦烙画《金蛇献佛》为例,长长的葫芦嘴俨然被绿色与黑色的蛇皮纹路所烙刻出形,在葫芦“肚皮”上,蛇身盘旋而至,栩栩如生。“渲染不同的底色时,还是以黑白灰为主,能否灵动呈现,全凭手中一股巧劲,轻点烫烙,会呈现灰色,稍一用力,便是黑色。”臧建解释道,为了能让作品具有立体感,渲染上色这道工序也必不可少,与其他葫芦烙画手艺人不同,调色盘这个工具对他尤为重要,“制作葫芦烙画,一笔一画、一点一染,力道、火候、上色都是功夫,更讲究意在笔先、落笔成形。调色后,通过电烙铁对不同位置进行点涂上色,这可以让传统的葫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艳丽。”
“相比普通的葫芦烙画作品,我每次创作一幅作品都要比别人多上那么一点时间,少则两三天,多则大半月甚至半年,因为在创作过程中关键是构思,其次要注重细节,特别是渲染这一环节,毕竟不再局限于‘黑白灰’三色了!”臧建称。
热爱传统技艺
他眼中每个葫芦都是“可塑之才”
提起葫芦烙画的创作经历,臧建表示,他自小喜爱绘画和手工,而真正的启蒙老师是自己的爷爷臧名贵。“小时,爷爷教我从筷子上烙喜鹊,简单两笔就能描绘出一只活灵活现的喜鹊,既神奇又有趣,那时只觉得就是在玩,也没想到潜移默化中学到了一门手艺。”
成年后,臧建成为了当地纺织器材厂的一名电工。闲暇之余,在木板上烙画也为他的葫芦烙画打下了基础。“那时的电烙铁不能进行调温,我就先从工具上下功夫,通过改装制作出了可调温式电烙铁,因为在木板上烙的画很漂亮,不少工友就拿着不同的物件让我烙画。”臧建回忆道,直至一位工友拿着葫芦请他烙一条龙,这也开启了他与葫芦烙画的不解之缘。

“葫芦烙画讲究一气呵成,不能出错,一旦出错,这个葫芦就废了。第一次进行葫芦烙画时,既紧张又幸运,毕竟是在曲面上烙画,与平面不同,难度大得多。庆幸的是,一次成功了。”臧建笑道。
从此之后,葫芦烙画对于臧建来说,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为了更好地研究这项传统技艺,他还学习过水粉、素描、国画、版画等多种绘画门类,可谓融会贯通,博采众长。现如今,他与葫芦烙画结缘已有40多个年头,作品更是数不胜数,而他的作品与技艺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其作品分别荣获“2017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优秀奖、“神龙杯”山东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金奖等奖项,其中,作品《绿度母》《春夏秋冬》还被刊入《中国烙画作品集》。
近年来,为更好地传承烙画技艺,臧建还在作品中融入很多现代元素,以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烙画。同时,还多次走进校园、社区开展烙画宣传,向年轻人免费传授烙画技艺。“在我看来,每一个葫芦都是‘可塑之才’,只有不停地钻研、创新和尝试,才能制作出让人喜爱的作品,我也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这门传统技艺,这样才能让传统老手艺真正在新的时代焕发勃勃生机。”臧建说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